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微短剧行业规模及热度爆发式增长,“又土又上头”的微短剧正在占据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中有关于微短剧的话题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网友“明明白白”表示,自己在业余时间深陷微短剧的“连环套”之中,忍不住一集接一集地观看,不仅时间如水流逝,积蓄亦逐渐消耗殆尽。
网友“明明白白”的个人经历正是千万网络微短剧沉迷者的缩影。该网友的痛点凸显了网络微短剧在赋能娱乐消费时,也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有调查机构数据显示,70%的网络短剧用户群体是中低收入群体,有部分年轻人的工资扣除房租还剩下不到2000元,却拿出将近四分之一“余粮”充值刷微短剧。因此,笔者呼吁,微短剧内容生产商应自觉担当社会责任,重视作品质量与价值传递,观众应理性消费,不能一味追求“爽点”而忽略了精神能量。而监管部门亦应加强行业规范,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其表现形式,还是思想与内容,必是有情感、有内涵、有温度的,能够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沉浸其中,润泽心灵。而当前微短剧的快速制作与推广,往往以牺牲剧情深度和表演质量为代价,制作者更多地依赖于低俗、暴力等元素以吸引眼球,形成消费陷阱,进而影响到整个微短剧市场的生态环境。
新时代,我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更多文艺精品的期待也愈加迫切。网友们对“微短剧”的批评声音也映射出了广大群众对精品内容的期待。人们在刷微短剧追求“爽点”的同时,也应注意避免接收和传播“三观不正”的声音,内容生产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探索出一条精品化的创作路线。只有把提高质量作为微短剧作品的生命线,不断提升其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才能创作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