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公益团体7年来持续资助大石山区教学点 孩子们多次获赠文具等物资

爱心人士带去大米、花生油、文具等物资

爱心人士临走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大声说“谢谢叔叔阿姨们”

(圈图)爱心人士到困难学生家中看望时,孩子奶奶(左二)感动不已。记者刘增璇 摄

南宁云—南宁晚报讯(记者 刘增璇)10月8日,南宁爱心人士前往百色平果市凤梧镇济世村教学点看望那里的孩子们。“我们每年都会来一两次,了解知道孩子们的近况,和这里的校长像老朋友一样。”爱心人士们说。

当天上午,满载爱心物品的车辆行驶近3个小时,来到大山脚下的平果市凤梧镇济世村教学点。车辆停稳后,大家将花生油、面条、零食、书包、药品等物品和学习用具搬下车,分发给孩子们。

接过文具和零食,本来还有些羞答答的孩子们瞬间露出了笑容说:“谢谢叔叔阿姨。”由于教学点大多为留守儿童,部分“爱心妈妈”还给几名小女孩梳头打理。孩子们心中充满感激,将自己的画作回赠给爱心人士,现场画面温馨感人。

当天,爱心人士还与该校校长黄富民一起前往一困难学生家中慰问。该家庭两个孩子就读学前班,父亲因患癌症,经多次手术和化疗无效一个多月前去世,拖欠医疗费近13万元。孩子们与长年拖病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极为困难。

现场,爱心人士对孩子们嘘寒问暖,还将一笔爱心款交到奶奶的手中,部分爱心人士受到触动临时追加捐款。获得这么多人的关心关爱,奶奶感动不已,一遍遍说着“谢谢”。

据悉,爱心人士主要来自南宁市善缘·爱心义工团(以下简称义工团)和雷锋协会。由于坚持爱心助学7年,义工团团长莫筱静和教学点校长黄富民已成为老朋友。

济世村地处大石山区,15个自然屯被18座高山包围,交通信息闭塞,远离集镇15公里,过去一直不通公路。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平果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济世村1400多名群众终于圆了水泥公路梦。

2016年,义工团副团长覃柳燕偶然了解到济世村有个教学点需要帮助。这所学校比较偏远,交通条件不好。“虽说道路通行条件不好,但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努力,把一些物资送进去。”莫筱静说。

如今在校学生减少,从原来的100多人减至22人,仅开设至小学三年级,学校名称也从原来的“济世村小学”改成了现在的“济世村教学点”。即便如此,爱心人士仍一如既往坚持助学。

“虽然孩子们在这里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到镇上读书,但是不少孩子我们是长期资助的,有的甚至上了初中我们也继续资助。部分爱心人士还通过结对子的形式进行一对一资助。”莫筱静说。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刘增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