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发展 共创未来

9月28日,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峰会”)闭幕。本届东博会以“亲诚惠容同发展,镶钻成冠创未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和区域高质量增长”为主题,集中展示中国同东盟国家合作的最新成果。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扩大合作、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作为区域和全球高度关注、高规格、高成效的盛会,20年来,东博会伴随着双方关系的发展而成长,打造了深受欢迎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当今,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有力引领、人文交往不断加深,双方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合作发展是中国—东盟关系的主旋律,更是东博会创立的“初心”和践行的使命。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东博会不断推动双方贸易进入新阶段,多双边自贸协定红利持续释放,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年均增速7.5%,2023年双方贸易额达9117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1—7月,中国与东盟双方贸易额达到5520亿美元,同比增长7.7%,占同期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5.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从1.0版向2.0版升级并迈向3.0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高质量实施,让中国与东盟互相进一步开放市场,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作为一个“永不落幕”的交流合作平台,东博会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深化务实合作带来了更多动力、更多机遇,持续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科技创新引领时代发展。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的不断深化与升级,科技创新正在推动双方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本届东博会新增战略新兴专题,紧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集中展示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新能源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水平。中国与东盟国家积极参与、引领和主导新兴产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监管标准等贸易规则的制定,在高精尖技术领域持续深度合作,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东盟实施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加快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发挥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强产、学、研交流,着力推动双方科技产业相互交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让更多创新成果惠及双方人民。

文化交流助推中国—东盟关系高质量发展。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隔海相望,命运相系。人文交流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基石,双方合作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得益于地缘相近、制度相成,更离不开民心相向、人文相通。2014年以来,中国和东盟通过举办系列人文交流年、各类文化论坛、多地“魅力之城”展示、众多特色旅游展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双向奔赴”踊跃在民间,双方民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已成为世界双边人文交流的重要品牌。本届东博会不仅首设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展区,首次启动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成长计划,开展青年交流互鉴的“未来工程”,还首次邀请海湾阿拉伯国家担任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首次邀请上合组织整体参展参会,在扩大“朋友圈”的同时,各国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东博会为双方人民搭起了文明交融、友谊增进的“连心桥”,当前各国文化旅游、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新闻媒体、智库、青少年等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民相知相亲,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不断走深走实。

一年一度的东博会是中国—东盟合作发展的见证,中国—东盟始终坚持以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助推双方关系在睦邻友好的道路上快速发展,持续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民众谋求更多福祉,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新的贡献。(左正福)


(作者:左正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