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干部走进“乡村振兴样板区”浙江丽水学经验、取真经

这是一场“山海交融”的学习之旅,是一次“补钙壮骨”的体验之旅,更是一次“破冰解题”的收获之旅。一周时间,学员们在绿水青山间探寻乡村振兴的密钥,于浙南大地汲取“千万工程”的深厚养分,不断开拓视野,开拓格局,激励着每一位参训干部将“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推动南宁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强大动力。

跨越山海求新知,培训赋能促成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学习和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的先进经验,6月30日至7月6日,由马山县委组织部承办的2024年南宁市干部教育培训重点项目专题班次——南宁市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研讨班在浙江省丽水市委党校举办,来自各县(市、区)乡村振兴主战场、主阵地以及承担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市直单位共44名实操实战型领导干部参加培训。

学思想 明方向

思想是实践的先导。开班仪式上,马山县委常委、副县长,广西驻村工作队马山县工作队队长龙志坚表示,2022年以来,马山县主动深学“千万工程”经验,通过“多村合作、整镇组团、跨镇抱团”的优化整合方式,在全市率先成立“强村公司”,推动11个乡镇全覆盖,有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零小散弱”的问题,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转变,相关做法入选2023年度南宁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本次培训班既是全市主动对标先进地区学经验找差距的再延伸、再拓展,也是马山县巩固“强村公司”运营发展经验,进一步拓展特色产业项目、文旅深度融合、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的创新实践。大家要学习借鉴好“千万工程”中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千方百计践行好“千万工程”经验这本鲜活教科书,寻找乡村振兴的“真经妙招”。

“千万工程”的核心在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培训中,无论是陈敬东副教授的《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地方实践——基于丽水全力创建乡村振兴样板区》,还是齐杰副教授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课堂教学,都聚焦围绕这一发展理念展开,主题明确,意蕴深厚。武鸣区委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黄新敏感慨道:“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我们南宁也可以像丽水那样,让绿色成为我们最亮丽的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找方法 解新题

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最让我震撼的是丽水在乡村振兴中对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我们南宁也应该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讲好南宁故事,让乡村文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马山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蓝燕在培训后分享道。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提升,更是精神文化的复兴。丽水市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通过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举办乡村节庆活动等方式,增强村民文化自信,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这些举措值得南宁市借鉴,更加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通过“塑形”与“塑魂”相结合,打造更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让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悟规律 促提升

循大道,至万里。在《文旅融合与生态产业助推云和乡村振兴:云和梯田—坑根村》的现场教学中,参训学员学习丽水通过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见证了文旅融合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干部梁悦高兴地表示:“云和梯田的文旅融合模式让我大开眼界!他们不仅保留了梯田的自然美景,还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带动了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我们南宁也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可以学习借鉴这种模式,打造属于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在产业融合方面,南宁市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推动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乡村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强堡垒 聚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几天的培训中,参训学员真正切身感受到丽水市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所发挥的的战斗堡垒作用。邕宁区委组织部党建办负责人黄琰在听了缙云县壶镇镇联丰村党支书楼干强专题分享后,感慨表示:“楼干强支书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为目标,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带领全村群众一起干,仅仅用了三年时间,联丰村旧貌换新颜,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乡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组织强不强,关键看支书!我们当持续选优育强村级党组织领头雁队伍,激发头雁队伍的领航效能,筑牢村级组织堡垒,多措并举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带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转观念 拓思路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在景宁大均乡、双后村现场教学点,学员们目睹了畲乡“畲+绿+红”高质量发展的共富样板,学习了丽水各地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宾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竞在培训结束后表示:“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能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我们南宁各个县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应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学习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学员们带着新的感悟,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精神、更充足的干劲,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多种有效路径,着力促进首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在实现共同富裕,全面推动首府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中多探路、多闯关、多破题。(中共马山县委组织部)


(作者:中共马山县委组织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