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红色”格局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罗宁 通讯员 林益林 陆广林)红砖为主的现代农房,红砂岩改造的巷道,成片红色的沃柑和红心火龙果……近年来,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以“红色”为底色,以红色阵地串联党心民心,将徐汉林式的英模精神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依托党的组织优势,有效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在红色引领下建设文明乡风

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因徐汉林烈士陵园而闻名。近年来,汉林村党总支部依托红色资源优势,面向全体村民积极开展思想道德引导和法律法规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村规民约进村入户,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功能,推进移风易俗,合力开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新局面。同时,汉林村积极在全村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在包村领导牵头下,汉林村率先在全镇范围建立了第一个村级教育奖励基金,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爱心企业捐赠,对期末考试成绩突出的中小学生和高考成绩优秀的准大学生进行奖励,并对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课任老师和班主任进行奖励。

学生在位于新江镇汉林村的邕宁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邕宁区新江镇 供图

“我在多次讲解革命故事、介绍文物文献资料的过程中,重温了徐汉林烈士的生平和战斗事迹,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新江镇汉林村党总支部书记潘沾包表示,他有责任和义务让徐汉林烈士的英雄故事传遍汉林村的每家每户,让村里的小学生都能成为红色历史和英雄故事的讲解员。让爱国主义思想厚植于广大村民和学生心中,让优良革命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和传承。

在红色赋能中激发自治活力

汉林村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夯实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基础,让村民主动参与村坡管理,充分发挥群众在公共事务方面的积极作用。村两委通过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议事制度,商议村级重大事项,充分听取党员群众建议,作出最符合民意的决策。通过村级“四议两公开”程序,汉林村集体收入一方面用于投入扩大再生产,打造集体经济新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实施道路扩宽维修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切实提高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此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村党总支部积极推行“积分制”和“清单制”,鼓励村民参与到公共事业上来,激发了群众积极投身公共事业的热情,让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

持续深化平安乡村建设,需要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汉林村成立了由村干部和村民组成的治安联防联控队伍,组织群防群治力量参与治安巡逻、禁毒反邪等平安建设工作,协助开展矛盾调解、线索核查、反诈宣传等,保障了全村范围内的安全稳定,以禁毒工作亮眼成效争创“无毒村”,尽最大努力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得到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在红色网格里解决群众所急

汉林村委的办事大厅里,红色的“民呼我应快办”服务专窗显得格外亮眼。近年来,汉林村坚持以“民呼我应快办”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好开展“访民情、问民意、解民忧”专项行动,以“党建+网格化”管理机制为载体,发动党员干部群众100余人次参与基层治理,各网格长和网格员通过专窗服务与主动下沉相结合的方式,当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收集诉求事项,帮助协调解决医疗、就业、低保等急难愁盼的问题,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倾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汉林村有着自己独特的解决方式。“驻村后,我发现一些群众遭遇矛盾纠纷时会倾向于接受村里有威望老人或经济能人的调解,其他人去调解的话效果就不一定好。”汉林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成介绍,为更好解决农村常见纠纷,自己着手成立村调解委员会,邀请村里的经济能人、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说话管用”的人员担任调解员,在村民发生矛盾纠纷时及时出现,遵循社会效益优先、寻求平衡、共谋发展的思路解决问题,实际运行效果较好。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李斯维

值班编审:庞博

(作者:罗宁 林益林 陆广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