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艺文 通讯员 曾巧巧)在石壁村的“知青大院”、在中共宾永迁临时工作委员会纪念馆,一张张老照片、一卷卷红色档案、一件件珍贵实物,是宾阳县大桥镇用档案展现出的历史记忆、那一代人的青春岁月,铭记着那一代人的芳华……今年以来,宾阳县大桥镇多个文旅基地成为了当地乃至于县外党员干部的研学教育“打卡地”。
据了解,近年来,宾阳县大桥镇通过夯实档案工作基础,发挥档案服务功能,深挖人文内涵,促进保护开发红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特色文旅研学基地,大力培育农文旅新业态,在挖掘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农文旅融合加快发展,为乡村振兴“铸魂”与“塑形”。
夯实档案基础保障服务发展
近年来,该镇积极构建以镇党委政府为核心,镇直各单位、各村(居)委协同的档案工作机制,坚持将档案工作纳入镇村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内容,要求镇直各单位、各村(居)委分别明确一名工作人员专(兼)管档案工作,并定期开展培训,切实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态度和业务素质培养、增强档案工作意识,确保了全镇档案工作政治方向正确、组织协调有力、工作推进高效。另外,为不断提高镇级档案室标准化建设水平,落实了3间专门档案室,配备了3套专门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设施,安装了摄像头、配备了灭火器等,优化了库房环境。同时,加强对镇直单位和各村(社区)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了镇直各单位和村级档案工作水平。
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建好档案
程思远故居、宾州古八景“朝霞石壁”、中共宾永迁临时工作委员会遗址、“知青大院”、秀峰塔、三仙岩洞、鹰寨泉……丰富的文化资源,承载着大桥镇的历史记忆与传统文化。为动员全社会参与做好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近年来,该镇坚持以“6.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档案知识、历史文化进学校、进乡村活动,多形式做好文化宣传,切实提高群众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同时,坚持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方式,不断拓展档案资源征集范围、对象,在全面记录镇域经济社会在新时代的发展成就的同时,充分用好老党员、老红军战士、乡贤、族老等资源,深入挖掘、搜集、整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全面摸清全镇文化资源底子,完善资源档案,建好专题数据库,做到应归尽归,不断丰富历史文化记忆。
用好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
在做好文化资源的挖掘、搜集、整理、建档等工作的同时,该镇充分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探索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文旅发展,积极打造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档案陈列展示、红色教育和研学教育“多位一体”新平台。一方面着力建好了17个村(社区)村史室,打造一个个乡村记忆馆,留住乡村记忆,使成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同时,以创建市级生态宜居小城镇为契机,大力发展红色游、休闲游、亲子游、夜间经济等农文旅项目。去年以来,该镇成功推动程思远故居获评国家3A级景区,并先后建成了南梧路沿街文化宣传长廊、中共宾永迁临时工作委员会纪念馆、石壁村“知青大院”,建设了“朝霞石壁”农文旅综合发展示范项目、“春风十里”生态休闲旅游集散中心项目等一批农文旅产业,有力推动了全镇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