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里当瑶族乡:创新防汛“六项机制” 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罗宁 通讯员 蓝冠生 覃柳练)近日,因连续降雨,马山县里当瑶族乡党委、政府创新防汛“六项机制”,抓实抓细防汛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执行调度“两专班”,构建指挥督导机制。建立“指挥+督导”两专班指挥调度体系,指挥专班由乡主要领导、各乡直单位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乡防汛工作;督导专班由乡纪委、乡人大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负责同各村(社区)、相关部门做好汛期联系对接、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指挥专班全面安排抓统筹,督导专班对接检查促实效,“两专班”协同作战、高效履职,形成闭环,实现全乡防汛“一盘棋”部署、“一股劲”发力、“一杆到底”落实。

五级网格全动员,夯实责任盯防机制。采取“人盯人、防抢撤”的防汛网格化管理要求,形成“乡主要领导+包村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屯长”的五级网格责任盯防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干部力量,确保防汛避险应撤尽撤,不漏一人。结合实际情况,设立网格化管理工作法,按照隐患点位的危险程度划定A、B级网格。A级网格为最危险区域,共12个,涉及群众122户488人,由1名网格长、2名副网格长、若干名成员按照“1+2+N”模式管理;B级网格为次危险区域,共15个,涉及群众135户520人,由1名网格长、1名副网格长、若干名成员按照“1+1+N”模式管理。A、B级网格长分别由乡主要领导、担任网格长,负责网格内群众撤离管理工作。村干部具体负责组织本村群众撤离,屯内再设安全员,负责周边片区群众的转移撤离工作。各级网格以汛为令,迅速响应,逐级“紧盯”,整体联动,第一时间将群众转移到安全位置。6月份以来该乡共转移群众125人次。

齐抓并举“三措施”,强化防范应对机制。严格落实“撤、封、控”三项措施,始终把“撤”作为应对极端天气的关键举措,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十防九空。在发布暴雨预警后,坚决落实封山控峪,对容易淹水路段实行封闭管理,沿线所有施工作业全部暂停,过撤尽、封实、控准,实现防汛避险全面到位,隐患风险动态清零,人员安全不受威胁。

完善衔接“五流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不断完善“预报预警、会商研判、启动响应、安排落实、信息反馈”五项防汛流程,做到周密安排,环环相扣,稳扎稳打抓防汛。同时,编制《里当瑶族乡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各防汛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应急处置措施,工作细化到各单位,责任落实到实施人,确保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快速处置。

扎实做好“三准备”,筑牢安全保障机制。强化物资保障,用好“一清单”、“两把锁”和“五必备”。“一清单”是指在群众撤离转移后,在群众家门张贴一张清单,详细列出户主姓名、电话、转移负责人及电话等基本信息,确保群众真撤、干部真转。“两把锁”指转移撤离后,群众自己在家门上把锁,村组再上一把锁,以防群众中途返回,用“双把锁”做到“双保险”。“五项必备”指在转移安置点必须配备手电筒、蚊香、矿泉水、方便面、小药箱等五项基本物资,确保群众生活安排妥善,保障到位。

贯穿始终“三聚焦”,优化过程管理机制。紧盯全降水过程,围绕“雨前防御准备、雨中避险应对、雨后查灾补缺”三个聚焦,扎实开展防汛应对工作。雨前加强监测,及时研判,快速响应,早作预警,提早落实“撤、封、控”措施;雨中持续监测,加强值班值守,实时上报雨情灾情,做好转移撤离人员监管;雨后及时巡查,安排消防技术专员、村干部、督导专班全面查、深入查,重点核查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群众住房、地质灾害点的受灾情况。目前,里当乡因石头滑落造成道路损毁3处,3个路段因水位上涨被淹,玉米受灾63亩,无人员伤亡。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罗宁 蓝冠生 覃柳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