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领航青秀智慧农业好“丰”景

夏日炎炎,万物丰茂

青秀区的农业生产

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智慧农业的“十八般武艺”

在广阔田野上大显身手

越来越多的“黑科技”

走进农田、大棚、厂房......

新质生产力在田间地头的

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

强劲支撑!

接下来,请跟随小编的视角

感受青秀农业的“科技范儿”

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


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春种前期使用无人机施肥 李嘉玮摄

园区内,大面积种植水稻使用无人机追肥,有效播撒幅宽3—5米、作业高度3—4米、飞行速度4—6米/秒,每亩施肥量误差不超过5%。无人机续航具备自主作业、智能避障、漏堵报警、实时监控和轨迹记录等功能。

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春种期间实施机械化插秧作业 李嘉玮摄

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内计划打造约3000亩三产融合水稻产业示范引领区。今年春种,种植区实施机械化插秧完成500亩高标准农田水稻种植,跑出了农业生产“加速度”,利用现代农耕技术,确保水稻稳产,助力农民增收,让农民的“腰杆”直起来,钱包鼓起来。

中国蔬菜花卉研究所华南研发中心

蔬菜创新育种试验基地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华南研发中心蔬菜创新育种试验基地 李嘉玮摄


基地中工作人员正在管护试验田作物 黄红锦摄

针对露天试验田项目,华南研发中心成立了多个研发团队,重点围绕研发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优良蔬菜新品种和解决蔬菜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展开科研工作,并对长塘镇天堂村48亩土地进行了平整和改良,以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良好条件。

蔬菜创新育种试验基地试验田中植株长势良好 基地供图

目前,基地试验田中种植了芥蓝、菜心、甘蓝、白菜、芥菜、辣椒、番茄、甜瓜、茄子、苦瓜、南瓜、菊花等2124个品种。研究团队将对不同品种数据进行严格记录和深入分析,为品种改良提供重要依据,帮助培育出更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同时研究适合不同地区和栽培方式的最佳种植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太阳能电池板智能监控系统 覃帅师摄

除了品种研究,试验田项目还关注生态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探索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

青秀区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


青秀区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刘圩镇片区)连栋智能温室大棚 黄红锦摄


青秀区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刘圩镇片区)内智能温室大棚近景 谢嘉威摄

青秀区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内的智能温室大棚配备了由计算机控制的可自动开启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湿窗帘/风扇降温系统、喷滴灌系统/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是基于农业温室环境的高科技“智能”温室。

“荷兰模式”无土栽培“青秀红”小番茄植株茁壮成长 谢嘉威摄

“荷兰模式”下无土栽培的数万株“青秀红”小番茄,用椰糠作为生长基质,透气性好,更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长发育,保肥保水性好,有效减少土壤污染和土传病害发生,更适合采摘、观赏。同等面积下,智能温室大棚里的小番茄产量是传统大棚的数倍。


智能温室大棚内的大屏实时显示对各类作物的生长环境的监测信息 谢嘉威摄

工作人员正在操控储能系统 谢嘉威摄

为实现温湿度的调控,智能温室大棚内常配有日常储能系统和长期储能系统,并合理铺设了配套的输水管道。前者白天把发电系统产生的热能储藏在保温水箱内,晚上放热。后者在温室区有冷水、热水水池,两个水池对温室在不同季节进行温度调节,以保证温室“冬暖夏凉”。通过热电联产和储能系统,工作人员可以精准控制番茄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温度。


利用升降机管理植株和进行采摘作业 谢嘉威摄

基地展示种植出的部分优质果蔬 谢嘉威摄

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内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

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内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航拍图 孟振兴摄

基地采用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虾模式 覃保泉摄

基地采用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虾模式,在地面上设置圆形养殖池将南美白对虾集中养殖在圆池内,养殖水通过底部集排污装置连通(包括微滤机、蛋白分离器、流化床生物填料、臭氧—紫外杀菌器)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的养殖用水,重新进入养殖池循环利用,实现高密度集约化健康绿色养殖。


基地内采用水处理系统实现循环水养殖 覃保泉摄

基地内设置全套水处理系统,通过调配人工海水并搭载智能化设备监测调控养殖环境,将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实现循环水养殖。


养殖可视化系统实现“科学养虾”  覃保泉摄


工作人员查看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情况 黄红锦摄

车间配备了养殖可视化系统、池边投喂系统及排虾壳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手机远程监控。目前,养殖场的养虾技术与软硬件系统都由团队独立研发并已成功申请4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