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携手呵护生态环境 共同守卫绿色家园

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在南宁市联合举办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活动围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世界环境日“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主题及倡议,以“1+1+6”模式,即1个主会场活动、1个主题宣传活动和6个配套宣传活动,聚焦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广西特色、突出东盟元素。(据媒体报道)

不少市民提及“生态环境保护”一词,总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与我们息息相关。只有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守护绿水青山,才能共享生态福祉。比如南宁市民散步的那考河畔,水鸟翩跹与碧波荡漾,宛如优美画卷,这背后是环保铁军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或是市民常常听到的新能源产业,绿色能源与传统产业发展向“新”向“绿”,“增减之间”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喜欢攀岩的市民一定意想不到,生态里也能“掘金”,好山好水也能有“颜”有“值”,比如马山县把体育元素融入自然美景中,在大石山中开发野外攀岩、户外徒步、洞穴探险、露营垂钓等旅游项目,并在周边发展民宿、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产业,实现了“在石头上发家”的愿望。

《孟子》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从古自今,人与自然都是生命共同体,都应当和谐共生。“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好的生态环境等不来、喊不来,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既关系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也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品质。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每个人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者,也是生态环境带来的福祉受益者。守护碧水蓝天,共筑美好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碧水蓝天的目标。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环境则是我们生命的摇篮,一个健康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一个健康的环境则让我们享受到清新宜人的生存空间。精细治理,让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多的“绿色新风”。人若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有把全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才能更好推动生态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也是企业、社会组织和每个市民的义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势在人民、根基在人民,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建设,需要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开辟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新境界。对我们市民而言,其实举手投足间就能为生态环境保护做贡献:大饭馆小餐厅里“光盘行动”播撒文明种子;随手关灯、关水就能参与节水减排;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就能践行“绿色低碳”……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是对环境的巨大贡献。

“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道路上,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只有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守护共同家园,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才会真正成为推门见景的美丽画卷。(宁实平)


(作者:宁实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