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 南宁教育园区建设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10月9日举行南宁教育园区建设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教育园区规划建设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刘岱青;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圣果;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朱超;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林剑;武鸣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区长黄任含;东盟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融健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南宁教育园区建设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1年10月9日上午10:00

发布人:

刘岱青   南宁教育园区规划建设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

周圣果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朱   超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林   剑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黄任含   武鸣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区长

张融健   东盟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主持人:

李  敏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宁教育园区建设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南宁教育园区规划建设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刘岱青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圣果女士、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朱超先生、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林剑先生、武鸣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区长黄任含先生、东盟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融健先生。

首先,有请刘岱青先生作介绍。

刘岱青: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南宁教育园区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教育园区规划建设情况向大家作个通报,欢迎大家监督!

建设南宁教育园区,是推进广西教育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南宁大都市区武鸣副城建设、提升南宁城市能级和首位度的迫切需要。自教育园区启动建设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园区规划建设作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重要抓手,在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服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过近6年的建设,教育园区已初步成型,第一阶段目标全面实现。目前,入园院校达18所,15所已开工建设,有8所实现招生办学、在校学生超过5万人,到今年10月底,将有2所学校新投入使用,园区在校生规模将超过7.8万人。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推进园区建设。自治区专门成立由分管副主席任组长的协调小组,并设立协调办公室。我市及时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教育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现场指挥部,统筹协调园区东西片区规划建设;组建综合协调组常驻园区现场办公,开展督查、协调、服务等工作;武鸣区、东盟经开区相应成立分指挥部,抽调人员各组建8个工作组开展工作。确保了自治区、南宁市、城区(开发区)三级组织上下联动、同向发力、高效运转,确保了园区规划建设有序开展。

二是制定完善规划引领园区建设。坚持规划引领,聚焦构筑具有中国—东盟区域性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示范区和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目标,先后编制实施《南宁教育园区总体规划》《南宁教育园区东、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宁教育园区建筑风貌控制导则》。按照“产教”融合双促、“产学研”融合发展的要求成立工作专班编制《南宁教育园区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将社区及相应的服务功能融入园区发展规划。

三是加大征拆力度支撑园区建设。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完成土地征收4.6万亩(含园区配套用地1.16万亩),完成清表近2万亩,学校清表交地1.37万亩。搬迁坟墓1万余座。完成拆迁安置600多户。

四是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园区建设。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学校缴纳征地预付款及履约保证金、财政贴息、贷款融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完成投入 245.06  亿元,其中学校建设129亿元,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91 亿元。

五是加快配套服务设施建设。31条规划道路全部开工,其中已通车21条。建成投入使用幼儿园1所、小学2所。已招生办学的院校均设有超市,里建湖公园一期工程已完工,4所院校周边绿化项目已开工。园区周边的绿地东盟商业街建成6313平方米并对外招租运营,武鸣红岭片区设有餐饮、银行等各类商业网点583个。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一期投入运营,为推进产学研发展提供载体支撑。

下一步,南宁市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创新工作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建设南宁教育园区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集中力量和资源破解制约园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强整体谋划、顶层设计,坚持统筹推进,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编制,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园区产城相促、产学研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短板,大力推动园区产城相促、产学研融合发展,高质量完成园区各项建设任务,为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发布主题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

李敏:

感谢刘岱青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香港商报记者: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教育园区时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完善园区规划编制,坚持科学合理布局,提升园区城市整体功能,完善配套设施,努力打造宜居、宜学、宜教、宜业、宜游和宜创新的高品质城区,真正实现产教城融合。在本次教育园区的发展规划编制中该如何体现?

周圣果: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由南宁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编制教育园区发展规划,《规划》以校城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产城融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落实“打造宜居、宜学、宜教、宜业、宜游和宜创新的高品质城区”的目标和任务。在《规划》编制中,我们主要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一是在规划目标上体现“六宜”发展理念。《规划》贯彻落实自治区、南宁市“十四五”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要求,着力建设国家产教城融合示范区。规划期近期至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到2025年,各领域规划布局初显成效,产教城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到2035 年,生态宜居、宜学宜教、宜业宜游和宜创新的高品质产教城全面建成,成为产教城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二是在规划范围上落实“六宜”承载空间。《规划》以中高等院校入住的南宁教育园区28.1平方公里为基础,将与之相连的武鸣区、东盟经开区有关产业和城市的区域范围统筹规划,强化教育园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园区的规划建设将以吸纳高素质人口为根本出发点,力争打造成为国家产教城融合创新的示范区、生活就业的新空间、开放交流的新窗口。园区建成后,产业和人口集聚效应将大幅提升,初步预计未来10年园区人口规模将达到30万人。

三是在规划任务上落细“六宜”建设任务。我们将紧紧围绕宜居、宜学、宜教、宜业、宜游和宜创新“六宜”来做文章,科学设置指标体系,明确每个方面的举措和建设任务,并注重“六宜”的有机联系和高效协同发展。比如生态宜居方面,通过合理布局高校、居住、生态绿地空间,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管理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园区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等规划布局,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宜学宜教方面,通过整合区直高校资源,优化园区教育资源布局,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搭建实习实训平台体系,组建产教融合联盟等一系列措施,打造高品质的教学生态系统;宜业宜创新方面,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高校、科研、企业应用融合发展,搭建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路径,全力打造宜业宜创的科创新城;宜游方面,通过深入挖掘壮乡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展示区域文化特色和底色,建设”宜游“新空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请问南宁教育园区的建设发展,将对武鸣区、东盟经开区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接下来将如何继续做好园区的服务工作?

黄任含:

随着南宁教育园区的建设发展,将会持续带动武鸣13-16万人口的增长,其中学生8-10万人,持续带动武鸣的交通运输、教育、房地产、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持续拉动武鸣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让武鸣人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显著提升武鸣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武鸣区由工业、农业发展型城市向生态及教育科研型城市全面转型。

下一步,我们按照加快基本建成、全面完善的既定目标要求,继续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高质量做好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完善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高水平谋划产学研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园区和武鸣主城区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快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园区特色商业、绿化提升、社区邻里、智慧园区等建设,全力提升园区形象品位、满足园区学校师生招生办学生活需求;三是大力推动园区产城相促、产学研融合发展。进一步整合园区商业资源,加大园区商业和服务业开发,加大对科研机构、高新人才、高科技产业的招引力度,推动校城融合、产城融合。

张融健: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直、市直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东盟经开区为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基础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物力,西片区已经入驻11所院校,10所院校开工建设,园区“两横六纵”主干路网实现通车,相关配套日趋完善,园区形象已现雏形。依托南宁教育园区的规划建设,东盟经开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形成了综合产业带、南宁教育园区(科教城)、旅游康养区、科技农业示范区等四大功能分区,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得到了提升。伴随南宁教育园区的建设发展,各院校将为东盟开发区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企业招工难、用工荒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用工需求将得到极大改善。在人力资源3.0时代,园区教育成果必将反哺东盟经开区企业发展,为园区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升级改造,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从当前看,南宁教育园区的规划建设尚处在攻坚爬坡阶段,各院校陆续实现招生办学,园区规划配套的休闲公园、商业服务网点等功能性设施未能同步建设,给园区师生休闲娱乐带来不便。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蓝图已绘就,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是以更优质的服务推进各院校项目建设,使教育园区快速形成规模,辐射和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持续开展园区基础配套与商业服务建设,完善园区与城区的路网交通,不断提升园区城市品质;三是结合东盟经开区产业布局与企业需求,依托各院校办学专业设置,从顶层设计上统筹园区大学生创业平台的规划与建设,深化东盟经开区与南宁教育园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与各院校携手,将南宁教育园区打造成一个宜居、宜学宜教、宜业宜游和宜创新的高品质园区!

南宁日报记者:南宁教育园区已经规划建设了6年,入园院校达18所,15所已开工建设,有8所实现招生办学、在校学生超过万人,到今年10月底,将有2所学校新投入使用,园区在校生规模将超过7.8万人。面对这样的人流量将如何解决学校与城区,城区与市区交通衔接问题,保障师生出行问题?

朱超:

为全力做好南宁教育园区公共交通配套服务工作,我局根据师生出行规律,结合资源优化配置及客流调查情况,按照“常规线路保日常,灵活线路保特殊”的原则保障园区师生出行:一是目前服务园区的常规公交线路共有10条,往南宁方向的115路、K5路等4条线路,可直达南宁市区安吉客运站,并换乘14条公交线路或轨道2、3号线前往南宁市各城区;往武鸣城区方向有5路、10路等6条线路,可直达或一次换乘到达武鸣主城区各大商场、汽车站、医院等重要区域。二是针对周末、节假日等大客流出行,拟开行定制公交专线实现学校直达客运站、地铁站“点对点”服务,进一步提升教育园区公交出行的精准度及时效性。同时,开行园区内部微循环专线,实现园区各院校之间的连接,满足各院校师生的交流学习及前往武鸣中心城区的出行需求。

下一步,我局将根据武鸣线轨道站点布设,结合师生出行特点、公交场站配建等条件,组织研究轨道交通武鸣线公交配套服务方案,同时将武鸣教育园区纳入公交年度线网优化统筹考虑,加强东盟经开区、南宁教育园区、武鸣城区、南宁中心城区的联系,实现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有效换乘,保障远期武鸣片区大运量的出行需求,全力提高南宁教育园区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目前南宁市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中,对教育园区的空间形态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将有怎样的影响?

林剑:

根据自治区、南宁市工作安排,2019年起,由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开展《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编制工作。《总规》中期成果已于2021年9月17日通过专家评审。

《总规》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加强整体谋划、顶层设计,建设包括南宁教育园区在内的多个创新发展区,纳入城市特色创新发展区体系,支撑产业优化升级,为推动南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考虑将南宁教育园区与南宁北站区域发展进行充分衔接,结合生活配套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园区高标准建设,形成以北站为核心服务区,与南宁教育园区协同发展的一座产学城融合的高铁新城。

另外,我们正在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计划对园区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进行优化、整合,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短板,优化园区配套服务,大力推动园区产城相促、产学研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学、宜教、宜业、宜游和宜创新的高品质城区。

李敏: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庞丽娜 杜佳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