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送戏下基层进校园 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邓玲)“我们这段时间正在进行复盘和新的创作,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参与每年的文化惠民演出是我的职责,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演出能给南宁老百姓带去更多的文化大餐。”6月5日,在现代红色粤剧《唐母兰馨》排练休息期间,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研究部主任黄俊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悉,2023年,南宁市开展“送戏下基层进校园”活动共554场,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黄俊成(左一)排练粤剧《唐母兰馨》。记者 邓玲 摄

2023年,南宁市文广旅局组织市国有文艺院团扎根本土,奔赴乡镇、社区、企业、商圈、工地、军营、校园等地,将创作的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送到基层、送进校园,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成果,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温度。黄俊成是广西粤剧和邕剧传承人,是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当家台柱,也是“送戏下基层进校园”的“常驻嘉宾”,在他看来,为广大百姓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文艺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我们开展这一系列惠民演出活动,其实也是在丰富南宁市各个层面、各个圈子、各个受众的文化生活。所以我觉得参加这样的演出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既锻炼了我们的队伍,又培养了我们的人才。同时,我也希望能通过坚持每年开展这样的活动,把南宁的地方戏逐渐传播开来,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黄俊成说。

据了解,在活动中,南宁市坚持“高品质供给,让文化更具魅力”的原则,排演了一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歌曲《民族团结花盛开》《青山秀水绕绿城》、乡村振兴主题小品《喜洋洋》等,唱响了民族团结主旋律,展现了南宁生态美、人文美、风光美。儿童粤剧《老鼠嫁女》、儿童邕剧《骄傲的画眉鸟》、《粤、邕剧折子戏专场》……为在校学生们提供了“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难得机会。

一场场“送戏下基层进校园”的演出为群众的休闲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持续增色。在南宁文艺精品频频“出圈”的同时,也培养出了张旭、龙全鸿、吴东梦等一批优秀的舞蹈、声乐、戏曲演员,他们为基层群众带去歌舞、小品、粤剧、戏曲等类型丰富的节目及剧目。

吴东梦(右一)在排练中。记者 邓玲 摄

“今年,我们的粤剧、邕剧已经进到公园去演了,一般是每个星期的周六、周日都会去。一方面是希望把这种传统文化带到群众当中去,让他们感受传统岭南文化的魅力。另一个是希望在节假日的时候,通过我们的演出营造更加欢乐、美好的节日氛围。”优秀青年演员吴东梦说。去年,由她主演的现代邕剧《梁小霞》等优秀剧目进入高校,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持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今年,她希望能排出更多好题材的剧目带给广大群众。

据介绍,2023年,南宁完成“送戏下基层进校园”活动共554场,其中“送戏下基层”演出400场,“送戏进校园”129场,“传统戏曲、精品剧目进校园”25场,惠及观众约30万人次。在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等方面展现新作为。

2023年李桢毅(台上左一)参与“送戏进校园”演出。

“我们演过最多的有 1800 人的大学校,演过最少的有二十几个人的幼儿园。我觉得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把戏剧送到每一个孩子的身边,我觉得很自豪。”南宁市艺术剧院话剧团团长李桢毅说。他坦言,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孩子们可能很难有机会看这么一场演出。“演出结束以后,在我们收拾东西准备要走的时候,那些孩子会过来问我们什么时候还会去?所以,每年都能去一些不同的学校演出,很有意义。”

李桢毅表示,每一次进校园演出的节目都会经过精心编排,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课本知识、禁毒、防拐防骗、未成年人保护宣传等内容融入其中,让孩子们通过观看生动有趣的儿童剧、精品剧目,感受戏剧魅力的同时,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下一步,南宁市将持续开展送戏下基层、进校园演出,以高素质的演出队伍、高品质的优秀剧目,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服务基层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庞博


(作者:邓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