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 南宁市全面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新闻发布会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0年10月13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南宁市全面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公安局党委专职副书记、新闻发言人韦小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李洪勋,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所长梁欢林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南宁市全面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0年10月13日(星期二)上午10:00

发布人:

市公安局党委专职副书记、新闻发言人 韦小菊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  李洪勋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所长  梁欢林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南宁市公安局党委专职副书记、新闻发言人韦小菊女士,请她为大家介绍南宁市全面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李洪勋先生、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所长梁欢林先生。

首先,有请韦副书记作介绍。

韦小菊: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南宁市公安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南宁市公安局全面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的情况做简要介绍。

近年来,南宁市公安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按照上级公安机关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便民8项服务(就近办、网上办、预约办、电话办、上门办、自助办、周末办、晚上办),创新施行6大举措(“警保农邮”服务模式、“智巡监查助手”APP、“境外驾驶证验真快办系统”、汽车抵押解押“警E通”平台、机动车通道式查验“一码到底”、异常业务数据模型),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至2020年,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一等所。今年9月22日,公安部在南宁召开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暨车辆管理所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充分肯定南宁交警支队落实“放管服”改革的经验做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便捷高效,在简政放权上精准发力

随着南宁市机动车、电动自行车以及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车管部门办理的业务量以年均增长15%的幅度上升。市公安局统筹抓好线上线下两个阵地,简政放权、减证便民,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安交管服务。

一是做强规定动作。全力推广应用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官方公众号开发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全面开通了考试预约、号牌选取等57项业务。在市辖各县全面推进社会化考场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考场,真正实现“考训分离”。

二是做细车管业务。打造“24小时不打烊”综合服务室,在人流量较大的车行、商场、社区、驾校以及业务大厅设置车管自助服务终端,让市民可就近便捷办理车管业务。在市辖范围内设置电动自行车登记站、带牌销售4S店以及抵押、解押服务站、快速理赔点等,实现市区3公里范围内、农村无需到县城即可办理交管业务。

三是做优特色亮点。深入推进农村“两站两员”建设,开创“警保农邮”乡镇交管服务模式,通过乡镇政务“线上办”、交警流动“下乡办”、保险机构“上门办”、两站两员“现场办”、村委会“村里办”、三农服务站“就近办”等模式,全市共设“警保农邮”服务网点38家,实现了农村地区交管业务、交通安全宣传、保险服务理赔及邮政寄件服务等一站式办理。

二、聚焦公正规范,在智慧监管上精准发力

市公安局把强化监管贯穿于交管“放管服”改革的全过程,确保下放的各项业务管精准、管到位。

一是打造业务监管体系。以推广全国统一的业务监管系统为抓手,先后建立了“一中心、三平台、五大系统”(即车驾管业务监管中心,机动车审核监管平台、驾驶人考试监管平台、网络服务平台,公安交管业务综合监管系统、公安交管大数据分析研判系统、车驾管业务监管系统、社情民意研判系统、“智巡监查助手”APP系统),打造了“业务系统预警、专人分析研判、专案查处打击、问题漏洞反馈”的闭环监管体系。

二是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组建支队、大队两级专业监管队伍,建设支队、大队两级业务监管中心,创新推出业务信息抽查、实时视频巡查、分析研判核查、实地现场检查、业务回访调查、社会舆情排查的“六查”工作法,仅今年上半年运用“六查”工作法就排查发现并及时处置异常业务176笔。

三是推进智慧监管创新。通过数据分析碰撞自动排查风险隐患,创新应用适用不同情景的监管模型100多个,实现了对全市260多个车管服务网点进行全链条、全流程、可视化监管。全国首创“智巡监查助手”APP ,把大量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细化和列表,明确要求监管人员管对、管实、管全,实现“监督检查”业务留痕。自主研发机动车检验监管智能审核系统,依托系统自动识别送审的数据、照片和视频,并快速准确判别送审的照片、视频与车辆登记信息,审核耗时由原来的10分钟/辆缩短至目前的10秒钟/辆。

三、聚焦便民惠企,在优化服务上精准发力

市公安局以科技兴警为支撑,助力交管服务创新,切实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车辆查验“一码到底”。在全国率先推行机动车“通道式查验”流程改革,将以往的现场录入信息资料环节前置到互联网,并利用道闸系统区分网上预受理群体,车主从进入查验区到查验结束,整个过程只需要十分钟。

二是境外驾驶证“验真快办”。全国首创境外驾驶证验真系统,收集了125个国家和州的930个准驾车型信息,有效解决了77%的外籍驾驶证换证的验真解读问题。

三是机动车抵押登记“网上核验”。全国首创抵押解押“警E通”平台,与平安银行合作,实现银行机动车抵押资料数据共享、储存和网上流转,业务办理更便捷、安全。

四是数据共享“舒心快办”。加强与环保、卫生、税务、保险公司等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实现居住证明电子化数据共享,环保检测和安全技术检测数据互通,校车驾驶资格审核免提交出入境、犯罪记录等信息,购置税、体检证明、交强险、车船税等信息共享网络核验。

五是错峰服务“团约夜检”。与机动车检测机构开通事先预约“随到随检”便民服务,联合机动车检测机构升级错峰服务,创新推出“团约夜检”举措,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需要年检的车辆达5辆以上(含5辆)的,可以通过电话、手机APP、互联网三种方式预约年检服务。

关于全面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的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李敏:

感谢韦副书记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南宁晚报记者:公安部深化“放管服”改革系列措施在南宁落地,请问除了“规定动作”,南宁有什么创新的特色亮点吗?谢谢。

韦小菊:

在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加强科技应用为支撑,推动实现车驾管工作全方位服务、全链条监管。经验做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服务理念再创新,深入推进社会共建共治,线上线下融合,深化与汽车厂家、金融机构协作,推行“环节联动、信息联通、业务联办”,实行一站办、现场办、即时办,实现新车上牌、抵押登记等复杂业务流程再造。

二是工作模式再创新,深入推进农村“两站两员”建设,开创“警保农邮”乡镇交管服务模式,积极推行“流动车管所”、“流动检测站”、“流动考试车”下乡服务,探索农村车驾管服务管理的新路子。

三是监管机制再创新,以推广全国统一的业务监管系统为抓手,建立“一中心、三平台、五系统”的监管体系,创新应用100多个监管模型,实现异常业务实时预判、预警、预防。

具体创新施行6大举措:

一是全国首创“警保农邮”乡镇交管服务模式,通过乡镇政务“线上办”、交警流动“下乡办”、保险机构“上门办”、两站两员“现场办”、村委会“村里办”、三农服务站“就近办”等模式,实现了农村地区交管业务、交通安全宣传、保险服务理赔及邮政寄件服务等一站式办理。

二是全国首创“智巡监查助手”APP,把大量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细化和列表,明确要求监管人员管对、管实、管全,实现“监督检查”业务留痕。

三是全国首创境外驾驶证验真系统,收集了125个国家和州的930个准驾车型信息,有效解决了77%的外籍驾驶证换证的验真解读问题。

四是全国首创抵押解押“警E通”平台,与平安银行合作,实现银行机动车抵押资料数据共享和储存,累计办理抵押登记务3.5万笔,有效减少群众奔波往返,方便了群众办事。

五是全国首创机动车通道式查验“一码到底”,将以往的现场录入信息资料环节前置到互联网,同步做好站点选择引导、业务导办讲解等工作,并利用道闸系统扫码区分网上预受理群体,车主从进入查验区到查验结束,整个过程只需要十分钟。

六是创新应用假合格证“鉴别仪”、假解抵押“警报器”等适用不同情景的监管模型,实现了对全市260多个车管服务网点进行全链条、全流程、可视化监管。

广西新闻网记者:请问下一步南宁市在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什么设想?谢谢。

韦小菊:

下一步,南宁市公安局将认真贯彻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公安部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暨车辆管理所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牵引,优服务、强监管、重源头,更好服务社会群众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服务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中心任务,更好服务推动建设“四化”(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交警队伍。具体来说,就是要推进“三个聚焦”,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聚焦交管“放管服”改革,在服务民生福祉、赋能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所有交管服务网点做到建设标准化、配置统一化、服务规范化,确保一窗办、一证办、便捷办在所有窗口落实到位。

二是聚焦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在筑牢源头防线、保障安全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驾驶人考试、机动车安全、源头安全防控专项整治,守好交通安全第一道屏障。

三是聚焦“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在强化业务监管、促进规范化正规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以教育整顿推动政治素养大提升,以机制建设推动监管能力大提升,切实发挥出监管岗位“利剑”作用,以实战练兵推动专业能力大提升。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警保农邮”乡镇交管服务模式是如何运作的?有什么效果?谢谢。

李洪勋:

南宁市推出的“警保农邮”乡镇交管服务,是通过乡镇政务“线上办”、交警流动“下乡办”、保险机构“上门办”、两站两员“现场办”、村委会“村里办”、三农服务站“就近办”等模式,实现农村地区交管业务、交通安全宣传、保险服务理赔及邮政寄件服务等一站式办理。例如:兴宁区五塘镇西龙村交管便民服务点,就是南宁市创新推行“警保农邮”联动模式打造的一个车管业务下乡服务“三农”便民网点,可以办理摩托车驾驶证考试、摩托车注册登记、摩托车年检以及交通违法处理等21项交管业务。

过去,由于农村没有车管服务网点,这里的农民要办理车驾管业务需要跑30公里左右的路程到市区车管所,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群众购买摩托车后出现办牌难、办证难、检车难等现象,也间接导致了农村摩托车入户率低、年检率低、持证率低和交通违法率高、交通事故发生率高等“三低两高”突出问题,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为解决农村群众来回跑、办事难的问题,交警支队根据公安部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按照“警企合作”、社会共治的思路,自2019年起先后在全市农村地区设置了38个“警保农邮”车管业务便民服务点,通过发挥“三农”服务站、农村村委会、邮政所、农村“两站两员”等社会力量,通过手机APP线上办理、服务网点定点受理、劝导员和协管员上门办理等方式,真正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交管业务。

南宁日报记者:通过改革,很多交管业务放下去了,放出去了,放网上了,服务窗口更加点多、线长、面广,请问如何实现有效监管,确保不出问题?谢谢。

李洪勋:

“放管服”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偏废。随着“放”和“服”的不断深化,对“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如果管不到位,“放”和“服务”最终也会出问题,群众也会有意见。为此,我们始终把强化监管贯穿于交管“放管服”改革的全过程,确保下放的各项业务管精准、管到位。例如:今年年初,车管所业务监管中心舆情监察岗在网上监测到,有一种货车“百吨王”在厢式半挂车里面留有暗格,隐藏了自卸装置,把车改为自卸半挂车,加大了载货能力,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发现后,对这类车利用自建监管模型画像,很快查到南宁有6辆违规车,重新查验时发现果然存在非法装置。随后,区公安厅交警总队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排查,也发现了400多辆同类型的违规车,立即对厂家进行通报并警示约谈,责令厂家统一停止生产,对所有问题车进行整改。

除了加强重点车辆的管理之外,我们还特别注重对车驾管业务中重点岗位的监管。例如:今年6月份,车管所业务监管中心通过视频巡查发现,有一名考试员在考试中动作不规范,进一步核查出他没有按规定进行人工评判的问题,立刻暂停了这名考试员的考试资格,并作出严肃处理。

另外,我们通过业务回访岗在对业务进行回访时候,有银行金融机构反映称,有的抵押车辆被不法人员用假手续解抵押并且卖掉。分析核查岗马上对这类业务进行监管和建模画像,发现解抵押后短时间内来补领登记证书并且解抵押的,列为骗贷款嫌疑。今年以来车管所共查处了12起假解抵押诈骗,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20万元。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了“业务系统预警、专人分析研判、专案查处打击、问题漏洞反馈”的闭环监管体系,做到业务延伸下放到哪里,监督管理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让改革措施健康落地、可持续发展。

南国早报记者:现在学车考证的人不断增多,在推进驾考严格规范、便民利民方面,南宁市是怎么做的?谢谢。

梁欢林:

近年来,南宁市机动车驾驶证考试需求持续攀升,截至2020年8月,全市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已突破289万人,年均新增驾驶人近25万人。为有效满足群众考试领证需求,按照公安部局驾考改革意见,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考场服务,通过远程监管、随机选派考试民警等方式,加强考场的日常监督、管理、检查工作。

为加强驾驶人考试管理,南宁对所有考场采取了标准化的监管模式,考前考中多环节身份认证、考试训练场地隔离使用、考试监控视频全角度覆盖、考试过程全要素智能分析管控。

首先,在考试区域的入口均设置身份验证及人脸识别的门禁设备,通过与申请信息、约考信息比对,确认是否为考生本人、是否为当天预约的考生,有效避免了无关人员进入考试区域。

其次,考场严格按照部交管局相关标准及规定建设,严格执行“考训分离”政策,考试系统、设备、场地、车辆严禁用于驾驶训练,给考生提供一个严格、公正、公开的考试环境。

同时,按照国务院驾考改革意见,全力推进落实考试监管措施,所有考场使用全国统一的考试评判和监管系统,完善了考试音视频、指纹认证、人像识别、卫星定位系统等监管手段,考试全程使用执法记录仪,考场内的视频监控覆盖所有考试项目、考试车辆及考场区域,实现对考试过程、考试数据实时监控和事后倒查,监控情况实时传输到机动车驾驶人监管中心。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看到,不少二手车市场、汽车4S店都开设了机动车登记服务站,现场可办理多项车管业务,切实方便了广大车主。请问南宁市在交管“放管服”改革中有什么创新的便民利企措施?

梁欢林:

公安交管服务向社会延伸,切实解决了群众“就近办”“马上办”的需求。但是少数复杂的机动车业务依然存在群众提交材料多、排队等候时间长等问题。为此,我支队积极探索互联办、社会办,推动管理服务效能再创新。例如:新畅行服务站是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中,南宁交警与企业联手打造的一个社会化综合性服务站点。这个站点已入场经营的汽车销售企业138家,月均汽车交易量1580辆。以前,群众在汽车城购车后至少需往返8公里办理登记业务,登记服务站设立后,可提供购车、投保、缴税、上牌等“一站式”服务,服务半径能辐射到汽车城周边3公里。

为了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新畅行服务站还推行新车“购车即上牌”、二手车“交易即预录”、上门接车代办、机器人智能查验等服务模式,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其中,智能机器人查验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查验,不仅可以确保执行统一的查验标准,还节约了查验时间、提高了查验效率,更好地满足群众购车服务需求。因为“一站式”服务快速提升了新畅行汽车城在整个南宁市乃至广西市场的影响力,每天的客流量和交易量比之前翻了3倍,真正实现了让老百姓生活更便捷,让企业营商更便利。

另外,我们与汽车销售企业合作,试点推行“生产即查验”服务模式,将车辆查验环节前置到生产企业,并实现车辆的唯一性信息、生产和销售轨迹与交管部门共享比对,实现车辆销售可上牌;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机动车抵押登记资料免提交和数据共享,将群众往返跑变为掌上办,办理时间由原来30分钟缩减至3分钟,累计办理抵押登记务3.5万笔,减少群众奔波往返;研发“境外驾驶证验真快办”系统,实现境外驾驶证换证便捷快办,这一创新,成为广西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得到全区推广。

李敏: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南宁市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的后续进展情况。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庞丽娜 杜佳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