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丁当镇白马村以殡葬改革、丧事简办等工作为抓手,通过宣传引导、制度创新带动理念转变,不断提升村民道德素质,破陈规、除陋习、树正气,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如今,丧事简办的理念已经成为大多数村民的共识。
丁当镇白马村。潘华 摄
长期以来,入土为安的观念在群众的思想里根深蒂固,老人过世后绝大部分都是选择土葬。据估算,逝者土葬需花费5—7万块钱甚至更高。“土葬的流程繁琐且存在二次下葬的弊端,土葬几年后又得花一笔钱把骨头捡起来,对于一般的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丁当镇白马村的妇联主席卢美连向记者介绍。
为此,白马村的红白理事会应运而生。红白理事会由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推行红白喜事监督管理机制并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理事会运用多形式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着重从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殡葬流程、减少病毒传播等方面宣传引导,帮群众算好土葬和火葬之间的经济账。
白马村相关制度上墙。潘华 摄
“最近这些年,在我们白马村,逝者的殡葬方式基本选择了火化,有效减少了‘二次安葬’开支,整场白事可以节约2万元左右。”丁当镇白马村妇女主席卢美连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白马村火葬率达到90%。
百姓所盼,是红白理事会设立的出发点。过去,在白马村曾常年存在举办红白喜事铺张浪费,人情负担沉重的问题。
“这家摆了几十桌,那我起码跟他一样的水平,不然会丢面子。菜也不能太寒酸,人家有猪脚扣肉,你总得有虾公、排骨吧?”
“每逢好日子的时候,一个月里人情五六趟,赚的钱都拿去随礼了。你不去吧,下次你摆酒人家也不来。”
以上言论,曾经是大多数村民的心声。随着村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攀比之风愈演愈烈。红白理事会担负起了红白喜事改革的重任,积极推行丧事报备制度,引导群众减少红白事活动规模、革除陈规陋习,为村民卸掉了一个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包袱,得到了大家普遍拥护。
“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有群众在办红白事时及时到场了解情况,如果发现有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苗头,我们会立即引导劝阻。”卢美连说道。
此外,白马村还以文艺晚会、民俗节日等重大活动为载体,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让移风易俗的意识深入人心。
白马村的村民刘泽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邻居有白事,我们伸手帮忙,火化了简简单单,也不用备很多菜。有红事也不大操大办了,这样的氛围挺好!”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