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汇水河畔美如画

大龙洞水库 通讯员 李 辉摄

汇水河发源于有南宁“后花园”之称的广西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村大龙洞水库,全长36.3公里,河面平均宽度17米。带着对龙母文化的敬畏与渡河公文化的祥运,汇水河自西向东,穿越上林县西燕、三里、澄泰三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游玩,以“几至忘行”的流连,记录了汇水河畔的秀美风光。

守一湾碧水 护两岸长歌

古老的汇水河,孕育了两岸悠久的壮族文化,也承载着众多上林人的故乡记忆。为守护这一湾碧水,上林县于2017年发出了“打赢大龙洞水库水生态保卫战”的动员令。

大龙洞水库一度非法网箱养鱼问题突出。上林县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韦基远介绍,全县组织200余人分组行动,进村向养殖户宣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和要求,多形式开展说服教育,督促指导养殖户自行拆除网箱。为减少养殖户损失,上林县党委、政府多方牵线搭桥,帮助推销网箱鱼,政府在相关网站发布销售信息,并引导相关收购商保价定点收购,累计帮助养殖户销售170余万公斤网箱鱼。仅半年过去,大龙洞非法养殖网箱便已全部拆除,生态保卫战首战告捷。

为持久维护汇水河河畅水清景美,上林县不断压实镇、村两级河长工作职责,强化河长湖长巡查制度,清理整治河道“四乱”问题,加强水利设施巡查管护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同时,发动群众力量,开展兴修水利、河道治理工作,疏通和清理渠道积淤堵塞、河道堆积的垃圾等,共同守护家乡的幸福河湖。

承汇水文化 启古韵乡愁

汇水河是上林县群众的母亲河,也是上林文明的发祥地、文化传承的载体。从上游的龙母节衍生的慈孝文化,到中游的徐霞客文化,再到下游的碑林文化、渡河公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元共生的汇水河文化。而今,上林县群众赋予汇水河新时代的内涵,让美丽山水“生金淌银”。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上林县三里镇的居民会聚在汇水河畔的渡河公广场同放“渡河公”。“渡河公”手工制作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创产业。

旅行家徐霞客钟情的三里洋渡,如今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霞客桃源”景区。景区附近的澄泰乡下金庄依托良好的自然风光,建设生态综合示范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让村民过上了“山水生金”的幸福生活。

上林文旅局文化股负责人黄晓妍说,“我们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汇水河文化,讲好汇水河故事,提升上林县文化标识传播度和影响力。”

建幸福河湖 促绿色发展

早在一千多年前,上林县区域内便广泛种植稻米。近年来,上林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河流水质保护,确保灌溉用水水质优良,从而孕育出“上林大米”的出众品质。“上林大米”是广西首个被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大米产品,成为了上林的一张亮丽名片。

得益于汇水河的清澈好水,汇水河畔的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新宠。三里镇采取“稻虾共作”的产业模式,实现“一田双收”,每亩地产值比传统种植高三四千元。

韦基远介绍,汇水河畔的全面治理工程即将启动,未来,汇水河将以崭新的姿态,助推上林走上文化兴、生态美、产业旺的振兴之路。

水清岸绿的汇水河,以自然之美、文化之韵、经济之兴,编织成一幅人水和谐、诗意盎然的生态画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