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与端午节不期而遇,快来看看南宁市内各大博物馆为大家准备了哪些好玩有趣的主题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关于文物保护,你了解多少?6月8日至10日,区博将在陈列大楼一层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宣传展示区,并开展“文物保护知多少”答题互动,呼吁社会公众依法保护文物。
3天假期里,区博还为大家准备了“文化遗产周周学”端午特辑、“巧手留香——端午香囊DIY”公众手工体验、“中华传统节日——端午”青少年研学主题课、中华传统节日汉服免费讲解等端午主题社会教育活动。
●广西民族博物馆
6月8日,“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将在民博开幕。展览汇聚了来自南宁、贺州、贵港、崇左、玉林等多家博物馆的重磅文物,集中展现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与文化以及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果。
6月8日至10日期间,民博还将开展非遗展演、趣味集章、“天工润无声”研学等活动,并将安排每日两场定时免费专题讲解,游客朋友可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深入地了解广西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故事及文化内涵。
●广西自然博物馆
传拓技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一种使用宣纸和墨水印制文字、图案的技艺。从古至今,拓片都是保存文物资料的一种有效方法。6月8日当天,观众可以免费参与“传古拓今——化石拓印体验”活动。
6月8日至10日,该馆还为观众们准备了“小小博物学家”系列科普课、“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有奖问答、“蝴蝶世界”有奖问答、端午竹编龙船挂件DIY体验、集章打卡等系列科普文化活动。
●南宁博物馆
“邕容华桂——古代南宁历史陈列”是市博的常设展览之一,展示了南宁从远古时期至清代上万年的历史文化遗产。6月8日,市博馆长张晓剑将带领观众走进古代南宁展厅,以专家的视角讲述南宁历史,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宁的历史文化。
6月8日至10日,市博还将开展“团扇漂漆”“端午草本探索之旅”“舌尖上的博物馆”“雄黄点额”等主题活动,并将继续开设文化市集,让大家在博物馆里也能感受非遗市集的烟火气息。
●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
6月8日当天,该馆为青少年儿童准备了“干栏筑居”公益研学课程,带领大家一同学习顶蛳山先民的建筑历史,了解干栏式建筑的结构和作用以及搭建方式和演变过程,并利用实木合作搭建大型干栏式房屋,增强动手能力,体验史前文化魅力。
6月8日至10日,入馆观众还可免费在博物馆前台领取涂色粽子或空白粽子,参与“‘粽’情贝丘手工粽子DIY”活动。此外,该馆还将推出“龙舟破浪端午安康”印章,印章充分体现仲夏端午,龙舟破水,荷香四溢的时节好风光,喜欢集章的观众可不要错过。
●南宁孔庙博物馆
毛笔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6月8日,孔庙打造的“我与国学有个约会——传统文化公益研学”将在乡贤祠为观众们展示非遗毛笔制作。同时,孔庙还将开展“衣冠载道——汉服手工研学”活动,让观众体验汉服的制作过程。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经千年传承至今。6月9日,孔庙将推出“编五彩绳”“香囊DIY”等端午非遗体验,还将在6月10日当天,开展“沐兰汤”“点雄黄”“射五毒”“系五彩绳”“龙舟DIY”等端午民俗体验。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晚报 记者 陈蕾)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庞博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