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政府于2020年12月15日(星期二)上午举行南宁市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南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南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志忠;中共南宁市委统战部副处长级干部韦粤桂;南宁市工信局副局长卢晴;南宁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欧邦庆;南宁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唐驰; 南宁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戴雪清在会上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南宁市委新闻发言人、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韦茵主持。
南宁市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0年12月15日(星期二)上午10:00
发布人:
蔡志忠 南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南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韦粤桂 中共南宁市委统战部副处长级干部
卢 晴 南宁市工信局副局长
欧邦庆 南宁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唐 驰 南宁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戴雪清 南宁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
主持人:
韦 茵 中共南宁市委新闻发言人、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韦茵: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2020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南宁市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以及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休闲度假、医疗养生、幸福养老和健康运动有机结合,健康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宁市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志忠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委统战部副处长级干部韦粤桂女士;市工信局副局长卢晴女士;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欧邦庆先生;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唐驰先生;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戴雪清先生。首先请蔡志忠副秘书长作介绍。
蔡志忠: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对南宁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的关注、关心和支持。正是你们的不辞辛苦,深度挖掘,助力推动,让南宁这座绿城更具活力、更具魅力、更具影响力。
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是中央、自治区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南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2020年,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以及广西大健康产业峰会、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按照“抓点、串线、扩面”的要求,聚焦“医、养、管、食、游、动”,加快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关键性的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项目落地建设,产业发展体系初步构建,产业吸引力明显提升,产业供给力、影响力显著增强,健康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
下面我向大家通报一下南宁市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关于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南宁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谋划、建设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关键性的重大健康旅游项目。一是高效推动强首府标志性重大项目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泰康医养综合社区项目落地并开工建设。其中,投资500亿的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已完成征地面积7200.5660亩,探秘世界酒店会议中心(文化特色景区文旅项目展示基地)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二是“世界智力运动之城”“南宁七彩世界森林旅游度假区项目”等12个康养旅游项目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推进落地明阳国际健康城、融晟天河·海悦城等10个自治区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项目建设,遴选推荐马山水锦顺庄等7个项目纳入自治区大健康和文旅重大项目库。推动南国乡村等一批县区级大健康产业项目签约和开工。三是集聚化发展大健康产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三个生物医药产业密集区已经形成,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位列全区前列。
据统计,截至11月,全市大健康养老产业、大健康医疗和管理产业、大健康和文旅制造业、大健康食品产业、大健康文旅产业、大健康运动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七类产业项目共35个,项目总投资额1416.95亿元,其中预备项目8个,总投资536.12亿元,新开工项目13个,总投资764.915亿元,续建项目14个,总投资115.86亿元。
二、关于招商引资情况
南宁市紧密结合自贸区(南宁片区)、强首府战略、“三企入桂”等重点工作任务,创新模式,采取“走出去、引进来”、“云招商”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线上线下推进招大商、招强商工作。一是赴北京、河南、山西、云南、广州等地招商,拜访人民网、华谊启明东方、泰康之家等大健康和文旅产业企业和项目,积极对接华谊启明东方、恒大健康康养社区、广州佑源生物肿瘤早筛医院、北京国强嘉豪养老项目、融创中国文旅项目、祥源控股文旅项目、丽湖旅游八桂非遗小镇等项目落户南宁。二是主动沟通对接推进新希望集团、华强方特南宁熊出没旅游区、周氏兄弟·国际文化艺术公园、南宁·华侨城金沙湖轨道小镇、上林县大龙湖文旅康养等项目招商洽谈,推动银基、远洋等有实力、理念先进的大企业集团在我市投资大健康和文旅产业,新签约健康医疗和文旅项目20多个,计划总投资293亿元。另外,引进农业产业项目7个,引进投资额61亿元,三企入桂引进湾企入桂农业产业项目3个,投资额12.94亿元,民企入桂完成签约引进民企项目6个,累计引进投资额54亿。三是借助2020中国(广西)大健康产业峰会南宁分会场云上洽谈会平台,通过云直播间宣传推介南宁市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商家参与沟通洽谈。在大健康产业峰会主会场,我市与广西旅游发展集团签订大健康文旅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项目投资额达255亿元。
三、关于产业示范品牌创建情况
南宁市坚持以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积极推动产业示范品牌创建工作。
一是一批产业融合特色品牌成功打造。国家田园综合体美丽南方、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三甲屯等一批大健康产业融合体持续提质升级,推出李宁体育园、美丽南方景区等国家级体育产业品牌16项,广西大明山风景区、跑马场运动文化街区等自治区级体育产业品牌34项。
二是一批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大明山获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目前,正积极申报森林康养基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等5家单位被确定为“广西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新增“广西森林康养基地”6个,“广西森林体验基地”2个,“广西花卉苗木观光基地”4个,“五星级森林人家”1个,“四星级森林人家”6个。
三是一批文旅品牌创建硕果累累。上林县、马山县、邕宁区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青秀区、兴宁区、江南区成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上林县清水河鱼王生态农庄特色农业观光园等7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整理形成了《南宁文化旅游品牌名录》,生态旅游示范区品牌、长寿之乡品牌、文化产业品牌等15个类别品牌列入品牌名录。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新增4个。
四是一批大健康食品产业示范创建和品牌打造推进有力。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佳年”红心火龙果、“香茹怡茉”牌茉莉花茶、“帝之亨”牌大米等12个品牌入选广西第三批农业品牌目录。4家企业获得2020年第一批桂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认定。
四、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
南宁市积极推进利民便民服务,“智慧南宁”建设日臻完善,服务品质提质增效。一是便民的大健康和文旅产业政务服务体系高效运行,“创新全链条审批服务开启办事创业‘一事通办’新模式”获2019 年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二是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在36个省会直辖市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位列11名,荣获进步前十名。三是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不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市场发展保驾护航。四是金融扶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着力建机制、拓渠道、搭平台、优服务,多措并举为项目建设解决投资难融资难问题。五是以“一朵云、五平台、多维应用”为技术架构的“智慧南宁”建设平台成功搭建,为居民提供就诊预约、医保结算、自助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块建设成效明显,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行业,全链条的数据和分析;“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健身”方便百姓、服务群众。
南宁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作已步入正常的快速发展轨道,我们永不停步,永不歇脚,持续发力,奋力拼搏,向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伟大征程阔步前行。下一步南宁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精准对焦、持续加力、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建设,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加快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我市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情况,我就通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韦茵:
感谢蔡志忠副秘书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南宁市出台《关于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将对南宁市文化企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韦茵:
目前南宁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共184家,准规上文化企业153家。今年,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牵头开展了支持南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研究起草工作,征求各单位意见后形成了《关于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2020年11月23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了《若干措施》。该措施的出台,为我市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文化企业发展提档升质提供了政策助力保障。
一是鼓励支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队伍蓬勃壮大。措施中提出在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等领域打造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的带动作用,并设立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上台阶”奖,给予相关企业奖励资金。未来,一批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将引领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激励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创新活力。措施中提出开展文化“双创”企业遴选工作,鼓励文化名人创办文化企业或工作室,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争取贷款贴息,并享受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业孵化、创业辅导、创业投资、资源共享等创业服务,以一系列激励机制,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三是强力支持文化科技企业新兴发展。支持文化产业企业借助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让文化科技企业享受科技创新券、研发奖补、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利,推动文化广电和旅游产业领域向智慧化、体验化转型,培育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和技术先进性文化企业。
总之,《若干措施》将对南宁市文化企业发展起到正向激励作用。下一步,我市将深化实化《若干措施》,精准扶持中小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全力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贡献文化力量。
南宁日报记者:据悉,自治区高规格组建了广西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加强对全区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作的统筹指导,要求建立自治区、设区市、县(市、区)三级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各设区市参照自治区建立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请问南宁市在强化组织机构保障、凝聚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合力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韦粤桂:
为加快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在自治区指导下,南宁市于2020年3月24日组织成立了南宁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7月16日根据自治区关于调整组建广西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组织协调工作机构的有关精神,重新调整组建南宁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实行双指挥长制,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大健康产业部、文化旅游产业部,设立项目建设组等12个工作组,指挥部办公室机构设在市文广旅局,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并于9月1日召开南宁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高位统筹推进南宁市大健康养老、大健康医疗和管理、大健康和文旅制造业、 大健康食品、大健康文旅、大健康运动、文化(文新广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2020年11月起,南宁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抽调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文广旅局,自然资源局,民政局,卫健委,南宁广播电视台,南宁日报社等8个部门的相关业务同志集中办公,办公地点设在市委市政府二号院101至103室。
为确保指挥部工作正常高效运转,指挥部印发了《南宁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工作规则》,积极推进马山、上林等15个县(区)、开发区全部成立辖区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保证大健康和文旅产业推进工作抓紧、抓实、抓落地。同时,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先后制定《“健康南宁2030”行动规划》《南宁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南宁市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规划》《南宁市加快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关于推进健康南宁建设的决定》《南宁市支持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办法》《南宁市关于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对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作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支持。
科技日报记者:今年全市开展制造业发展攻坚突破年活动,大健康中的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市三大重点产业之一,请问今年以来我市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卢晴: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一是化危为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当时我市仅有2家口罩企业、1家防护服企业。为满足应对疫情的需要,我们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推动医护物资生产企业提前复工复产,安排专人入驻企业,及时协调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用工等要素配置问题,出台落实暖企政策,协调构建审批绿色通道,医护用品企业产能和产量迅速增长,防护服、隔离服、N95口罩生产实现零的突破。南宁腾科宝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全区防护服、隔离服生产从无到有,为一线疫情救治医护人员提供了护身铠甲。广西北仑河医疗卫生材料有限公司4天内口罩日产量从最初的3.24万只提升到20万只。同时我们围绕口罩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重点支持侨虹新材料公司医用熔喷布技改、北仑河公司口罩耳挂技改。侨虹孖纺新材料项目于2月28日提前投产,日产熔喷布3.5吨,在新冠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极大缓解了全区口罩生产的原材料紧缺问题。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我市口罩产量从每天1.2万只迅速提升到接近400万只。
二是抢抓疫情触发的行业投资新机遇,谋划产业招商。疫情期间我们招商力度不减、节奏不停,积极探索大数据招商、“云招商”等新模式,按照编制的产业链全景图和补链图,主动对接行业龙头知名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截止11月底,全市新签约生物医药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11.21亿元。
三是加强产业研究,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根据我市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实际情况,开展中成药、医疗器械2个重点细分行业发展思路专项课题研究,系统科学谋划推进产业发展各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高标准编制《南宁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并将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抓手,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力争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新突破,使之成为我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中的新亮点。谢谢。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了全民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健康养老产业也逐步成为了新兴的朝阳产业,越来越多社会力量想进入健康养老产业。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我市出台了哪些支持政策和优惠措施?
欧邦庆:
近年来,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先后出台了涵盖用地保障、税费优惠、财政补贴、医养融合、互联网+等多方位、全领域的养老服务支持政策,为社会资本进入我市健康养老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是举办养老机构手续简化便捷。2019年我市出台《关于简化利用现有空闲房屋设立养老机构有关手续的通知》,简化消防审批、用水、用电、用气手续,为举办养老机构大开绿灯,文件发布以来,新备案养老机构34家,登记备案的床位6253张,民办养老机构迎来了高速发展。
二是参与公建民营机会均等多元。我市全面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养老服务市场,将建成的公办养老服务设施面向社会公布,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目前,我市有50%以上的公办福利机构实行了公建民营,投入社会化运营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城市养老服务中心达80%。
三是民办机构扶持力度务实精准。我市全面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税费以及水电气居民价格优惠政策。同时还加大财政投入,采取购买服务、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措施,推动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低偿或无偿用于社区养老服务。2015年来共发放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补助、运营补贴、城企联动等各类专项补助共计1.3亿元,有力促进了养老服务机构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优化壮大。2016年来我市先后举办多期培训班,培训养老从业人员1600人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共为4137名有意愿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社会工作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其中市卫生学校2019年在广西首个获得国家第一批老年照护“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我市还积极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机制,在青秀区开展试点,建立了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五是“互联网+养老”加快融合。南宁市投入900万元以购买服务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平台涵盖养老服务监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信息管理,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业步入“互联网+”时代。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降低门槛,优化服务,全力推进健康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着力将南宁市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休闲养生健康养老胜地。
广西新闻网记者: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更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南宁市是如何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大健康医疗产业,进一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唐驰:
在发展南宁市大健康医疗产业中,我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首府战略为龙头,以“三企入桂”为抓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工作机制,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南宁市推进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工作方案》等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政策文件,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等大健康医疗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
一是着眼南宁市卫生健康服务网络布局,结合“十四五”规划,积极调研医疗、托幼、医养结合和医学检验实验室等机构和各县(区)实际需求,认真研讨健康医疗版块的发展目标、方向、路径,编制南宁市大健康医疗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建立南宁市健康医疗产业项目库,为拟引项目的评估、论证及规划做好对接工作。
二是2018年至今,南宁市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118家,其中引进了投资30余亿元的前海医院、投资5.4亿元的广西医大开元埌东医院和投资3.5亿元的华润广西润疗脑科医院等项目,完善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20年,与浪潮集团、广州凯普公司、深圳威尔康公司和华润置地签约,计划投资总额近8亿元,在南宁市建设医疗大数据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健康管理中心和康复医院,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是探索发展前沿医疗服务,深入了解当前涉及干细胞研究工作的政策导向,主动向医疗机构做好有关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和项目备案申报、审核等政策宣传;在法定职责内支持相关企业在自贸区南宁片区开展前沿尖端技术研究,促进先进适宜技术服务集聚发展。
四是统筹部门资源开展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养老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统筹规划,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融合,初步形成了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合作、家医签约服务、社区居家医养服务等五大类型的医养模式。截止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已经建成35所,机构数量在全区各地市居首位。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从刚才各位领导发布的情况来看,2020年南宁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工作机构完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品牌创建、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都取得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将如何推进南宁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建设,促进南宁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戴雪清:
下一步,南宁市将继续巩固今年以来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作推进取得的成绩,按照自治区关于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路,在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注重“规划引领,要素保障、龙头带动、区域联动”,围绕建设大项目、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做好产业发展大文章,持续深入推进大健康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1.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区)、开发区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指挥部两级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供给和政策保障,设定指标评价体系,设立目标任务,按照“抓点、串线、扩面”的要求,统筹协调推进南宁市大健康养老、大健康医疗、大健康和文旅制造、 大健康食品、大健康运动等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2.加强产业研究。因地制宜,强化规划引领,在资源优势地重点布局,编制“十四五”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和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谋划产业发展目标、区域空间、重点领域等战略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紧盯国际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上市公司,举办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项目发布会、政银企对接会等,积极对接华谊启明东方、恒大健康康养社区、融创中国文旅等项目,推动银基、远洋、新希望等有实力、理念先进的大企业集团投资南宁,引进大资本、高技术、高管理水平的龙头企业,参与南宁的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建设,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3.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南宁(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新建续建强首府标志性重大项目、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华强方特南宁熊出没旅游区、周氏兄弟·国际文化艺术公园、南宁·华侨城金沙湖轨道小镇、上林县大龙湖文旅康养项目等预备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前海人寿广西医院、一力制药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努力形成“策划储备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保持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项目建设持续发展。
4.加强品牌建设。严格执行鹿心社书记今年5月8日对全区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作出的批示精神,大力推进大健康和文旅示范品牌打造,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体育产业品牌、森林康养基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大健康产业特色品牌,引导项目间既防止内容重复、雷同,又做到互补,形成集群效应,通过优化服务环境和设施,提升大健康和文旅服务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大健康和文旅产业体系,推动首府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
5.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以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构建大健康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南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进度,构建以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健康运动、健康食品、健康旅游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链,探索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推动南宁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养老服务业及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构建大健康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韦茵: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的提问,感谢各位发布人的回答,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南宁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工程进展情况。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