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区:绘就盛夏田园好“丰”景

在兴宁区五塘镇王竹村白马农场,农户抢抓农时收割早稻。记者黄维业 摄

又到一年夏收时。近日,在五塘镇王竹村白马农场,100亩水稻颗粒饱满,在太阳的照耀下金光灿灿。两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所过之处稻浪翻滚,清新的稻香扑鼻而来。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收割机将一簇簇饱满的早稻吸入机器的“腹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

“目前农场种植的早稻品种为‘更香优莉丝’,平均每亩产500公斤稻谷。”白马农场负责人粟晓莎介绍,农田经过“小田并大田”改造后,亩产增长不少,机械化作业一天就能完成收割。抢收的同时,抢种也即将开始,农场预计在8月上旬完成晚稻种植。

这两天,几台收割机在位于王竹村的兴宁区五塘镇乡村振兴“五塘大米”全产业链示范种植基地横江片区的1000多亩稻田里穿梭,收好的稻谷通过货车进行转运。王竹村坚持党建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今年3月完成了1000多亩农田的“小田并大田”改造工作,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全力将农田变为“良田”。如今这片高标准农田将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优质稻标准种植基地的重要作用。

兴宁区五塘镇是南宁“米袋子”的重要保障区。该镇实行双季稻轮作种植,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清香,做出的米饭洁白光润、口感甜糯有嚼劲,一直深受市场青睐。自2021年底起,兴宁区便着手推进“五塘大米”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深度打造“五塘大米”品牌。

据悉,今年兴宁区的早稻种植普遍采用“野香优莉丝”“更香优”等优良品种,迎来丰收的喜人场面。7月上旬开始的收割工作,如今已进入尾声,预计产量1.67万吨。7月中旬已陆续开展晚稻种植工作,兴宁区将继续抓好晚稻种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生产根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端稳群众饭碗。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记者莫岚远

通讯员马阳斌 陈林

(作者:莫岚远 马阳斌 陈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