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二号”卫星原来这么用!记者探访幕后这家公司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镜舒)5月20日,“南宁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投入使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南宁一号”等北京系列卫星协同工作。

5月20日,“南宁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受访者供图

那么,“南宁二号”与“南宁一号”有何不同?遥感卫星在现代社会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近日,为解答这些疑问,记者探访了南宁世纪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组网完成后“重访”南宁的频率更高了

“组网完成后,卫星将由原先3至5天‘重访’南宁变为1至2天一次,可以为南宁、广西、东盟提供更高效的数据服务。”南宁世纪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璇说。

中国—东盟卫星数据服务中心。记者 王镜舒 摄

“南宁二号”卫星投入使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南宁一号”等北京系列卫星协同工作,进一步提升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获取能力。

“南宁一号”是一颗甚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可以为城市、景区、大型基础设施等目标提供甚高分辨率影像或实景三维数据;而“南宁二号”采用相对成熟的长条带推扫成像模式,与北京三号C星座的其他3颗卫星协同工作,可以对区域内成片任务目标提供高分辨率图像覆盖。

数据接收工作常态化进行

走进南宁市良庆区南宁世纪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现场工作人员正通过专业仪器设备,接收“南宁一号”与“南宁二号”卫星的实时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

工作人员正在接收卫星实时数据。记者 王镜舒 摄

“目前,南宁地面站主要负责接收10颗卫星的数据。其中,“南宁二号”卫星自5月20日发射以来,已通过南宁地面站接收60轨以上的卫星任务,数据接收工作常态化进行。”该公司数据接收工程师韦年豪说。

据了解,“南宁二号”卫星是南宁市和南宁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空间信息应用服务遥感卫星项目发射的第二颗卫星,该卫星由航天东方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是一颗全色0.5米、多光谱2米分辨率的光学智能遥感卫星。

卫星数据多领域应用,助力城市治理与环境保护

鼠标拖动卷帘,良庆区重大项目建设的平整区和主体施工的景象便清晰呈现在屏幕上,项目前后建设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记者在良庆区城乡数字化治理卫星遥感综合监管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看到的一幕。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能够以月度为单位监测良庆区重大工程的建设情况,通过提取分析变化数据,结合行业部门的业务数据,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评判。”该公司售前技术工程师梁茜茜说。

良庆区城乡数字化治理卫星遥感综合监管指挥中心通过卫星遥感开展高频次动态监测。整个流程可以概括为:卫星数据采集、卫星数据处理、遥感监测、成果共享分发、管理核实、指挥监督、检查反馈和处置销账。除了重大项目建设管理监测外,记者还看到了多项专题监测,这些监测覆盖了有关城乡风貌规划改造项目、主要农作物、水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动态、林地资源变化、新增房屋等多个方面。

西南遥感卫星地面站。记者 王镜舒 摄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宁二号”投入使用后,新一代遥感互联网卫星星座在城市治理方面,能更快掌握城市资源现状和地表发生的变化。梁茜茜说,通过卫星接收的海量二维至三维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建设、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运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监测等多个领域。在大数据建设方面,可以提供二、三维的卫星遥感实景数据,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卫星可以调查监测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污染和矿产资源开采等情况;在城市运行方面,卫星遥感数据为城市规划与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卫星能够识别林区、水库等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人类活动情况,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支撑;在农业监测方面,利用卫星光谱技术,能够识别地表农作物种类、预估产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该公司总经理李璇介绍,“面向广西,我们目前已经提供了16项以上的监测应用场景服务,后续计划依托“南宁系列”卫星和西南地面站“星-地-研-用-产”的综合服务能力,将面向各行各业的服务场景数量拓展至60项以上,并进行常态化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庞博

(作者:王镜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