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王灵镇“四举措”推进归侨侨眷服务工作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 宾阳县王灵镇东湖社区是宾阳县越南归侨主要安置区之一,现有归侨侨眷2800多人,社区90%以上的人口属于归侨侨眷。近年来,王灵镇立足侨情,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凝聚人心共识、增进理解认同、共享发展成果作为重要任务,“四举措”推进归侨侨眷服务工作,画好侨界同心圆,切实提升归侨侨眷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思想引领,夯实侨界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该镇始终把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展为侨服务系列活动。以社区“侨胞之家”为载体,组织归侨侨眷对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进行集中学习及各类主题活动,参与人数达500人次,使广大侨胞在感受新时代伟大变革中进一步增进政治认同和制度自信,团结奋斗,画出最大同心圆。

东湖社区侨法宣传气排球比赛文体活动。

加强侨联组织建设,提升归侨侨眷归属感。2022年,王灵镇东湖社区“侨胞之家”正式成立,建成了室外健身场所,灯光球场、阅览室,添加了会议桌椅等,基本实现“有组织、有队伍、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的建设目标,丰富了归侨侨眷学习、交流、锻炼、娱乐的场所,进一步提升了归侨侨眷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侨胞之家”建成后,该镇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集中学习会,涉侨政策法规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爱国敬业座谈会、“发挥侨力˙强国有我”乒乓球比赛和气排球比赛等系列活动,丰富了归侨侨眷及社区居民文化体育生活,展现了归侨侨眷顽强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抒发了归侨侨眷爱党爱国的深厚感情。

2024年1月4日,东湖社区“侨胞之家”2024年“我和我的祖国”迎新春主题座谈会。

凝聚侨界人心,解决侨胞急难愁盼问题。一是早谋划、早部署,多措并举完成侨情调查工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侨务政策,及时掌握归侨侨眷、海外华侨华人及海外留学生基本情况,该镇积极组织力量开展侨情调查工作并最终圆满完成任务。二是狠抓侨界政策落实,切实做好困难归侨侨眷帮扶工作。通过精准摸排,排查出生活存在困难的归侨侨眷,2023年为困难归侨侨眷发放救助金,惠及归侨侨眷82户,发放救助金8.6万元;春节慰问归侨侨眷23户,发放慰问金约1.15万元。“三侨考生”高考加分政策是政府出台的惠侨政策之一,体现了政府对归侨侨眷的关心关爱。该镇大力宣传和服务“三侨考生”登记工作,2023年共协助30名考生办理了“三侨考生”高考加分登记手续。三是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基本民生。对于摸排出的残疾人户、大病户、单亲户等,生活出现较大困难的,该镇在第一时间落实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政策和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据统计,我镇归侨侨眷在享城镇低保141人、特困1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1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3人,切实保障归侨侨眷基本生活需求。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60%以上,其他归侨侨眷全部动员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让广大归侨侨眷“病有所依、老有所养”。

东湖社区胡萝卜产业示范基地,种植户采收忙。

聚力产业兴旺,做大做强侨界产业。东湖社区胡萝卜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3150亩、拓展区5000亩、辐射区10000亩。示范区配套建成一座果蔬采后清洗分拣中心,有6条胡萝卜全自动清洗线,年清洗能力5万吨;建成冷藏库8000立方米,年冷藏储存量达10万吨。该基地不仅是当地归侨侨眷农业生产的主阵地,还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近年来,王灵镇立足资源禀赋,以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新型信息化的“六化”为核心,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形成了既有市场竞争力又可持续发展的胡萝卜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