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顺利完成 建成自治区级数据库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陈艳华)7月10日上午,记者从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0年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广西各级各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建成自治区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累计采集录入数据1500多万条,顺利完成普查各项目标任务。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陈艳华摄

据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全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此次普查不仅要从技术层面确保上下统一,左右协调,还要根据地域差异,体现地方特色,进一步确保成果的真实性和可用性。

广西普查工作按照“全区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市县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开展风险要素全面调查,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对重点隐患进行调查与评估,编制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完成主要灾种区划修订,完成综合风险区划图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编制。同时,全区完成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因子调查、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灾情调查等主体调查,调查成果累计采集录入数据1500多万条,形成了数据集和相关图件;完成自治区、市、县三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以本次普查成果为基础,建成涵盖致灾、承灾、减灾、灾情等灾害风险全要素的自治区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以数据库为基础建设了资源门户,为自治区、市、县三级各有关行业用户提供数据资源浏览、检索、申请、审批、共享等数据服务,资源门户通过文件共享、库表共享、接口共享、离线共享等方式开展数据共享工作。同时,自治区级数据库已经和国家库实现了互联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广西水旱灾害多发而且严重,是自然灾害中的常见灾种,具有点多面广分散、多发频发重发的特点,风险普查任务重。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广西完成了全区4584座水库、1615座水闸、2444公里5级以上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及隐患调查,以及618处江河断面防洪特征值调查;完成了全区和各市县干旱灾害的致灾情况调查;编制了全区1364条集水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洪水淹没图;完成了全区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和洪水灾害风险防治区划,自治区、设区市、县三级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和干旱灾害风险防治区划。在应对今年入汛以来的极端暴雨洪水过程中,广西通过系统平台对防洪风险区域和隐患工程进行重点监控;动态分析评估江河洪水可能淹没的影响区域,科学地对江河湖库实施蓄泄调度,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针对气象灾害多发的问题,在此次普查过程中,广西完成了1978—2020年广西暴雨、台风等8种气象灾害过程的致灾数据收集分析,形成了致灾因子调查数据28类共21万余条,研制了覆盖自治区和市县三级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产品,建成了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庞博

(作者:陈艳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