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邓玲 通讯员 赵强)近年来,上林县巷贤镇聚焦“生态立镇、文旅兴镇、产业强镇、乡村振兴”的发展定位,把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发展三角梅花卉产业进村(庭院经济)联农带农新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创收,推进乡村生态建设和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今,一幅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美丽巷贤正如画图般徐徐呈现。
党建引领 奏响产业发展“进行曲”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巷贤镇按照县委“保粮、稳蔗、优果、兴花、强养”的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支持花卉企业做大做强。2016年,巷贤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西上林福人湖休闲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光全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开发打造多彩三角梅示范园,在土地流转、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通过几年的共同努力,成功将三角梅产业基地打造成为以三角梅产业研发、生产、运用为核心,以从事农业、林业、种植业、文化旅游业的开发为主导,集“产、学、研、游、养、居”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
三角梅产业基地核心区规划面积4500亩,扩展区6000亩,辐射区10000亩,计划总投资40000万元。目前,核心区共投入资金7500万元,建有三角梅母本园480亩,育苗采穗区1200亩,大棚育苗区200亩,多花色造型盆景区280亩,多功能大棚展示区3600㎡。2020年,三角梅产业基地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自治区和南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级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南宁市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南宁市乡村振兴示范区。2023年,园区预计实现产值1800万元,基地年接待游客量约10万人次。
巷贤镇光全村三角梅产业基地
创新模式 助推“院景”变“钱景”
巷贤镇发挥产业优势,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推进光全村邦光庄三角梅产业基地实施“三角梅花卉产业进村”行动,打造“代种代养”庭院经济新亮点,通过整村领办、合作经营、代收代销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将村集体闲置土地和农户庭院交由福人湖公司统一规划、设计并种植三角梅产品,由公司负责提供产品给集体和农户进行托管种植,培训带动农户学习三角梅种植培育技术,托管收益以产品入库底价的10%归村集体或农户所有,村集体依实际情况委托农户作为实际管护人,实际管护人可获得产品入库底价的8%作为管护收益,村集体可获得产品入库底价的2%作为土地收益,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光全村邦光庄已发展庭院经济面积约5600平方米,其中村集体3180平方米,农户庭院2420平方米,共涉及农户(含管护人)35户,每年预计入库托管的花卉产品价值约600万元,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约60万元,全力打造“鲜花盛开的示范村庄”,把“院景”变“钱景”,实现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增收的“一举多赢”。这一模式,有效的盘活了农村闲置庭院资源,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通过发展庭院经济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改善村庄环境,让昔日脏乱差的农家小院充满生机,让农家“小庭院”变身增收“致富园”。
巷贤镇光全村邦光庄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小花园)
联结带动 增强联农带农成效
近年来,巷贤镇立足光全村邦光庄三角梅花卉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村集体经济投入+土地流转+家门口就业”的联结带动模式,通过动员群众将闲置土地流转给福人湖公司,以及以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方式投入三角梅产业发展,由公司发展壮大三角梅产业基地,让荒山变花园,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劳动力就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切实增强三角梅花卉产业联农带农成效。
2018年以来,全镇5个村共投入集体经济资金280万元用于三角梅产业基地建设,每年获得收益14万元。2023年,三角梅产业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可带动农户增收258户,流转土地收益53.72万元,其中脱贫户69户收益10.82万元;带动巷贤镇光全村、大山村、万嘉村以及白圩镇等群众就近就业,每天长期用工70多人,高峰时临时用工高达150人,每人每天工资100元以上,每年带动周边农户务工收入约140万元以上。
上林县巷贤镇光全村邦光庄农户在自家庭院给三角梅盆景剪枝。
以点带面 示范作用未来可期
巷贤镇发展的花卉产业“代种代养”庭院经济模式,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增强了庭院经济发展活力,同时能够绿化美化庭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庭院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共提升,助推庭院经济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力推进产业振兴。
巷贤镇将持续做好统筹谋划,以点带面,扩大三角梅花卉产业进村(庭院经济)发展示范效应,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大产业支持力度,统筹用好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粤桂协作资金、定点帮扶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庭院经济项目给予支持,培育庭院经济“明白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自主发展或实质性参与庭院经济的脱贫户、监测户进行产业以奖代补,组织庭院经济经营户与电商销售平台、文旅经营主体等开展对接活动,开展直播带货,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同时,用好支农惠农相关政策,对联农带农效果显著的经营主体优先给予财政资金、品牌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主体产业进一步提质升级,扩大庭院经济产业规模,使产业类型更加丰富,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促进庭院经济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协同发展,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