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横州市南乡镇人大聚焦“村播”“村BA”“村晚”等文化活动,让村民群众乐于、便于、主动参与文化实践,增强乡村文化感召力,增强农民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
人大代表化身“村播+” 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一定要抢抓新媒体发展机遇!我们人大代表也可以当主播,让直播间里的朋友们了解更多南乡的特色农产品。”
“对!手机成为新农具、流量就是新农资,营造村民、游客、观众现场开直播、晒体验的良好氛围,形成指数级传播效应。”
在今年第四届南乡杨梅节上,人大代表们化身直播间特产解说员,介绍“杨梅+大头菜”“杨梅+腊鱼”“杨梅+高贵酒”“杨梅+蜂蜜”“杨梅+春茶”“杨梅+三华李”“杨梅+土鸡”七个创新产品组合,推荐红菇、金花茶、土鸡蛋、沃柑、澳洲坚果、茶籽油等体现20个村委(社区)特色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农产品,让网友了解更多的南乡优质农产品。
南乡镇人大代表化身直播间特产解说员
喜欢摄影和记录美丽家乡的南乡镇人大代表陈志开开通了微信视频号,作品以记录和解说贴近现实、沾着泥土气息的民间传统节日、乡村赛事等短视频为主,用真实自然的乡村场景带领网友“沉浸式体验”农村文化生活,传播乡村文化,得到众多村民的喜爱、点赞、评论和转发。
人大代表助力“村BA+” 激发乡村文体活动内生动力
“这篮球比赛太精彩了,看得我手痒痒,真想上去跟他们打上一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篮球赛,很开心,希望以后能多举办类似的体育活动……”“村BA”赛后,现场的观众依然意犹未尽。
篮球运动在南乡镇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南乡镇篮球爱好者自发组队参加了多项比赛。乡村篮球赛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奋勇拼搏、追求胜利的精神风貌,更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中场休息时间,吸引小朋友们参与投篮有奖小游戏,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引导他们从小养成体育健身的好习惯,为篮球运动注入新力量、新活力。
人大代表参与“村晚+” 营造文明和谐乡村文化氛围
《早安南乡》《老百姓的菜篮子》《水乡踏歌采杨梅》《壮乡敬酒歌》.....一个个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的“草根节目”在“村晚”轮番上演,现场歌声、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演身边人,话身边事,唱新生活,一张张幸福笑脸传递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蓬勃气象,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
“之前光看新闻上说‘村晚’,现在我们村也举办了,我有幸为大家表演节目《老百姓的菜篮子》,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也希望更多的村民能参与到我们本村的文艺队来。”南乡镇人大代表陈继波开心地说。
代表们积极履职担当,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参与统筹规划,结合自身特长、工作经验以及浓浓乡情,从多元角度挖掘南乡杨梅节、高义村传统十三圩日等镇域文化资源,找到“村晚”与民俗龙狮表演、非遗文化大鼓、背篓抛绣球、跳竹竿舞、壮族山歌对唱、篝火晚会等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活态传承。
“我们引导群众建强本土文化队伍,吸纳文艺能人发动乡亲们一起自编自创、自导自演,吹拉弹唱、载歌载舞,让农民上舞台做主角,亲手打造自己的文娱生活。‘村晚’活动好评如潮、掌声雷动,不仅秀出了新时代新农人的文化自信,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教育的手段。通过这种表演形式,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南乡镇人大负责人说。
下一步,南乡镇人大将继续聚焦“村+”文化实践,念群众所想,干群众所盼,让乡村“火”起来、乡亲“乐”起来、乡味“浓”起来。(蒙玉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南宁云账号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