碧水蓝天共一色 绿色家园在身边
2024年六五环境日广西“千里西江”主题采访团点赞南宁生态美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讯(记者 杨盛)作为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系列配套活动之一,6月4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联合开展的2024年六五环境日广西“千里西江”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南宁,一路走访、参观,亲身感受绿城生态之变、发展之美。
那考河湿地公园水光潋滟、鸟儿翔集,河流从五彩斑斓的花海间蜿蜒而过,白鹭、水鸭等动物在翠绿深处安家。“这样舒适惬意的环境,不曾想过去竟是一条黑水沟,太不可思议了。”采访团成员纷纷惊叹。
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为突破口,打响了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清水补给、活水循环、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对那考河开启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按照“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全流域同步启动、统筹推进,实现“一条龙”治水。
“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生物多样性,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化技术,修复了流域全岸线90%的生态驳岸,建设了16.72万平方米的河道、浅滩、湿地。通过开展藻类、水绵防控,打造“水下森林”,为流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在那考河治理过程中,我看到了南宁市有关部门对水环境治理所付出的努力,体现出了很高的生态智慧,形成了先进的经验和探索,这样的好模式可以复制推广开来。”《光明日报》记者张蕾说,从现场市民游客的笑容里能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变切切实实为百姓带来了福祉,将继续聚焦南宁在河湖治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文字展现美丽绿城。
中新社记者阮煜琳表示,那考河湿地公园的生态蝶变不仅是南宁生态环境变化的典型案例,也是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的生动样板,“通过这次采访能更深入地了解南宁、宣传南宁,向大家展示美丽南宁的建设成果”。
护一方清水,惠千家万户。来到百里秀美邕江江畔,采访团对南宁市守护母亲河的智慧和决心感触更深了。
乘坐观光车由荔园滨水公园向上游驶去,江岸旁,滨江绿道延展向前,休憩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从孔庙码头登船,百里秀美邕江云阔水远、一路奔涌,孕育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万千气象。
“邕江是南宁人民的母亲河,水质越来越好,各断面水质常年保持二类标准,优于国家考核目标,实现‘二类水入城,二类水出城’。”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南宁市把邕江综合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协调好“保护”与“治理”关系,把水利治理、水质改善、景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邕江在防洪、饮用水水源保护、通航能力提升、水质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市民休闲景观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出来。
为了满足沿岸市民亲水、近水、观江的需求,南宁市新建和改建公园15个、亲水观江平台93个、绿道163公里、亲水步道115公里、运动场254处,以及一批文化休闲广场和便民设施。
“第一次看到邕江,比我想象中的要宽阔,河道岸线没有过多的硬化工程,保留了大自然的原生态之美,植被、绿草、鸟类与人们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中国环境报》记者邢彭称赞道。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南宁云账号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