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0年7月15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南宁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永久,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李华汉,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慧超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南宁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0年7月15日(星期三)上午10:00
发布人:
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永久
市文广旅局副局长 李华汉
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林慧超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机构改革以来,南宁市聚焦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全力推动文旅融合,扎实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永久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李华汉先生、林慧超女士。首先请黄书记作介绍。
黄永久: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对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机构改革以来,南宁市聚焦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全力推动文旅融合,扎实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南宁打造成为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提供新的文旅力量和经济动力。下面由我向大家通报南宁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一、2019年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一)文旅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5278.73 万人次,同比增长16.11%,旅游总消费 1725.24亿元,同比增长24.34%,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超额完成自治区年初下达的旅游经济指标任务。纳入国家统计局统计库的20家营利性文化艺术、广电娱乐业企业营业收入7.6334亿元,同比增长31.43%,5家非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6469亿元,同比增长76.89%。
(二)文化艺术再上新台阶。舞剧《刘三姐》荣获广西“五个一工程”奖,2019年全国巡演在北京精彩亮相。成功举办“我心中的歌”南宁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化活动暨第21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2019”以及第七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拓展了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渠道,深化了我市与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艺术行——俄罗斯油画名家南宁邀请展在南宁博物馆展出,该展览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创下同时长展览参观人数最多纪录。
(三)重大项目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南宁市充分发挥南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产业招商,取得了良好成效。推进新签约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绿地酒店项目、南宁市宾阳县古辣稻花香里民宿项目等文旅项目共19个,总投资共785.01亿元。其中总投资500亿的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落户南宁,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吸引游客约3000万人次,带动相关产业就业约10万人。
(四)荣誉奖项硕果累累。2019年,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市文化、广播电视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荣获全区文化、广播电视系统二等功集体表彰。国务院公布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隆安“娅怀洞遗址”榜上有名,曾入围“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和“2017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严格监管执法,进一步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我市查办的旅行社超范围经营案被评为“年度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大案件”,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彰。我市导游李想参加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获铜奖,是广西历年来参加全国导游大赛取得的最好成绩。
以上成绩,串起了2019年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脉络,反映了南宁市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
二、2020年上半年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及下半年计划
2020年,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谋大局、抓大事,重服务、强创新,持续推动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文旅业等行业复苏,南宁市积极研究出台《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有效应对疫情促项目复工达产稳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南宁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若干措施》各类惠企产业政策,市文广旅局出台《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有针对性的助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1—6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3031.98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41.5%;旅游总消费325.68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38.9%。为巩固文旅业复苏成果,不断深化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质量和整体水平,我市围绕强首府战略,强龙头、促融合、创精品、优环境、拓市场,多措并举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顶层设计,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按照自治区“三地两带一中心”的相关部署,南宁市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今年6月,我市出台了《南宁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深化文旅交流合作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构建南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计划到2025年,通过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南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建设成为以亚热带壮乡风情为特色、以会展商务和都市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方案》的出台,让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正确方向和具体路径,我市将围绕《方案》,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建设核心项目,助推产业发展。南宁市围绕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核心大项目建设。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是自治区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强首府战略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项目计划建设特色景区、度假酒店群、文化演艺、万有文旅生态城等四大部分,其中特色景区板块规划了狂野世界、山海奇幻、熊猫乐园、海洋王国、科幻乐园、万有水世界等六大文化景区。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洽谈、工作部署会。项目于今年3月29日开工建设,首期子项目探秘世界酒店会议中心(文化特色景区文旅项目展示基地)预计9月30日完工。
同时,我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推进产业招商工作,以文旅核心项目群助推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周氏兄弟·国际文化艺术公园项目、华强方特南宁熊出没旅游区项目、南宁·华侨城金沙湖轨道小镇项目洽谈落地。目前桃李春风等15个非公自治区级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和6个大健康文旅重大项目全线复工复产。
(三)创新文化服务,推动文化提档升级。一是传统文化焕发活力。组织开展了南宁市2020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线上活动,制作推送了电视宣传片3600条次、电视文艺晚会1台、专题片29条次、短视频100个等,其中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300万,充分展示了各县区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了传统节日氛围。活动期间,持续开展“乐游南宁优惠季”促销活动,刺激文旅消费需求。今年3月份开始组织开展了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推荐横县壮族民间故事“灵竹一枝花”等31个项目申报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二是精品文化繁荣发展。完成了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重点项目舞剧《刘三姐》全国巡演工作。组织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创作了一批抗疫公益文艺作品,歌曲《相信中国》《日出云开》、粤曲《万众一心保家园》、诗朗诵《同舟共济,打赢阻击战》分别入选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防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主题艺术作品征集活动第二批及第三批推荐作品展播。目前正积极做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重点项目——扶贫题材话剧《大山壮歌》的创作提升及巡演准备工作,计划于近期完成首演。同时组织市属文艺院团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创编送戏节目。三是对外文化交流稳步推进。积极筹备2020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和文化走亲东盟行两个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汇报,争取将戏剧周列入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作为艺术周六大主要活动之一。同时,持续开展文化走亲东盟行项目筹备及前期对接工作。四是群众文化多元惠普。2020年上半年,全市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闭馆不歇业,市图书馆、少儿馆、群艺馆利用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活动260场,公众号总计发文670篇,阅读量32万余次;微博总计发文132篇,阅读量17.6万次。积极做好南宁市送戏下基层项目的筹备工作,全年计划完成送戏下基层项目300场。
(四)开展广电工程建设,推动广电事业发展。一是开展“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建设。2019年,完成新建226个行政村广电光缆干线联网,全市行政村有线电视光纤联网率达91%,位居全区第一。到2020年底,南宁市剩余的118个行政村将实现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农村有线电视工程实施以来,累计为4万3千多户贫困户、10万多户农户安装了电视机顶盒,为农户提供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让更多的农民群众观看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二是开展广电精品工程建设。指导、鼓励我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大胆创新创优节目,2020年上半年我市广播电视节目佳报频传。南宁广播电视台电视剧《向延安》《英雄虎胆》,纪录片《南宁桥》,少儿节目《希望的声音》,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南宁渠道 丝路交响”跨国采访活动》等七个选题入选全区2020—2022年广播电视三年规划重点选题;《逆风飞翔》《我们在一起》《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主持人提气篇》《胜利·一定是在燕子的归期》入选自治区区党委宣传部“防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主题艺术作品征集活动推荐作品。武鸣区融媒体中心《武鸣四名农民工志愿者远赴武汉 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荣获2020年第一季度全区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春暖花开,英雄荣归。广西武鸣以最高礼遇迎接援鄂医疗队回家》抖音作品荣获自治区第二届“三月三”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
情况通报就到这里。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南宁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
李敏:
感谢黄书记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南宁市政府网记者:疫情期间,南宁市文广旅局如何克服疫情影响,为行业企业和市民提供服务的?谢谢。
林慧超:
疫情期间,我局多措并举,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为行业企业和市民提供服务。
一是打出纾困政策组合拳。出台《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发布推动行业复苏促进恢复性增长的十条措施;梳理汇编《南宁市文广旅局应对疫情保经营稳增长惠企产业政策指南》,方便文旅企业直观了解各类扶持措施,切实尽早享受纾困惠企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奖补政策兑现资金补贴,累计退还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4528万元,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拨付2823.5万元,拨付3500万元支持航空客运行业消除新冠肺炎疫情负面影响加快复工复产。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阵地闭馆不歇业。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南宁旅游APP为市民免费提供电子图书、线上课堂、线上文物鉴赏、“云游”南宁市美景等线上资源服务,推出线上民歌湖大舞台等线上特色活动,丰富特殊时期群众居家防疫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市文广旅局及市群众艺术馆主动联系对接十堰市文旅局、群众艺术馆,策划举办了“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广西南宁—湖北十堰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在广西南宁市和湖北十堰市同步推出,通过线上交流活动,延续两地同心抗疫、连心交流的深厚情谊。
三是艺术精品力作停演不停功。南宁市文广旅系统文艺工作者响应号召积极开展抗疫主题文艺创作,创作了歌曲、曲艺、快板、书法、美术等8个艺术门类共计131件文艺作品。停演期间抓紧演员基本功训练和剧目排演,为复工复产做好准备。
南宁日报记者:下一步,南宁市将如何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做好重点文旅项目服务工作的?谢谢。
李华汉:
下一步,我市将努力形成“策划储备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见效一批”梯次推进格局,保持项目建设持续发展。
一是盯紧重大文旅项目和大健康文旅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尤其是全力跟进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工作,通过项目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继续开展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加强项目范围内区域管控工作,加快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类管线迁改工作,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探秘世界酒店会议中心(文化特色景区文旅项目展示基地)于今年国庆节开放。
二是继续跟进周氏兄弟·国际文化艺术公园、华强方特南宁熊出没旅游区、南宁·华侨城金沙湖轨道小镇、上林县大龙湖文旅康养等项目,加强与广西旅发集团对接沟通,做好项目服务工作。
三是加强政策研究,收集当前最新的各类惠企政策及各县区文化旅游招商项目,更新发布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手册。
四是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进一步明确县区责任,推进县区政府与项目业主沟通协调,明确双方的责任,统筹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业主的督促,对照年度目标和时间进度,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工程,持续推进上林县大庙江生态旅游景区项目、南宁水锦·顺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南宁牛湾文化旅游岛、南国乡村·农村综合旅游景区项目(一期)、南宁·桃李春风·健康颐养文旅项目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南宁市文旅行业在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行业优势,服务脱贫攻坚的?谢谢。
李华汉:
一是做好文化扶贫服务。积极做好南宁市送戏下基层项目的筹备工作,全年计划完成下基层项目300场,同时组织市属文艺院团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创编送戏节目。
二是构建辐射全市、惠及城乡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4家,公共文化馆13家,乡镇文化站102个,星级汽车旅游营地11家,旅游厕所585个,公共基础设施场所覆盖全市15个县(区)、开发区及所有的乡镇。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128个,覆盖全市80%的行政村,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均建设有一栋文化综合楼、一个篮球场、一个戏台、一个宣传栏,组建一支文艺队、一支体育队,为群众提供文体娱乐、文化学习、健康服务、宣传教育等公共服务。2020年南宁市将继续开展旅游厕所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新建旅游厕所68个,将完成旅游厕所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224个,建设完成后我市的项目覆盖率将提升至97%,全力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改善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
三是发挥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富民作用。开展本年度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创建活动,安排各级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奖补资金1820万元,拨付至有关县区、企业,全力支持乡村旅游企业应对疫情恢复发展,并指导、协助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企业申报、兑现各级出台的帮扶企业恢复发展优惠政策。
四是开展就业扶贫车间创建工作。推进创建马山县小都百旅游服务公司等7家乡村旅游式就业扶贫车间,以及武鸣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横县杨村红陶制作技艺2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五是抓好定点帮扶工作。主动对接沟通,掌握了解定点帮扶贫困村存在的实际工作困难,及时调拨防疫物资,解决村屯防疫和扶贫工作的燃眉之急;同时,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积极认购帮扶乡镇滞留农产品,并发挥行业优势,想方设法为帮扶乡镇、村屯滞留农产品牵线搭桥寻求销售渠道。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南宁市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谢谢。
黄永久:
目前我市文旅融合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切实把“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转化到工作中,持续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相关工作:
第一个层面是着力在“融”字上做文章,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发展的新动能。一是深入挖掘南宁文化资源,梳理出文化符号、文化内涵,精确提炼文化精髓,使其转化为创意因子丰富旅游的文化属性,解决好“有看头没说头”的问题;二是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推动文化物态化、活态化和业态化。推进文物遗迹和文化遗产景观化,加快建设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修缮周家坡古民居建筑群、改造提升“三街两巷”和中山路片区等历史文化街区,加强公共文化场馆、文化主题园等文化资源与旅游市场的对接,使静态的文化活起来,把失落的文化找回来,让濒危的文化旺起来;三是把提升文化品味贯穿到旅游业全过程。将文化灵魂深深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打造地方菜肴饮品,建设文化主题酒店,提供特色交通服务,推出文娱演艺活动,销售文化旅游商品,营造整个旅游目的地文化环境氛围,让文化通过旅游更好地走向市场,也让旅游更有魅力。
第二个层面是着力在“合”字上求突破,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一要抓好文旅融合项层设计。把文化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来抓,放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来推动。二要精心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文体赛事、文化娱乐、都市休闲等业态。要精心打造“旅游+”系列业态,发展“旅游演艺”“旅游文博”“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健康”等一系列个性化专业化旅游业态。三要加强部门协作。交通要围绕文化旅游提档次,城建要围绕文化旅游优环境,农业要围绕文化旅游创特色,林业要围绕文化旅游建生态,政法要围绕文化旅游保平安,宣传要围绕文化旅游造声势,各行各业都要凝聚起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第三个层面是着力在“牌”字上下功夫,增强南宁文化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将文化要素融入旅游发展,将旅游要素烙上文化符号。二是引进知名文旅企业打造新品牌。高标准推进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熊出没度假区等一批影响力广、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文旅项目开工建设和落地。以标杆项目为抓手,在深化全域旅游、旅游风情小镇、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等创建中,融入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和非遗展演,增加景区的文化底色和特色。三是打造以壮文化等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围绕绿色、民族、东盟等文化元素,打造环青秀山观光游、环大明山养生游、南宁都市文化游、武鸣壮乡风情游、横县茉莉风情游等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打响“中国绿城 壮美南宁”品牌。
李敏: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南宁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