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数字时代”不应该抛下老年群体

走进餐馆,扫码点单;进入景区,线上预约;在商超购物完成,扫码或者扫脸就可支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社会上有许多老年人面对“数字化”社会无所适从,他们不会手机支付、不会扫码乘车、不会在线上预约门票……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老年群体往往被忽视,甚至被边缘化。

今年年初,就有网友反映,故宫博物院只能凭预约进入参观,不会网上预约的老人因此无法进入故宫游览。笔者曾在医院遇到过一位老人,因为不会操作自助报告打印机,急得团团转,也曾在银行遇到过不会在线上预约申请更换新卡片的老人,看着一个个空着的人工窗口茫然无措。我们引以为傲的“智能化”,却成了阻碍老年人正常生活的“拦路虎”。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10月13日,民政部发布《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这意味着我国老龄化进一步加重。

国务院于2020年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进一步帮助解决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全国老龄办也发出通知,要求开展“智慧助老”行动,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成果。在过去的两年中,各地在推进适老化改造和信息无障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与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及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相比,我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事实上,许多老年人经常面临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挑战,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固执己见或拒绝接受新事物,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成长在以文字阅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时代,与那些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人有着根本的思维差异。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视觉、听觉和思维逻辑能力逐渐减弱,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相应降低。一个成熟和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是扶老携幼、多元包容的和谐社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孝道和尊老爱幼,老年人的合理需求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满足。

笔者认为,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情况,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行各业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措施。例如,可以出台相关法规要求银行、医院、景区等服务单位保留人工窗口和线下服务。再比如,文旅部就曾出台过明确规定,要求保留传统线下购票方式,以方便老年人到文化场馆、公园景区等场所参观、游玩。其次,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推出更适合老年人的版本,简化操作流程并增加语音识别等功能,让老年人更加方便地使用互联网服务。同时,社区也可以行动起来,举办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公益培训班,帮助老年人知识理解、认知水平上跟上时代发展。最后,为社会成员的我们,在家庭中,也应该增加对老年人的陪伴时间,在情感上多多鼓励,在行动上耐心指导。在社会上,面对老年人,多一分耐心,多一些善举。

老年人是历史见证者和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他们曾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许多贡献。当我们进入“数字时代”,不能把他们落下,而是应该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带着他们一起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让他们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温暖。(宁实平)


(作者:宁实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