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黑龙江省、河北省多地遭受强降雨,极端天气牵动人心。在一则则抢险救援、灾后重建的信息传来的同时,“炸坝泄洪”“蝗虫灾害”“救灾物资当做超市商品”等网络谣言层出不穷,混淆视听、误导群众,严重扰乱网络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无独有偶,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后,“食盐要涨价”“虾‘核变’”“砸日本车”等谣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扰乱社会公共秩序。8月28日晚,上海浦东新区川沙路一辆装载危险品的货车发生泄漏,随即29日也出现“封路一月”“封城”的谣言。
为什么每有灾难总是谣言漫天飞?公共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面对突发灾难、事故,公众普遍会产生惊愕乃至恐惧心理,急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最新情况、处置措施等信息。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正是抓住了公众的这一心理,用唬人煽情的文案,配上触目惊心的画面,夹带情绪说“故事”,包装谣言成“腥闻”,以此来赚流量,从而获取收益。更有一些商家昧着良心,借着灾难做营销。
相比于灾难本身,谣言所引发的“次生灾害”同样可怕。灾难之下,制止“谣言风暴”还得“内外”兼修。
作为网络的参与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也有责任对这些谣言说“不”。在灾害信息面前,我们需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丝“玩性”,遇到疑似谣言不要随手转发,而要随手求证。多关注官方的权威信息源,不信谣,不传谣,发现谣言及时举报。在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和内容时更要遵守真实、客观原则,不借助热点事件蹭热度、玩梗。
谣言治理也离不开外部力量。网络管理者和公安机关应当持续坚决打击造谣传谣行为,从严查处发布谣言的账号主体,曝光典型案例,让造谣者无处藏身。作为网络谣言的第一传播媒介,各网络平台也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除了开通谣言举报功能,各网络平台也应当进一步升级辟谣机制,通过大数据算法和其他技术手段,在用户发布或浏览疑似谣言的内容时进行提醒,及时下架涉网络谣言内容,加大对发布、转播谣言的账号的处罚力度,从源头遏制谣言的蔓延。
面对谣言,选择权就在我们自己手中;制止“谣言风暴”,需要你我共同努力;灾难面前,请别让“谣言风暴”带来更多伤害。(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南宁云账号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