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慧婷 通讯员 李童)近年来,上林县白圩镇人大积极延伸拓展“人大代表+”,通过调查研究、示范引领、精准监督等方式,有力推动乡村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文化旅游新活力,促进“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千亩油菜花开,游客纷至沓来。李童 摄
开展调查研究,把脉开方献良策。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将100多名代表分片区融入文旅融合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倾听民意、座谈了解、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度挖掘白圩镇农业特色产业、历史文化、旅游核心资源等优势,认真收集存在困难、意见建议、经验做法,结合实际开展现状梳理、原因剖析、研究对策,提出推动可持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产学研”精品路线、以乡村休闲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等6条意见建议,形成旅游发展计划和工作要点的意见建议供镇党委政府决策参考,持续为农文旅发展想对策、支好招。
主动担当作为,示范引领展风采。代表们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促进乡村环境风貌焕然一新,推动乡村增“颜”提“质”,进一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镇人大积极组织致富带头人带领和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上林大米”、砂糖橘、沃柑、辣椒等乡村特色产业,同时组织代表中的“土专家”“新农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以实际行动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和推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升乡村产业经济“硬实力”。
强化精准监督,保驾护航促发展。镇人大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将助推农文旅高质量发展纳入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常态化督促镇职能部门和村(社区)加强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智城城址、舜婆山遗址、“岭南状元村”不孤庄等历史遗迹和古村落的保护。同时,督促镇文广站积极组织开展本土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活动,加大传承和发扬“壮族八音”、“壮族万寿节”、白圩土法红糖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增强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擦亮乡村振兴文化底色,为守护历史记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保驾护航。
下一步,镇人大将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禀赋,助力打造亮点突出的特色品牌,为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贡献人大力量。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