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0年7月2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邀请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黄定、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义平、市金融办副主任蔚春生、南宁市税务局总会计师卢洁瑜、市住建局副处长级干部朱东平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0年7月2日(星期四)上午10:00
发布人:
市行政审批局局长 黄定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谢义平
市金融办副主任 蔚春生
南宁市税务局总会计师 卢洁瑜
市住建局副处长级干部 朱东平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2019年,南宁市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据相关评估显示,2019年南宁市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登记财产等7项指标排名全区第一。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黄定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义平先生、市金融办副主任蔚春生先生、南宁市税务局总会计师卢洁瑜女士、市住建局副处长级干部朱东平先生。
首先,有请黄局长作介绍。
黄定: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南宁市营商环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19年,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对标先进,全面查问题、找差距、出重拳、下猛药,促进营商环境整体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开展的广西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显示,2019年南宁市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登记财产、跨境贸易、获得信贷、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综合立体交通指数等7项指标排名全区第1。
一、2019年实施攻坚突破,实现全面提升
(一)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我们从企业群众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寻求突破,改革创新,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在全区创新“拿地即开工”、“多图联审”、“多测合一”等审批模式,创新实行告知承诺审批改革,推动项目审批提速80%以上;125个政务套餐服务实现“一件事、多证照、一份表、同步办”,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1476个事项“最多跑一次”,4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承诺审批,不动产登记、人社、出入境等业务领域“同城通办”;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业务扩充至96%,“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被列为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32项典型经验之一;创新打造“线上一网通、线下一门办”人社服务新体系,“智慧人社”等经验做法获国家部委和全区肯定推广。
(二)市场准入和退出更简单。我们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和开展经营活动破除障碍。在2018年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流程,办理环节压缩至3个,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创新住所申报承诺制改革和“一号通”套餐服务,推进公章刻制、税控盘、证照寄递费用“政府补贴”政策,实现“零成本”开办企业;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解决“准入不准营”难题。推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实行税务注销分类处理,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间、降低注销成本,企业退出效率提升30%。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改革相继推出,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创业热情和市场活力。2019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40025户,同比增长20.15%;新设立企业50650户,同比增长22.71%。
(三)税费成本更低。我们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保障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及时惠及市场主体,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2019年全年累计新增减税96.55亿元,累计252万户次纳税人享受红利;累计降低用电、用水成本分别为7.7亿元和6028万元;停止收取并集中清退历年政府采购各类保证金1.3亿元;试行市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核销制,有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四)小微企业融资更容易。我们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9年,设立了中小微企业孵化基金,推进“4321”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2071.44万元。鼓励大型银行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控制在5%以内,其他银行机构保持在合理水平。设立南宁市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南宁市股权融资服务中心,在南宁市民中心引入8家银行机构、2家担保公司及1家小额贷款公司入驻,提供银企对话平台。此外,加大青年人才留邕创业金融扶持,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5316.36万元。
(五)竞争更公平。我市全方位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化良好营商环境,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构建了“一网联动、随机抽查、综合执法、联合监管”的新型监管模式,双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达92%,监管执法信息公示率100%,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机构市县全覆盖,逐步建立起覆盖重点领域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我市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中,综合排名全国第14位。建立企业破产办理府院联动机制,完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推行“简案快审、难案精审”,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有效减少综合诉讼和执行成本。2019年年底,南宁市入围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实地评估56个“综合示范创建候选地区”,法治政府建设迈入全国前列。
(六)政策兑现更便利。为有效推动涉企优惠政策和重点产业促进政策落地落实,我们在全区率先创新推行涉企政策兑现“一窗申办”服务,将原分散在市直各单位的涉企优惠政策实行集中咨询、申报、办理、兑现等,构建“线上一网式、线下一窗式、线上线下一体化”政策兑现服务体系,有力破解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2019年共兑现各类政府补贴26.389亿元。
二、2020年持续深化改革,争创国内一流
今年既是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起步之年,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三年大行动的冲刺之年,我们将持续对标先进,补齐短板,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是着力在提高企业全生命周期流程效率上下功夫。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推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度改革,推广全程电子化登记,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使用范围;进一步压缩办理建筑许可审批时间,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类项目办理环节和时间力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压减各类不动产转移登记时间和成本,提高土地管理质量指数;进一步压缩获得电力、用水和用气办理环节和时间,提升报装便利度;大幅压缩通关时间和费用,持续压缩缴纳税费、解决商业纠纷、收回债权平均时间,提高债权人回收率。
二是着力在提升城市投资吸引能力上下功夫。提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降低贷款融资成本,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畅通中小投资者维权渠道,建立健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提高司法程序质量指数,促进执行合同效率提升;建立健全电子化采购平台,优化政府采购流程,推进采购意向公开试点;完善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持续加大招标项目各类保证金的减免力度,广泛营造企业健康成长氛围。
三是着力在完善城市监管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提升市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构建政务数据治理新模式,试点推行行政审批承诺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100%覆盖;支持引导各类人才合理流动、畅通流动渠道,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培育力度;提高发明专利和有效注册商标数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提升公共教育、文化、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率、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努力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李敏:
感谢黄局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我市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中,对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采取了什么举措,有什么成效?谢谢。
蔚春生:
近年来,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优化营商环境获得信贷指标,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在自治区组织的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我市营商环境获得信贷指标在全区排位第1,金融营商环境实现快速提升。
第一,加强统筹,凝聚工作合力。牵头制定获得信贷指标百日攻坚行动和攻坚突破年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强化督查。建立金融监管机构、银行、部门工作联动机制、专题会商机制,第一时间推动问题解决。派出工作专班对县区进行培训指导。统筹做好自治区第三方评估和赴京参加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等工作。
第二,创新机制,提升融资便利度。加强金融、财政和产业政策联动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企业上市(挂牌)、专利权质押融资贴息等26项促进企业融资措施,组织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19场,创建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股权融资服务中心、企业金融超市,开展线上线下融资对接。挖掘整合中小企业纳税信息,推出19款线上“银税互动”产品。率先在全区设立天使投资基金,组建上市后备企业专家服务团队,对企业融资进行精准辅导。2019年,我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7%,高于同期贷款增速11.5个百分点,总量、增速全区排名第一。
第三,多管齐下,降低融资成本。按照“扶小微、广覆盖、低费率、可持续”原则,构建新型政银担合作关系和“4321”风险分担机制,对小微企业应贷尽贷。设立应急转贷资金,降低企业过桥成本。引导银行加大无还本续贷产品开发力度和减费用。开展银行违规涉企服务收费专项治理工作。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全区30个基点。
第四,科技赋能,提高融资效率。积极推进政务数据接入银行、不动产登记网上办理等工作,全面实现信贷不动产抵押登记“零次跑”。推动银行、融资担保公司出台信贷业务限时办结制度,实行申贷材料统一公告、一次告知、一次补齐“三个一”制度。推动开辟普惠金融业务审批“绿色通道”。推进“468”和“三个明显减少”。2019年,我市普惠型小微企业抵押贷款平均办理环节2.9个、申请材料3.9项、办理时间4.9个工作日,全面超额完成自治区“468”工作目标。
此外,今年以来,我办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采取多项举措快速推动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在全区率先推出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15条措施、首推疫情防控综合保险、设立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组织开展了28场政金企对接活动,充分利用五大线上融资平台等一系列举措,服务2.42万家企业复工复产,授信总额、发放贷款金额分别占全区的53%、51%;信用贷款占全区的66%;累计减免利息达到2.8亿元,占全区的68%;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全区23个基点。5月末,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下一步,我办将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的部署要求,加大“六稳”“六保”工作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在政务数据整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信贷办理效率等方面加大力度,全力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努力在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中展现更大担当,做出更大贡献。谢谢!
广西新闻网记者: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大环境下,为提升企业对优质供水供气服务的获得感,南宁市有哪些创新举措,成效如何?谢谢。
朱东平:
近年来,我们以打造优质获得用水用气服务为宗旨,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不断优化我市获得用水用气方案,刀刃向内,再造业务流程,精简企业报装申请材料至1项,分类别压缩企业用水用气报装办理时限,用水报装无外线工程压缩至3个工作日,有外线工程压缩至6个工作日;用气报装户内管线工程压缩至5个工作日,户外管线工程压缩至10个工作日。
在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过程中,坚持以提高客户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在便民利企举措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建成区范围内,由城市供水供气企业出资配套管线至项目红线,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报装成本。二是疫情期间降低我市部分行业用水用气价格,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三是协调供水供气企业进驻市县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增设供水供气线下服务窗口,并与供电窗口建立一窗办理机制,企业用户可同时办理水电气报装业务。四是借助“微信营业厅”“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等方式,实现业务“线上办”,企业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可以搞定用水用气申请。五是进一步优化相关行政审批程序,通过水电气“一事通办”改革,各部门联合勘验、并联审批,将报装涉及的临时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许可、占用绿化用地许可等外线工程行政审批时限调整为2个工作日内办结。
香港商报记者:今年全球爆发新冠病毒疫情,对广大纳税人经营影响甚大,税务部门作为服务市场主体的重要部门之一,有哪些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南宁经济复苏?谢谢。
卢洁瑜:
南宁税务在落实减税降费、非接触服务提档升级和“银税互动”以税授信三个方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南宁经济复苏。
首先是加快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为市场主体减负。我们落细落实党中央21项减税政策,通过政策找人,申报即享,无纸化退税,实现政策享受更容易,例如我们在广西区内率先推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一键退税功能,自动核算退税金额,主动推送给纳税人确认,最快两三分钟到账。1-4月,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6.46亿元。
其次是办税方式服务方式方面,除了持续抓好窗口实体防控不放松,我们重点拓展“非接触办税”,把涉税业务“一次不用跑”占比提高到95%;增配了148人的线上业务办理团队,让纳税人线上办税更顺利。拿纳税人最关切的发票领用举例,全程“线上申请,自动审核,免费寄递”,足不出户,半天时间就可以拿到发票。
将原有的服务方式迭代升级,用“邕税宝”掌上智能客服,为纳税人提供7*24小时的咨询解答;用“老友号”咨询辅导专线,提供个性化深度的辅导;用“云直播课堂”满足多样化培训需求,最多单场在线观看14万人次;用“线上问需,线下送暖”方式为纳税人解困,疫情发生以来,南宁税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问需问计 实事快办”专题走访,以视频走访、电话走访为主的“非接触”形式,走访了4万2千多户纳税人,征集了2千多条诉求。
第三,我们还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为企业纾困解忧。用企业税务信用换贷款授信额度,企业可以通过我们的爱南宁APP,实现贷款的秒批秒贷。今年以来“银税互动”放贷90.87亿元,为8187户纳税人解燃眉之急。
南宁晚报记者:2019年,在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中,南宁市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方面有什么亮点?今年的计划是什么呢?谢谢。
谢义平:
2019年,是南宁市知识产权工作硕果累累的一年,成功举办第九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本届发明展共有1200多项专利产品参展,达成交易473项,意向合作金额3000多万元。
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南宁市量质齐升形成重大突破。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92件,同比增长10.42%,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全区第一。2019年新增注册商标26822件,商标拥有总量9.26万件,同比增长35.42%,占全区商标有效注册量的39.29%。南宁商标受理窗口商标申请量2133件,商标后续业务申请1160件。因表现突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授予“2019年商标受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地理标志商标数量稳步增长,目前9个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年产值68亿元,直接从业人数46万人。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查处的专利、商标、侵权盗版行政案件264件,其中,专利行政案件25件,商标行政案件220件,侵权盗版案件19件,均排全区第一。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848亿元,引进开工大项目数位居全区第一;新增专利质押融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近3亿元,为32家企业提供专利质押融资贴息520万元,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融资1.44亿元,财政资金撬动银行资金比例达到1:28。
2020年,南宁市将从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入手,通过建设中国(广西)—东盟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和培育工作,高起点谋划、精准化服务、大力度推进,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李敏: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