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说 | “非遗里的南宁”如何走向更大舞台?

8月10日晚8时,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广西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酸嘢、红糖、粉虫、茉莉花茶等多种南宁非遗项目展现在了全国观众面前,获得好评无数。

长期以来,非遗技艺的宣传、推广和传承是个难题。可以想见,仅靠这一期电视节目,很难让非遗真正深入人心。非遗里的南宁,应该如何走向更大舞台呢?笔者认为,应当回到非遗本身去思考。

首府南宁建制1700多年,拥有近万年的考古历史。文化工作者们可以通过全面深入的了解与挖掘,活化文化传播形式,将南宁丰富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使其得到更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让“南宁非遗”的品牌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形成共生力。

此外,“非遗项目”,皆生发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充满着浓郁的生活烟火气,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因此,“南宁非遗”的传播应当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契合这片土地的人文气质,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来让文化沁润人们的心田。

最后,“南宁非遗”需要科技赋能、融媒创新、多元发声。通过新媒体视觉传播、沉浸式互动表演、文创产品推广、文化旅游线路开发等方式,让南宁本地人带着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家乡自豪感进行自发传播,让全国、全世界的人们关注南宁、了解南宁、爱上南宁。

未来,相信随着一系列优秀文化产品的产出和推广,“南宁非遗”将为更多人所熟知,以它们为载体的南宁故事也将传得更广、走得更远。(吴俊颖)

一审:蔡元婧

二审:李斯维

三审:庞博


(作者:吴俊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