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陈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谱写服务新篇章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艺文 通讯员 钟超鹏)“联络站让我们零距离接触代表,反映的农村垃圾清运问题,不到半天就解决了”“有事进‘站’来、一‘站’解难题,家门口的联络站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在宾阳县陈平镇,广大群众联系人大代表有一条便捷途径,即名山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

名山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位于宾阳县南部的“岭南梅乡·国风小镇”陈平镇,与横州市六景镇、青秀区伶俐镇、兴宁区昆仑镇接壤。目前共有三级人大代表20名,其中市级人大代表1名、县级人大代表5名、镇级人大代表17名,联系、服务范围涵盖名山村委、和平村委、上峰村委3个选区及选民6303人。

近年来,名山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坚持规范化建设、制度化运行、实效化应用,着力拓宽站点“小空间”、发挥平台“大作用”,使联络站成为广大群众的“连心桥”、“民意窗”、“服务站”,为基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智赋能,被南宁市人大评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

夯基础、固根本,筑牢服务群众“主阵地”。一是领导有力。在县人大常委会悉心指导、镇党委正确领导及镇人大主席团包联指导下,采取上级选派、民主推荐等方式,健全联络站组织架构,选优配强站长1名、副站长1名、专职联络员1名,明确岗位分工、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建设有方。争取资金5万余元,按照“六有”标准提档升级软硬件设施,确保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盘活存量资产、打破条块分割,与村党支部办公室、政协联络室、妇女儿童之家等实现共建共享。三是履职有人。优化代表结构,着力提升妇女、专技人员、少数民族等比例,并根据代表工作经历、专长技能、资源优势等,划分农业农村、旅游、康养等5个专业小组,20名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切实让专业代表干专业的事。

抓规范、强保障,激活履职为民“强引擎”。一是管理制度化。建立“两卡三簿”即代表连心卡、联络站服务卡、代表联系和接待群众记录簿、代表议案建议记录簿、群众诉求反馈情况记录簿,完善联络站工作制度、选民意见处理规范等6项规章制度,让代表履职有规可依。二是运行常态化。推行一月一接待、一季一调研、一年一评议的“三个一”履职机制,每名代表每年至少解决1个实际问题、提出1条可行建议、参与1次集体活动,推动联络站人常在、灯常亮、事常办。三是培训多样化。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邀请党政领导、专家教授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举办青梅文化交流研讨会、“青梅煮酒论产业”大讲堂等,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等8场,外出学习考察6次,为各级代表履职尽责提供“源动力”。

察民情、汇民意,架起民呼我应“连心桥”。一是线上听民声。聚焦“智慧人大”建设,克服时间、空间限制,创新“24小时不打烊”的“人大代表码上办”指尖履职新模式,在村级公示栏、圩日集市等公开亮“码”,群众扫“码”说事、代表“码”上行动,并建立“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办、办了有人督、督了有人评”的一站式闭环管理机制,推动闭会期间群众建议“直达快办”。自“人大代表码上办”推出以来,共收到群众意见建议31条,已办理答复30条,解决人饮工程改造提升、路网改扩建、公共照明等基层“急难愁盼”问题12个,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二是线下解民忧。打破“办公室思维”,着眼“身边事现场议”,依托梅树这一群众劳作归来、茶余饭后的休憩聚集地,打造“梅树议事会”民事民议平台。每月15日召集人大代表、乡贤族老等围绕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进行开放式协商,会场座次不分尊卑、不论贫富,均围“梅”而坐,实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零障碍交流。截至目前,累计接待群众1800余人次,调处民事纠纷36起,追回农民工工资300多万元,历时20余年的“麓猫麓”山场权属纠纷案件得到有效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是活动集民智。延伸“联络站+”功能,将联络站嵌入产业链,深化“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引导代表献言献策、出工出力,举办两届岭梅文化旅游节和青梅采摘节,发展梅子酒、酸梅酱、果脯等青梅深加工产业,打造“青梅宴”特色饮食文化品牌,共计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带动当地旅游消费600多万元,推动名山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把环境治理一线作为“流动代表联络站”,实施“清洁乡村大整治 人大代表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建成观景设施16处,亮化农房外立面30余户,新建公厕12个,清运垃圾及杂草等20余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推动名山村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森林乡村”,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畅通民意渠道、回应群众诉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好基层联络站,拓宽代表“履职路”,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受到基层民主的生机活力!”宾阳县陈平镇人大主席黄建华表示。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符蔚

(作者:唐艺文 钟超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