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作为传统节庆美食,在中秋节前夕总能掀起一阵销售高峰。9月17日是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月饼销售已进入尾声,未销售完的月饼该如何处理呢?记者探访了解到,未销售完的月饼通常有特价出清、福利赠品、返厂重制等多种处理手段。(据极目新闻)
月饼是中秋团圆餐桌上的标配,但过完节后,如何处理剩余的月饼,则是让人头疼的问题。一项针对3505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34.7%的消费者只吃了一部分,4.9%的消费者表示会剩很多,只有34.1%的消费者表示中秋节的月饼都会吃完。从节前的“C位”到节后的“弃儿”,“剩货”月饼也成了人们口里的“甜蜜负担”。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节后的月饼,要么“硬吃”,要么送人,要么就是直接丢进垃圾桶。对于商家厂家来说,则必须按食品安全法相关要求进行处理,直接按临期或者过期食品销毁。在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日益成为社会共识的大背景下,“剩货”月饼背后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
作为时令性的美食,月饼的“剩余价值”要充分挖掘。实际上,这些年来,很多地方在利用月饼的“剩余价值”上做出了努力。例如上海发起“零废弃月饼大作战”,邀请厨师教民众将剩余月饼变为日常美食;余下包装完好、保质期内的月饼,则交由“食物银行”发给需要的人群。除了上海以外,海口、厦门等地也纷纷试点“食物银行”。此外,有的地方则将月饼原材料碾碎重新制作糕点,让产能实现最大化。这些举措不仅是对富余食品的优化配置,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值得推广借鉴。
月饼是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文化象征,它所承载的绿色健康、团圆祥和的理念,应当贯穿生产、销售、食用的全过程。目前来说,如何发挥月饼的“剩余价值”,各地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正如专家所说,月饼的处理和作废应该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当然,妥善处理“剩货”月饼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法规约束、有关部门监管共同发力、久久为功,为国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