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11月16日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上线运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林松;南宁市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韦可伟;青秀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大数据发展局局长梁锋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我为群众办实事”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上线运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1年11月16日10:00
发布人:
林 松 南宁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韦可伟 南宁市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
梁 锋 青秀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大数据发展局局长
主持人:
李 敏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南宁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林松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上线运行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委孙志宇先生,南宁市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韦可伟先生,青秀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大数据发展局局长梁锋先生。
首先,有请林松先生作介绍。
林松: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新闻媒体一直以来对我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随着南宁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79万辆,其中汽车221万辆。参照住建部《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要求,一辆车按照1.1-1.3个泊位范围计算,中心城区所需小汽车停车泊位243.1-287.3万个。
停车管理是涉及城市运转、展现城市文明、关乎交通出行的民生工程。南宁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围绕构建设位规范、停车有序、安全便民的停车管理目标,紧密结合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等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共治、公众参与的总体要求,着力提升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打造智慧交通、数据服务、便捷出行的新模式,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7月1日起,由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南宁市停车场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全市统一的停车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共享管理信息,发布停车引导信息。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机动车停车场的资源普查,将普查结果纳入停车信息管理系统。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八条等规定,公共停车场、经营性的专用停车场、提供互联网停车服务的经营者以及道路停车位经营者,应当将经营情况的相关信息,停车位信息、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上传到停车信息管理系统。
为破解城市“停车难”、“管理难”问题,依据《条例》有关规定,南宁市启动了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工作,由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下面,我就简要介绍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有关情况。
一、项目建设内容
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充分运用新科技、新技术,采集、汇聚、融通停车资源数据,有效提升城市管理的高效性、精准性、实用性。该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次停车资源普查(南宁市停车资源普查)、一个大数据平台(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大数据平台)、一套应用系统(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静态交通管理系统)和一批标准规范。
停车资源普查旨在盘清全市停车资源现状,为大数据平台提供静态数据支撑,同时通过管理服务手段,构建经营者动态更新的机制;
大数据平台是汇聚全市动静态停车数据的基础平台,可以对外提供数据开源共享服务;
应用系统是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共享功能,构建一套适用于交警部门的静态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停车的管理服务,并探索动静态交通的融合分析,更好指导城市交通管理,服务市民出行;
一批标准规范是确保项目有机运行和实现长远发展的保障,也是未来南宁市城市停车管理的标准规范,包括停车场联网接入规范、停车场编码规范、数据共享规范、停车场错时共享规范、支付管理办法等,通过建立完善的标准规范,打通数据孤岛,提升未来数据共享的能力。
二、项目完成情况
目前,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已经完成了项目中的大数据平台开发及在政务云上的部署工作。具体如下:
一是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上线试运行。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平台的动态和静态数据入口已完成,并于2021年8月1日在南宁市大数据发展局政务云平台上线试运行,具备了向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数据及应用的能力。系统现阶段具备的应用能力包含:面向市民的全城停车场查询、停车泊位设置(取消)申请;面向政府管理部门的13类数据共享接口;以及应用于南宁城区的停车诱导信息发布功能等。
二是阶段性完成南宁市停车资源普查工作。通过开展停车资源普查的方式,总共普查采集到南宁市建成区停车场静态7171组,为将来静态交通管理的分析和决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实现全市范围内停车场便民查询等服务。市民可通过“南宁微交管”小程序,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停车场查询、停车位导航、停车场使用评价等便民服务功能。
四是开放停车泊位设置(取消)申请。市民可在“南宁微交管”小程序进行“停车泊位设置(取消)申请”,通过线上公开透明的审批流程,实时了解审批进度及结果。
五是试点城区青秀区范围内停车场联网接入。2021年6月30日起,南宁市青秀辖区停车场数据联网接入工作正式启动。
六是研发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静态交通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交通监管触角从路内扩展至路外,强化动(静)态交通数据碰撞分析、停车高峰时段预警和诱导、车辆违法缉查布控等能力。
三、项目推进计划
下一步,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将按照既定规划推进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停车场管理责任单位予以配合:
一是启动全市范围内停车场设施自主申报工作。各停车场管理责任单位通过“南宁市停车场管理责任单位服务平台”申报,完成自主注册、信息绑定、系统审核、数据接入等申请流程后,即可获得由项目平台提供的停车场管理账号,实现停车场信息管理和自主进行停车数据联网上报。
二是全面启动青秀区范围内停车场数据联网接入工作。各停车场管理责任单位在完成设施申报后,需按照联网接入标准规范完成停车场动态数据的实时上报,实现停车场剩余泊位数据向社会开放。
三是提升静态交通服务能力。通过“南宁微交管”小程序,向社会提供停车场查找、停车余位信息可见、道路泊位设置(取消)等服务,后续将不断拓宽应用场景,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打造“智慧交通、数据服务、便捷出行”的静态交通管理服务新模式。
四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加大数据开放共享应用能力,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是停车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的重要基础,最终实现“共创智慧停车,邕有美好出行”的美好愿景。有关工作情况,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李敏:
感谢林松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南宁晚报记者: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平台提到的动态、静态数据分别是什么?《数据安全法》已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那么政府又是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呢?
韦可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安全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之一。首先解释一下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静态交通数据就是各停车场现有的硬件及设施相关数据;动态交通数据就是停车场内外的车辆流动数据。本项目主要是归集全市的静态停车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停车服务。
在数据的安全保障方面,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要求,确保数据的存储、传输和使用安全。一是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部署在南宁市政务云,南宁市政务云符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三级要求,南宁市大数据发展局也一直致力于加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优化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构建网络安全一体化平台,不断提升政务云、网基础设施防护能力;二是我们不断完善数据安全的管理规范,先后印发了《南宁市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和《南宁市政务数据安全保障实施方案》,细化数据安全职责,明确供给、管理方分工;三是前端采集设备明确了授权、加密及防纂改的接入要求,确保了数据来源准确性。四是通过政府建设的南宁市数据中台实现静态交通的数据共享,所有的共享数据将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清洗和脱敏等工作步骤,防止有关数据的泄露。下一步,我们将研究编制数据采集汇聚、质量管理、清洗加工等数据安全管理规范,保障数据共享交换安全可控。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作为试点城区,青秀区政府将如何按时推进数据联网接入工作?
梁锋:
目前青秀区已经普查完成3072个停车场,我们将会按照数据联网接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停车场数据联网接入的宣传工作,并充分发挥城区职能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责和街道办、社区的属地管理职责,动员、督促城区内所有专用停车场和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超市、酒店、小区等具备开放条件的停车场完成停车场注册申报和联网接入工作。
李敏: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为群众办实事”南宁市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系统上线运行的后续进展情况。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宣传处室联系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