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在广袤的田野里,农机纵横驰骋,农民辛勤耕耘,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上林,成片成片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充盈饱满、稻香阵阵;在武鸣,一眼望不到头的果园里,圆润的沃柑在尽情地沐浴着阳光,静待时间赋予的酸甜滋味;在横州,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清新馥郁……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近年来,南宁市各县(市、区)正是遵循这一思路,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朋友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农民朋友也用勤劳的双手,奏响乡村振兴的乐章。
要擦亮金字招牌。以武鸣沃柑发展为例,武鸣区于2012年开始引进沃柑种植,至今刚好十年。武鸣区沃柑种植面积从2012年800亩发展至今已超45万亩,产量达150万吨,产值超百亿元,不仅成为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还撑起了武鸣农业经济半壁江山。武鸣沃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字招牌的打造。2019年,“武鸣沃柑”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评2019、2020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新锐品牌;武鸣区全力打造“武鸣沃柑”区域公用品牌和广西“桂字号”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高“中国沃柑看武鸣”品牌影响力;“武鸣沃柑”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武鸣的闪亮“名片”。为此,笔者认为,要推进产业振兴,就要做优做强品牌,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要加强品牌营销,充分利用东博会、农博会等展会平台,积极宣传推介;要加强监管,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决不让任何企业因一时之利、一己私利损害品牌形象。
要打造“新”路子。以横州市茉莉花产业发展为例,横州市,中国茉莉之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种植茉莉花12.5万亩,有花农约33万人,年产茉莉花茶8万吨。近年来,横州市下大力气延伸茉莉花产业链,进一步提升茉莉花产业品牌价值。横州市是怎么延长茉莉花产业链的呢?笔者了解到,广西莉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闭东海不仅是返乡创业的花农,也是茉莉花盆栽的带货红人。按照传统的茉莉花产业机制,年老的茉莉花树桩会失去其价值,只能挖出当柴烧,但是茉莉花老桩在闭东海眼里,则是“金宝贝”。闭东海从农户手上收购茉莉花老桩,重新用科学种植技术以及基地的孵化,再生产出老桩盆景。在当地政府的引荐下,闭东海还与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达成合作,得到了茉莉花盆花技术上的指导,并摸索出一套茉莉花盆栽从生长到养护到售后的技术。2016年,横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中心投入使用,专门给有意学电商的返乡青年进行免费培训。闭东海报名学习,并在培训期间注册了他的第一个网店,一星期后在网上卖出了第一盆花,“想不到这样也能卖花,把我乐坏了!”从以前只能被当柴烧的茉莉花老桩,到网上爆火的茉莉花盆景,横州紧扣产业融合发展大趋势,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多产业叠加、多领域联动、多环节增效,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子。笔者认为,产业要振兴,关键还在于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农环线,做足“农业+”文章,打造新产业、新业态“聚集区”,加快推进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农村养老服务、农村创意文化产业、农村电商等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共享经济、体验服务等新的增长点。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只有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实现农村繁荣、农业强大、农民富裕目标。为此,要推动乡村振兴,要不断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思路,让土地生“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进一步打开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让更多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聚人气、激活力。(宁实平)
编辑:梁丽玲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卢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