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黎南茜 通讯员 巫超颖)脸谱、漆扇、糖画、扎染、拓印……7月以来,南宁市兴宁区五村岭社区的青少年与非遗文化来了一场零距离的“亲密接触”,沉浸式的非遗文化体验唤起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今年6月初,市民覃女士在兴宁区五村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以下简称:五村岭社区站点)的“留言墙”上,写下一条建议:“希望暑假时,社区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面向青少年的活动,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比如,最近大火的漆画制作等。”
火热7月,五村岭社区站点响应非遗文化传承之约,联合五村岭社区青空间、同心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燕子岭小学开展一系列非遗文化宣传活动,让青少年们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统技艺的人文价值,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脸谱:画尽人间百态 写尽日月春秋
兴宁区五村岭社区站点开展“探秘京剧脸谱 传承非遗文化”活动,少年们正在白色面胚上勾勒人物特征。通讯员 巫超颖 摄
脸谱作为京剧艺术的“表情符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是文化内涵视觉化的体现。脸谱上展现的颜色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符号,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传递。
五村岭社区站点组织开展了“探秘京剧脸谱 传承非遗文化”活动,邀请授课老师图文并茂地讲解京剧脸谱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程,介绍京剧中各式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服装特点,与青少年一同探寻脸谱艺术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在后续的脸谱DIY环节中,青少年们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任由想象力驰骋,绘制出一张张拥有绚烂色彩和灵动线条脸谱形象,在绘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糖画:一勺一铲 提顿放收 一气呵成
图为兴宁区五村岭社区站点开展的“感受糖画魅力 传承非遗文化”活动中,少年们正在设计制作自己的糖画作品。通讯员 巫超颖 摄
糖画象征甜蜜和幸福,承载人们美好记忆和愿望。糖画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具有独一无二的民俗艺术价值。
五村岭社区站点组织开展“感受糖画魅力 传承非遗文化”活动,36名青少年及18名家长参加活动。老师们为大家详细讲解糖画的悠久历史渊源并做现场做出示范,指导大家发挥创造力,以“铜勺为笔、糖液作墨”绘制出蝴蝶、乌龟、火箭等一批精美的糖画。
“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制作糖画,这个活动太有趣了,一边玩儿的同时还能一边学习非遗技艺。”欣赏着自己制作的糖画,吴同学开心地说。
漆扇:以漆作笔颂今朝 以水作画绘春风
漂漆扇子是传统大漆非遗艺术和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工艺品,漂漆技艺源于大漆工艺,以其独特的开色过程和色彩变化,为漆扇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五村岭社区站点组织开展“探秘非遗团扇 体验传统之美”非遗漆扇宣传活动。活动中,青少年们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动手体验调漆、滴漆、拨纹等技艺,用多样色彩在扇面上描绘春夏秋冬的时令特点,制作独一无二漆扇。活动结束后,青少年们还给协助此次活动开展的五村岭社区站点赠送了一副亲手制作的漆扇,感谢站点的组织的非遗活动让他们的暑假变得更充实了:“希望以后多多邀请我们参加各类各样的文化体验活动。”
接下来,五村岭社区站点将持续开启非遗文化体验活动,面向辖区居民浸润式传播中华文化,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新的方式被看见、被了解、被热爱。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李斯维
值班编审:庞博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