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横州市马岭镇莲新村玉芥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玉芥菜长势喜人,村民们一大早就俯身在田间忙碌着,采收着新鲜的玉芥菜。
今年,横州市马岭镇立足土地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着力消灭“冬闲田”,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改良传统种植模式和建立订单式购销机制等措施,充实了群众的“钱袋子”,秋冬菜农业产业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全镇规模化种植玉芥菜面积约1.8万亩,年产值超1.6亿元。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村企互利互惠。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秋冬时节,茉莉花采摘、木瓜采摘以及水稻收割等已经接近尾声,为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经济价值、缓解秋冬季乡村劳动力就业难等问题,以马岭镇莲新村玉芥菜种植基地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种植、提供技术培训等与莲新村建立密切利益联结机制,集中流转了1500多亩土地打造标准化玉芥菜示范种植基地,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约210万元,在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可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累计可以增加农户工资性收入约350万元。
改良传统种植模式让产业提质增效。玉芥菜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种植成本低的特点,马岭镇于2005年开始引进玉芥菜种植业,起初普遍采用粗放型露天种植方式,易受气候影响从而导致减产。近年来,马岭镇组织技术团队深入各村(社区)进行水肥一体化的玉芥菜种植技术和收割技术的推广,指导种植户通过科学铺设滴管、科学调配水肥、按需输送养分,做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增强抗气候干扰能力,同时实现增产增收的效果。指导农户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对优质玉芥菜采取留青不留叶的新型方式进行次采收,不仅能减少运输的损耗,还能提升产品的综合附加值。通过优化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种植的玉芥菜在秋冬季可进行2茬轮种,亩均总产高达10吨以上,通过留青不留叶的方式处理后,收购价格较传统每公斤可以提高2元。
建立订单购销机制让农企降低市场风险。订单式农业相较于农户传统自产自销模式,更能发挥出“风险共担,农企双赢”的优势。马岭镇积极构建和优化农企交易渠道,通过促成农户与酱菜加工企业进行购销协议的签订,对农产品进行保价或者保底收购,既消除了农户产品滞销的风险,又能保障企业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玉芥菜产业产销一体化循环,进一步增强了农户种植玉芥菜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汕头市桂盛食品有限公司、汕头市潮南区廷顺食品厂、广东省蓬盛味业有限公司、广东潮盛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简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订单收购的方式在马岭镇每年收购玉芥菜超5000吨,增加农户经济收入超1500万元。(吴正宇)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