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 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4月26日(星期一)上午10:00举行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凌捷,南宁高新区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党工委办公室主任罗家能,南宁高新区管委会调研员、园区开发建设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胡军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1年4月26日(星期一)上午10:00

发布人:

凌    捷    南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罗家能    南宁高新区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党工委办公室主任

胡    军    南宁高新区管委会调研员、园区开发建设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

主持人:

李   敏    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南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凌捷先生,南宁高新区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党工委办公室主任罗家能先生,南宁高新区管委会调研员、园区开发建设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胡军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有请凌捷先生做介绍。

凌捷: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南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凌捷。根据发布会安排,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的主要情况:

四年来,南宁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发展的方向、工作的重点和主观的努力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抓好南宁·中关村的巩固提升工作。2017年6月,以南宁·中关村为核心区的南宁高新区入选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2018年南宁高新区在双创方面因成效显著获国务院督查通报表扬。南宁·中关村充分发挥了对南宁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于2018年4月26日揭牌,是南宁市与北京中关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科技园计划通过重点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产业,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为共生产业的“1+2产业体系”,逐步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科技门户、广西信息产业高地和南宁的智慧产业园区。主要呈现以下亮点:

亮点一:科技园边开发边招商,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新高地。

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总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约7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建设。其中一期范围约1.77平方公里已基本建设完成,聚集了浪潮、世纪联合、联东U谷、香港三润等19个产业化项目,2020年合计产值近30亿元;二期范围约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已全面开工,落地了东创精密、柯瑞机械二期、世纪联合二期等产业项目,三一重工、东方雨虹、农工商科创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三期范围约3.7平方公里,正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产业规划研究。预计2025年科技园总产值超300亿元。

亮点二:打造北京中关村重资产投资南宁的地标性项目

中关村发展集团计划投资3.7亿元建设中关村信息谷科技园,打造成中关村落地南宁的永久性地标。该项目位于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入口处,规划用地约78亩,总建筑面积约8.4万平米,主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及科技企业总部集群。项目建成后将引进高附加值的科技企业,重点加快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创新活跃区域聚集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及相关科技服务业企业,促进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预计将聚集100家以上创新主体,营收达10亿元以上。

亮点三:示范带动南宁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

自2017年4月总书记视察至今,南宁·中关村由“一基地”发展为“一基地一园区一中心一平台”,入驻重点企业135家、较2017年增长2.74倍,入孵创新企业230家、较2017年增长3.12倍,培育及引进高新技术企业42家,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16家。落地产业基金管理公司3家,规模扩大77倍,托管基金达到314亿元。南宁·中关村作为南宁市科技创新的旗帜及标杆,示范带动南宁高新区创新创业加快集聚发展。目前高新区各类双创载体合计35家,孵化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团队超过800家;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422家,占全市36.67%,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数占南宁市35%以上,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市52%以上。2020年,南宁高新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家认可实验室16家;自治区级研发平台总数达到89家,广西院士工作站达25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达8家;辖区内注册企业4.8万家,上市(挂牌)企业24家,总从业人数约21万人,形成了以高新区为核心、全市多个双创载体联动的“1+N”双创载体联动格局。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自治区、南宁市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的第一年。南宁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强首府的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将南宁·中关村打造成为引领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下一步,南宁高新区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工业投资抓项目

一是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坚持一期建设、二期开发、三期规划同步推进,推动供水加压站、道路绿化提升、罗伞岭水库流域综合治理、中创路等基础设施和市政项目加快建设,推动中关村信息谷科技园、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联东U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高品质产业载体项目尽快建成;二是加快招商引资,全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围绕世纪联合、柯瑞等龙头企业抓好全产业链招商,形成产业聚集,力争在百亿产业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

(二)围绕规模目标抓服务

一是推动南宁•中关村“一基地一园区一中心一平台”完善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发展,力争2021年实现南宁·中关村(含一基地一园区)全部营业达200亿元,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工业产值较2020年翻番。二是打造一个百亿产业园区和培育一个百亿产值企业。打造一个百亿产业园区是指加快建设自治区百亿产值项目—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园,服务瑞声、三润等重点项目尽快投产、上规、达产,完成预期效益。培育一个百亿产值企业是指加快建设世纪联合二期项目,引导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入驻形成集聚,培育世纪联合成为百亿产值企业。

(三)围绕创新发展抓开放合作

一是深度链接北京中关村和东盟国家的创新资源,通过线下南宁创新创业联盟及线上南宁高新双创云平台加快整合双创资源;二是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充分利用已搭建的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帮助企业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东盟国家企业资源,开拓国际市场;三是通过南宁•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李敏:

感谢凌捷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作为北京中关村与南宁市深化协同合作的主要载体,承载着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新力量、打造创新生态的使命和任务。自2018年揭牌以来,南宁高新区着重在哪些方面做好建设发展工作?

罗家能:

2018年揭牌以来,高新区全面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发展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规划布局。2018年6月委托北京中关村编制完成《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产业规划》,明确了科技园“1+2产业体系”,1为核心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为共生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2018年7月高新区完成了科技园7平方公里策划规划深化方案,明确了科技园一期(1.77平方公里)和二期(1.5平方公里)的空间规划。2019年10月完成《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开发建设模式研究报告》编制,为科技园的二、三期开发建设模式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二)全力推进科技园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高新区管委会成立了以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总指挥长的科技园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每半月召开一次现场专题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及征地拆迁的相关问题,扎实推进园区整体建设进度。截止目前,园区累计完成征地约5000亩,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100.3亩。目前,一期1.77平方公里已完成开发85%区域,累计完成投资约40亿元,修建道路超10公里,形成“三横四纵”的路网格局;二期1.5平方公里已完成征地并已开展道路建设。

(三)强力推进产业招商和重点项目建设。近两年来,高新区将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作为园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围绕园区“1+2产业体系”,引进了瑞声科技、浪潮、深圳世纪联合创新、北京联东U谷、香港三润、北京保福、柯瑞等19个产业化项目,签约入驻企业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合计超230亿元。此外还落地了一个北京中关村域外投资项目—中关村信息谷科技园,成功培育了一个中国—以色列国际合作产业项目—捷佳润生产基地。

2020年4月,浪潮南宁生产基地首台服务器和计算机产品成功下线,标志着广西本土PC服务器生产实现零的突破;2020年6月科瑞机械两款破碎筛分设备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水平移动破碎筛分技术实现国产化,填补国内在空白,当年实现产值3.08亿元;2020年7月世纪创新智慧显示器制造项目竣工,3条生产线竣工投产,当年实现工业产值3.25亿元;北京联东U谷39栋建筑单体完成建设,签约引进项目41个。

截至目前,科技园累计引进企业(项目)101个。其中,已投产企业35家、在建项目22个、已签约企业(项目)43个,在谈项目1个。

2020年,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2亿元。预计到2025年,园区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300亿元。

香港商报记者:目前,南宁·中关村已经聚焦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企业的茁壮成长需要当地政府的培育和支持。几年来,南宁高新区通过何种服务,推动企业在适合的土壤快速成长壮大?

胡军:

截至目前,南宁·中关村累计已经聚集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和5家广西瞪羚企业和13家规模以上企业, 这些“创新小苗”将在南宁高新区的阳光雨露中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

南宁高新区主要从五个方面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一是政策支持。通过出台的《南宁高新区关于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围绕核心关键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二是人才支撑。依托南宁高新区现有产业基础,为高企、瞪羚和瞪羚培育企业引进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优先推荐瞪羚和瞪羚培育企业申报各类人才计划,强化企业人才支撑;三是金融服务。鼓励企业引入各类风险投资,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对瞪羚和瞪羚培育企业进行重点投资;加大对瞪羚和瞪羚培育企业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科技保险等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扩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瞪羚和瞪羚培育企业上市。四是空间保障。南宁高新区大力支持瞪羚和瞪羚培育企业扩展发展空间,对有用地需求的瞪羚企业予以优先支持。最后是开放合作支持。我们还鼓励瞪羚和瞪羚培育企业国际化发展,支持企业积极融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区建设和面向东盟的国际开放合作,参与跨国并购及海外上市。

科技日报记者:在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在自治区、南宁市实施强首府战略和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的大背景下,南宁高新区计划采取何种措施实现扬帆再远航?

胡军:

南宁高新区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围绕中央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扎实开展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全力抓好南宁·中关村建设发展工作,不断扩大京桂两地合作成果,加快创新要素汇聚和创新成果转化。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将在以下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一是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继续深化南宁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持续深化与中关村协同创新合作,依托初步形成的“一基地一中心两园区一飞地一平台”,围绕政策、人才、技术、资本等关键性创新要素,利用好重要节点开展创新主题活动,加快创新资源流动;进一步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坚持一期建设、二期开发、三期规划同步推进,推动中关村信息谷科技园、联东U谷等高品质载体尽快建成,力争实现南宁·中关村全部营业收入翻番,达200亿元。

二是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各类创新载体,继续加快引进一批高质量科技创新项目,把培育创新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内生增长动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500家,瞪羚企业保有量达20家以上。坚持以企业为主,继续抓好科研创新,引导和支持园区创新型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产学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大专利技术、产品研发力度,做好发明创造和专利申请工作。力争2021年新增1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10个以上,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个。

三是推动园区创新生态构建。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多渠道抓好柔性引才。大力引进更多的自治区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到高新区建设新型产业研发机构,发挥力合南宁科技园、和德科创中心、区块链科创园等载体的优势,做好人才和项目服务工作。在持续夯实南宁创新创业联盟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运营双创服务云平台,重点通过线上优化创新服务能力,实现注册创新企业3000家以上、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汇集50名创业导师,重点从政策、人才、金融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构建完善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

李敏:

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南宁·中关村科技园的建设运营发展情况。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高新区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庞丽娜 杜佳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