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横州镇:业兴民富乡村美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陆海清 通讯员 韦文韬 苏寒梅)秋末冬初,山岭色彩斑斓。行走在横州市横州镇北村村委寨脚自然村,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民居,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家庭小院,满眼皆绿,处处是景,好一幅和美乡村的幸福画卷。

寨脚村白石湖航拍图

近年来,横州市横州镇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动员干部群众主动作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建设和美乡村、绿色家园。该镇北村村委寨脚自然村结合村屯特色,积极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主动谋划乡村建设,闯出一条多彩的乡村振兴路。

寨脚村风光图

“组织引领+人才振兴+群众共建”三方联动 筑牢乡村发展主心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横州镇发挥基层党组织“火车头”作用,充实基层组织力量。寨脚村积极团结党员、村干部等参与本村建设,筹办乡村振兴理事会,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断凝聚发展合力,增强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

“我们党员带头干!”在党组织引领下,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不断高涨,2021年以来,寨脚村村民共自发集资5次,共集资近50万元,近百个村民自愿入股投资80万元建设寨脚村游乐园。该村把村民组织起来、联结起来,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的优势互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增收。

“实践证明,这条路子走对了。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不仅村里产业越来越旺,还吸引越来越多青年投身家乡发展的热潮。”横州镇北村党总支部书记梁东说。

寨脚村紧扣乡村振兴主旋律,制定寨脚村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规划和项目布局计划,以本地特色农业资源为基础,培育农文旅产业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拓宽创业渠道,成功吸引大学生、致富小能手、退役军人回镇回村创业,集聚各领域人才为村屯发展增添新活力。同时,精心培育乡土人才,瞄准靶向“提能力”。该村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乡村振兴巾帼创业基地、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充分发挥村中本土人才的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花卉产业、亲子游乐、特色农产品产销方面创业,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自我造血+品牌打造+招商引资 ”三向发力 夯实集体“家业”强动力

“吃农家特色产品、赏田园风光、享民俗风情”的田园式、体验式乡村旅游,让寨脚村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打卡地。

寨脚村将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融入旅游产业发展之中,以田园风光为底色,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安全发展。该村依托数千亩美丽田园风光、大片竹林树林及知名的奔象山旅游资源优势,成立了村办公司——横州市寨脚村奔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通向核心景区的2条登山台阶路,正在筹划建设灯光秀、园林式百石湖等项目,让乡村旅游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同时,寨脚村注重将民俗文化与旅游体验相结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深入挖掘、激活本村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丰收节(社节)、故事传说、山歌文化及舞狮、武术文化等传统文化,办好乡村“故事会”。举办具有当地特色的“两会一节”(乡村幸福跑运动会、乡村田野趣味运动会及茉莉啤酒乡村欢乐节)及村级文艺晚会,用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展示寨脚村地方民俗文化,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乡村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寨脚村聚焦本土特色,积极发展农业,打造特色品牌。去年横州市寨脚村奔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申请注册商标“奔象山”,业务范围涉及旅游、食品、展会等,开发出“奔象山”牌茉莉月饼、茉莉精酿啤酒、大粽、芝麻饼、木瓜丁、茉莉奶茶、茉莉糕点等具有茉莉花元素的特色产品。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农业生产,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环境整治+风貌提升+垃圾分类”三步同行 建设和美乡村新家园

“现在村里面环境卫生比以前干净了,住起来也舒服多了。村子越来越漂亮,来游玩的游客也多了不少。”寨脚村村民梁灿说。

这几年,寨脚村不断在村容塑造、环境治理过程中创新突破,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积极动员群众清理房前屋后和庭院内杂物、垃圾,既要屋外院外干净,又要院内屋内整洁。同时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村庄内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禽畜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全面提升。

为了保持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寨脚村做深做实生活垃圾分类,创建绿色环保乡村,把垃圾分类写进了村规民约,让垃圾分类成为村民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此外,寨脚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红色”助推“绿色”,让党员率先成为垃圾分类的实践者、宣传者、推动者,通过党员入户开展宣传讲解,现场实践示范如何进行分类,让垃圾分类知识深入人心,引导村民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切实增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这些年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好。”寨脚村还以乡村建设项目为抓手,优先将群众需求强烈、短板突出、兼顾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活条件的工程纳入项目申报计划,共实施建设了一个35盏太阳能立杆灯的公共照明项目、一个惠及约650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以及三条总长约3.5公里的农村道路,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再添一抹亮色。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陆海清 韦文韬 苏寒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