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0年10月30日(星期五)上午11时举行南宁市2020年重要“菜篮子”产品保供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敏,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欧桂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游和平,市发展改革委副处长级干部张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周丽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南宁市2020年重要“菜篮子”产品保供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0年10月30日(星期五)上午11:00
发布人: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敏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 欧桂兰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 游和平
市发展改革委副处长级干部 张谦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 周丽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宁市2020年重要“菜篮子”产品保供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敏女士,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欧桂兰女士,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游和平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副处长级干部张谦先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周丽女士,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有请杨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杨敏: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就南宁市2020年重要“菜篮子”产品保供情况,向大家作简要通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工作,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牢牢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工作责任,各级政府综合施策,各部门通力合作,统筹抓好生产、流通、监管、价格等关键环节,确保全市“菜篮子”产品供应正常、价格稳定。目前,我市除猪肉供应还处在缓慢恢复的周期外,其他“菜篮子”产品生产正常,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完全能够满足全市人民的消费需求。
一、当前“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非洲猪瘟疫情及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冲击的不利局面,全市各相关部门努力克服困难,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确保了“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蔬菜供应方面,前三季度,全市蔬菜产量470.11万吨,同比增5.1%。目前全市在地蔬菜面积为55.41万亩,估计产量87.35万吨,近一个月内可采收上市约31.77万吨,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能够满足全市人民需求。生猪生产方面,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达到238.6万头,同比降幅较上半年收窄7个百分点;猪肉产量17.95万吨,同比降幅较上半年收窄8.9个百分点。生猪生产走出低谷,生产总体形势持续向好,但距正常水平仍需一段恢复时间。替代肉生产方面,前三季度全市家禽出栏同比增长12.7%,禽肉和禽蛋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2.9%、8.5%,水产品产量14.78万吨,同比增长5.12%。水果供应方面,今年1-3季度全市水果产量217.39万吨,同比增12%。其中柑橘类水果产量112.04万吨,同比增25.82%;火龙果19.20万吨,同比增28.1%。水果产销较为顺畅,各种水果的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香蕉价格1.2-2元/斤,同比降0.2-0.3元/斤;沃柑价格3.5-4.7元/斤,同比增0.2-0.5元/斤;火龙果价格2-4元/斤,同比降1-1.5元/斤。
进入四季度以后,全市“菜篮子”产品生产增长趋势持续向好。一是生猪恢复生产正在加快。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新建猪场项目115个、改扩建猪场项目141个,截至9月底已投产143个,新增生猪存栏38.1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7.77万头,这些新增产能目前开始逐步释放,一一兑现。据监测,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自去年9月以来,实现连续12个月环比双增长,并连续2个月同比双增长。二是当前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果蔬生长,火龙果等水果进入丰产期,种植效益明显,果蔬产量四季度有望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三是家禽、水产品等作为主要替代肉品,生产势头旺盛,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二、主要作法和成效
(一)齐抓共管,严格落实“菜篮子”稳产保供属地责任。今年以来,我市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搞好调剂调运,确保了我市肉禽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在生产上产得出、运得走、不积压、不难卖;在销售上调得进、供得上、不脱销、不断档。
(二)多措并举,积极应对疫情期间“菜篮子”产品保供。在疫情应急响应期间,我市密切关注市场农产品价格变化,制定应急预案、细案,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应正常、价格稳定。一是紧急调度蔬菜生产情况。组织县(区、开发区)开展调查,摸清“菜篮子”产品生产家底。二是保障群众消费需求。鼓励增加热鲜肉供应,累计发放财政补贴金额130余万元,鼓励屠宰企业增加屠宰1.3万头,首次投放市本级储备冻猪肉,累计投放储备冻猪肉790.98吨。组织实施销售平价猪肉和平价蔬菜稳价措施,累计销售平价猪肉4.89万头,销售平价蔬菜330万公斤,为群众减轻负担超3000万元,保障了市民需求。三是出台促进菜篮子产品销售的扶持政策。针对活禽销售难和沃柑销售不畅的问题,我市制定了收购临时补助鼓励措施,对沃柑销售给予补贴,鼓励家禽屠宰企业进行禽肉储备,确保了市场稳定。四是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新模式,通过网络配送确保蔬菜、禽蛋、肉类、大米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既减少接触又保障了供给需求。五是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累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5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71万人次,有效降低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援助湖北武汉“菜篮子”产品供应。我市共组织20家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湖北捐赠沃柑、冬瓜、大白菜等水果蔬菜432吨。
(三)紧盯重点,着力抓好生猪复产和产业升级。一是落实政策助力产能恢复。目前生猪家禽全产业链重点项目已开工项目22个,其中宾阳海大、隆安正邦、西乡塘首牧、马山双胞胎、隆安富凤、宾阳牧原、江南新希望等项目已竣工投产,海大、正邦等大型猪场已开始有产出,四季度牧原(武鸣、西乡塘)、新希望(良庆)等大型基地也将陆续投产,将大大增加我市的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为产能注入新增量。二是谋划长远助力产业升级,科学制定生猪复产三年行动方案,分阶段实施,压实县区生产责任。同时,强化生产防疫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指导在产养殖场改造生产设施设备,升级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科学开展复养。
(四)补齐短板,全力抓好其他畜禽产品生产供应。在恢复生猪生产同时,我市突出抓好家禽肉牛羊等替代肉品生产,积极鼓励发展肉鸡、肉鸭等生长周期短、出栏快、料肉比低、效益好的“短平快”养殖品种;充分利用中央粮改饲和自治区良种繁育基地项目资金,扩大饲用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和甘蔗尾梢收储量,提高牛羊良种繁育覆盖面。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增加肉类供给和平稳肉类价格,缓解猪肉供应压力,保障了群众肉食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推进生猪产能恢复。按照“一企一策、一个项目一个方案”的要求,建立项目台账制度和人盯人机制,做好信息调度,及时收集梳理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大型猪场项目按计划工期竣工投产,有效增加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猪场项目投产数将达到200个左右,累计新增生猪存栏9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2.5万头,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明年恢复生产打好基础。
(二)进一步挖掘果蔬和替代肉品增长潜力。重点抓好柑橘、香蕉、火龙果主要产区的大宗水果生产,确保全年水果产量同比增5%以上。压实“菜篮子”属地责任,因地制宜发展秋冬菜生产193.8万亩,确保全年蔬菜产量同比增长5%以上。组织实施好中央财政三黄鸡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四季度重点推进西乡塘金陵双旺种鸡、良庆农利来种鸡、温氏和平肉鸡等大型家禽标准化养殖园区项目竣工投产,年底前形成新增种鸡存栏73万套、鸡苗孵化5200万羽的产能,力争全年家禽出栏达到1.78亿羽,同比增长12%。进一步挖掘渔业生产潜力,鼓励新建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基地边建边投产,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加快推进上林县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全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2万亩,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10万亩。
(三)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流通销售。整合商务、农业、市场、供销等系统力量,积极组织各级各种协会、商会、产销联盟、大型采购商开展点对点产销对接活动。支持加工销售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扩大鲜活农产品收购,指导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生鲜配送单位建立蔬菜瓜果、肉类等食用农产品基地直供专柜,实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无缝对接,结合扶贫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扶贫基地与商超卖场进行合作,真正实现场厂挂钩,厂超挂钩,防止出现卖难和断供。充分发挥流通企业、电商平台作用,扩大电商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生鲜电商。推进批发市场、物流配送和销售终端互联互通;合理用好预算内投资,落实更多“菜篮子”产品加工、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冷链物流项目,加快形成较完善的全区全流程冷链物流体系。
(四)健全“菜篮子”稳产保供统筹调度机制。进一步加强“菜篮子”产品市场动态监测,密切关注市场走势,做好信息预测预警发布工作。建立健全“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基地库,精准掌握我市“菜篮子”产品生产动态情况,确保应急统筹调度。健全“菜篮子”稳产保供应急预案,及时应对“菜篮子”保供紧急状况,确保“菜篮子”产品数量充足,促进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供应有序。
(五)做好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对食用农产品各个环节层层进行把关,凭证流通,重点督促各类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大中型超市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快推进食品可追溯管理。加强生产基地检查和指导,大范围开展监测和监督抽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确保质量安全。组织县区围绕使用量大、合格率不高、风险隐患多的重点农资品种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我的通报就到这里,谢谢今天到场的媒体朋友,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继续关心支持我市“菜篮子”建设。谢谢!
李敏:
感谢杨局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猪肉是重要的民生商品,国内报道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猪肉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为改变此状,我市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近期牧原、新希望等大型猪企项目到邕建设投产,对我市生猪恢复生产和肉品供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游和平:
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238.6万头,同比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个百分点;生猪存栏227.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6.3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5.8%、27.9%。据监测,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自去年9月以来,实现连续12个月环比双增长,并连续2个月同比双增长。生猪恢复生产总体形势持续向好的方面发展。
一是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全产业链奋战两百天攻坚战的效果正在显现,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规模猪场256个,截至9月底已投产143个,特别是海大益豚、牧原、正邦、双胞胎、富凤、金陵首牧等大型猪场陆续投产,新增生猪存栏38万头、能繁母猪7.8万头,成为产能增速主力军。二是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补贴资金近1亿元,组织实施规模猪场建设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三是家禽等主要替代肉品,生产势头旺盛,前三季度全市家禽出栏1.26亿羽,同比增长12.7%。随着生猪存栏持续增加,产能进入兑现期,预计10-12月生猪出栏将逐月增加,供应形势将好于2019年,生猪及猪肉价格总体将逐步回落,家禽出栏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年底前肉品市场供应充足。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快生猪产能恢复,全力推进两百天攻坚战,推动18个万头猪场建设投产,加快释放已投产大型猪场产能;推广“铁桶计划”等成功复养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帮助中小规模猪场升级改造和复产,力争实现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的目标。
南宁日报记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对蔬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想请问近年来,我市对发展现代优质蔬菜产业有何措施?
欧桂兰:
蔬菜产业关系国计民生,提升蔬菜产业对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自2015年底开始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优质蔬菜产业化发展方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493万元。从多个方面,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技术基础好、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基地和新型经营主体。一是强化蔬菜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建设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南菜北运”基地和“西菜东运”基地。二是支持蔬菜种子企业发展蔬菜种子种苗产业,加快发展我市现代蔬菜种业。三是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和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全程质量管理制度,提高蔬菜生产标准化水平,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四是培育发展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蔬菜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五是以全产业的理念,统筹发展蔬菜采后服务业,配套完善清洗、分级、包装预冷、冷藏等采后服务设施建设,延长蔬菜产业链,发展蔬菜新型业态。
通过这些措施,五年来,我市蔬菜产业提升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生产能力进一步发掘。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05万亩,产量458万吨。到2020年底,预计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10万亩,产量将超过650万吨。二是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其中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4个,设施蔬菜年种植面积发展到了46.83万亩。三是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全市规模化基地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8%。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去年年中以来我市猪肉市场价格出现较快上涨,由于生猪产能尚未完全恢复,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猪肉市场价格继续高位运行。针对这一情况,想请问一下市发展改革委是如何保障猪肉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的?
张谦:
受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影响,今年以来,我市猪肉供应较正常年份偏紧,市场价格处于相对高位。民以食为天,猪肉是市民消费的主要肉食品,价格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牵动人心;同时猪肉价格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其他部分“菜篮子”产品价格上涨。为此,南宁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保供稳价工作部署,主要从“稳价” 和“兜底”两个方面,保障群众“菜篮子”产品日常消费,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一方面,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一是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对我市 20 家主要农贸市场粮油肉蛋菜果等 65种“菜篮子”产品价格进行日监测、日报告、月分析、月研判,密切关注“菜篮子”产品的价格情况和发展趋势,及时发布真实、准确的市场价格信息,引导群众合理消费,稳定社会预期。今年截至 9月底,共出动监测人员 2430 人次,采集发布价格数据32.4 万条,形成价格运行分析报告 9 篇,撰写价格监测信息 39篇。二是延续去年9月实施的销售平价放心猪肉政策措施,会同商务部门组织猪肉经营户在全市 10 个市场以低于市场均价 10%以上的价格销售猪肉。据统计,至 4 月 20 日停止实施,今年以来累计销售平价放心猪肉 4.89 万头(约 456 万公斤),日均 440 头(约 4.1 万公斤),为群众减轻负担超过 2800 万元。三是进一步发挥农产品平价商店稳价惠民作用,组织 29 家平价商店网点以低于市场价格 15%以上的幅度销售 15 种平价蔬菜。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平价蔬菜约 330 万公斤,为群众减轻负担超过253 万元。
另一方面,切实加大民生兜底保障力度。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今年 1-8月,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 1.5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 271 万人次,9月份补贴目前正在发放中。需要说明的是,今年 3-6 月对价格临时补贴阶段性“扩围提标”,进一步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增加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将实际发放标准提高 1 倍以上,3-6 月共向126 万人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1.3 亿元。
此外,我们还积极会同粮食和储备、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储备猪肉收储力度,做好储备冻猪肉市场投放工作;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9月份,我市 CPI 中的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为 6.3%,比 1-8 月累计涨幅低 10.9 个百分点,涨幅自3 月份以来已连续 7 个月缩窄。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和生猪产能的逐渐恢复,将会对“菜篮子”产品价格的稳中下降形成强有力支撑。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紧紧围绕“六稳”六保”要求,加大保供稳价工作统筹协调力度,密切监测、预警、分析“菜篮子”产品市场价格形势,精准实施价格调控稳定价格水平,继续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谢谢!
南国早报记者:市场销售最多的就是食用农产品,请问我们监管部门如何把控其质量安全?比如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农残超标的蔬菜水果进入市场、让老百姓放心消费,谢谢。
周丽:
关于食用农产品安全一直是我们关心关注的重点,多年来政府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严格把控,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在农贸市场我们主要是采取以下措施来保障质量安全:
一是严格溯源管理。认真按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广西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确保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究。目前一方面严把主渠道,积极引导市场开办者建立进场查验及记录制度,在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实施凭证流通。另一方面狠抓重点品种,把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畜禽、肉类、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率先实施,下一步将通过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面推进食品可追溯管理。
二是严格质量把控。通过这几年努力推进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建设,目前已为全市农贸市场、超市等配备快检设备322个,由市场开办方每日对入场销售的瓜果蔬菜开展农残检测,及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有效把好食用农产品进场质量关。今年共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684753批次,阳性率0.57%,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将阳性样品销毁下架处理,有效地防止问题农产品流入市场。
三是严格日常监管。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强化监督抽检工作,今年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抽检食用农产品6561批次,不合格130批次,各县区已及时做好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溯源处置工作,并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创新质量监管检测模式,通过招标外包服务,利用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南宁市批发市场开展10000批次的快速检测工作,对阳性样品及时开展监督抽检,有效提高了快速检测的精准性和监督执法的效率,及时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同时,通过指导督促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定期自查等主体责任,努力推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让广大市民朋友的“菜篮子”更安全、更放心。谢谢。
李敏: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南宁市2020年重要“菜篮子”产品保供的后续进展情况。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市农业农村局联系沟通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