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绽放

近年来,青秀区教育系统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根植每个孩子心中,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绽放!

课堂融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作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创新架构“梦想+”课程,打造“石榴籽”民族校本课,通过“梦之莺”社团建设、民族主题校内课后服务课程、民族节庆活动、民族体育运动课程的开展,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学生展现出“知行美、道德心、中国魂、创造力”的良好素养。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小阿妹”欢唱山歌喜迎“壮族三月三”。

南宁市南湖小学学生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大主题背景下校外主题实践活动。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中队课。

南宁市越秀路小学开展民俗趣味体育运动——三人板鞋。

南宁市星湖小学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中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绣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秀区充分挖掘各门课程内在的育人元素,精心组织设计、优化内容设置,自觉将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的历史成就、民族地区的发展成果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生动实践融入课程,切实增强“五个认同”。通过“六结合”——民族团结教育与德育活动、学科教育、校本课程、法制教育、课外研学、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形式制定具体方案,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文化熏陶:通过活动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浓厚氛围

敲一敲南阳大鼓,亲手搓粉虫,感受非遗艺术,走入田间亲自种一棵树或一些蔬菜......2023年,南宁市青秀区南湖学区在南阳镇古岳文化艺术村开展了青秀区青少年“那梦空间”乡村艺术节活动暨2023年南湖学区“和”文化主题活动,师生和家长们一起观看精彩纷呈的民族表演,参观民俗文化展示厅,近距离体验壮族传统民俗文化。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学生在活动中表演特色舞蹈。

南宁市桃源路小学书刻艺术体验活动。

积极实践,寓教于乐。青秀区组织各学校结合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地举行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校园,让学生多角度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领略广西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各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发挥文化环境的隐性润育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进对民族团结的高度认同。截至目前,青秀区有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南宁市玉兰路小学等6所学校获评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南宁市柳沙学校、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等5所学校获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

南宁市云景路小学展示传统美食制作——打油茶。

南宁市星湖小学在非遗艺术展中,同学们展示创意书法。

拓宽渠道:多形式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对山歌、五色糯米饭、粉蒸肉、打铜鼓、竹舞......2023年5月,时逢“广西三月三”,情浓意也满,唱响山歌颂团结,南宁市玉兰路小学39名少先队员与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卧龙镇小学30名少先队员开展了“书信手拉手”的活动。队员们在信笺上描绘出节日的美食、民俗及欢乐氛围,让远在西藏的好朋友们也了解到壮族人民的传统文化,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南宁市玉兰路小学六(2)中队送给西藏小伙伴们的信件与画。

西藏小伙伴在阅读来自南宁市玉兰路小学的信件。

广西、新疆、西藏三地少先队员主题云队会广西会场设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心手相连,共建团结。青秀区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紧密结合民族历史文化特色,弘扬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普及民族知识。辖区中小学校均在教室、走廊、操场、宣传栏等场所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祖国伟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全方位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积极搭建与各民族青少年沟通的桥梁,与新疆、西藏的少先队员结成“手拉手”伙伴,广泛开展书信“手拉手”“云队课”“同唱一首歌,同上一堂课”及线下交流等活动,有效促进三地少年儿童的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下一步,青秀区将继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努力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新时代少年儿童,使尊重民族、团结民族的意识在少年儿童的心底扎根,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