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 南宁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12月17日举行南宁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北部湾办常务副主任黄汉锋;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文斌;南宁市工信局总工程师闭国础;南宁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闭耕毓;南宁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游国贤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南宁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1年12月17日10:00

发布人:

黄汉锋   南宁市北部湾办常务副主任

李文斌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闭国础   南宁市工信局总工程师

闭耕毓   南宁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游国贤   南宁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

主持人:

李   敏   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南宁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南宁市北部湾办常务副主任黄汉锋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文斌先生;南宁市工信局总工程师闭国础先生;南宁市投促局副局长闭耕毓先生;南宁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游国贤先生。

首先,有请黄汉锋先生作介绍。

黄汉锋: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在此和大家见面。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南宁市开展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借此机会,我将就南宁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相关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个通报。

一、2021年工作措施及成效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持续推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走深走实,积极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南宁市高度重视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把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市委主要领导在多个场合、多次会议上部署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自治区区域合作发展决策部署,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项目一线,现场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指导推动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项目、重大事项落地落实。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指挥部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指挥长,积极统筹工作开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力推动自治区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2021年,南宁市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移承接、公共服务合作等关键领域,以“三企入桂项目落实 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为契机,综合施策、持续发力,推进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高位推进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作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对推进“南宁渠道”全面提质作出部署,强调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推动构建“大湾区—南宁—东盟”等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指挥部印发《南宁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南宁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重点推进产业项目表》等文件,明确本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压紧压实各相关单位责任。我们还进一步强化了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服务保障。将瑞声科技南宁产业园、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龙光东盟生鲜食品智慧港等“湾企入桂”重点项目纳入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2021年市级层面标志性重大项目,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同时,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深入企业担任企业服务专员和工业振兴特派员,服务重点企业和项目,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员”、安企惠企助企的“施工员”、惠企政策的“宣传员”,精准解决“湾企入桂”的发展难题,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全力推进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与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交通建设方面,1-11月,南宁至湛江高速公路已全线开工,累计完成投资9.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3.35%。南玉城际铁路完成投资48.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35.9%。南崇城际铁路完成投资22.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8%。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完成投资23.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0.94%。南宁铁路枢纽五象站已完成项目预可研编制。南宁国际铁路港海关监管场所封关运营;截至目前统计,中越(南宁—河内)跨境集装箱班列共开行307列,同比增长111.72%;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在飞国际货运航线8条,同比增长300%,货邮吞吐量1.5万吨,同比增长81%,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可研报告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正在积极配合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前期工作。信息互联互通建设方面,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打造区域性数字经济高地。截至目前统计,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已竣工项目40个,在建项目43个,前期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346亿元,入驻华为、浪潮、科大讯飞等38家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全市开通5G基站7918个,建设数量和覆盖水平居全区之首。

三是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提升与大湾区产业协作水平。我们积极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动,“湾企入桂”项目履约率、开工率、竣工率、资金到位率四项指标均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们大力实施精准招商,积极开展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全市成立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12个重点产业招商工作专班,加大与广东省行业协会联合会、深圳市工商联、广东省电子信息协会等企业协会合作,成功在广州、深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举办专题推介活动。截至11月,全市各级各部门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77批次,新签约南宁牛湾文化旅游岛等大湾区项目共39个,总投资额625.26亿元。我们持续推进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建设。会同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成功举办2021广西推动地方特色食品质量安全和产业发展现场会,为香港优质“正”印获证企业授证。全市累计共有60家企业获优质“正”印认证。截至目前统计,全市通过CEPA项目绿色通道新设港澳企业116家,同比增长127.45%,占新设企业数74.32%;实际利用港澳资金约2.4亿美元,占全部到位外资的99.13%;香港依旧为我市的最大贸易伙伴,全市对香港进出口268.8亿元,同比增长6.3%,占全市外贸进出口的27.6%。我们着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向东高水平规划建设以伶俐、六景、峦城为中心的东部产业新城,着力打造首府产业东融承载区、先进制造业阵地、产港城融合示范区。目前已成立南宁东部产业新城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南宁东部产业新城筹建办公室,启动东部产业新城规划建设相关工作。

四是深化公共服务对接,推进与大湾区多领域合作交流。科技人才领域方面,积极推进构建“两湾”协同创新体系取得成效,广西首家粤港澳大湾区“飞地孵化器”南宁市—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已于今年5月底正式运营,目前已入驻14家企业,9家企业已落地南宁;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南宁力合科技创新中心,已累计引进创新项目35个;南宁市“人才飞地”深圳人才工作站也于今年5月底正式投入运营。成功在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举办南宁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医疗卫生领域方面,做好粤港澳大湾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 1—11月南宁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4352人次,医疗总费用9985.58万元。举办“共建共享 全民健康”南宁市大健康医疗产业专场推介会,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医疗产业项目、高层次医学人才向我市聚集,南宁悦年华康复医院、南宁威尔康综合门诊部分别于今年5月、8月开业运营。文化旅游领域方面,会同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粤桂协作工作队在深圳成功举办“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广西文化旅游推介会,并积极参加2021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第九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旅游博览会,推动广西旅游资源更好向外传播。

五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截至目前统计,南宁市境内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持续实现“二类水入境二类水出境”,邕江下游郁江交接给贵港市的水质保持为二类,为广西交接给广东水质优良的水资源做出重要贡献;联合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切断危废跨省转移处置利益链,有效遏制危险废物非法收集、利用、倾倒、处置等行为,有效保障首府生态环境安全。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计划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4·27”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全方位开放引领南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南宁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将聚焦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 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持续培育开辟以南宁为中心,联系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方向的水铁联运线路,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

第二, 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助力首府高质量发展。做好瑞声科技南宁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鼓励企业扎根南宁做大做强。加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推动龙光东盟生鲜食品智慧港等一批新建项目加快建成。加快万有(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东盟—李宁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华侨城项目等文旅项目尽早落地。

第三, 加快推进东部产业新城等产业园区建设,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高水平规划建设南宁东部产业新城,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打造工业发展新增长极;持续推进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南宁分园建设,做好南宁分园总体规划、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第四, 开展精准产业招商,为首府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精心选派专业招商队伍派驻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聚焦产业对接,主动融入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吸引更多大湾区产业向南宁转移。着力引进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不断完善关键产业链供应链。

第五, 持续深化公共服务领域交流合作,汇聚更高层次资源。配合自治区继续推动两广医疗养老服务一体化和跨省异地就医费用联网直接结算。推进南宁市—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南宁市人才飞地深圳工作站和广州工作站建设运营,加快引进大湾区科技企业落地南宁,汇聚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资源。

第六, 提升“南宁渠道”对大湾区的影响力。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推进“南宁渠道”全面提质,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做深做实对外开放平台,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扎实推进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围绕“南宁渠道”深化区域交流合作。

以上就是南宁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有关工作情况通报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李敏:

感谢黄汉锋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南宁日报记者:今年来南宁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在综合通道支撑上面有什么突破,下一步准备怎么做?谢谢。

李文斌:

近年来,南宁市在陆路通道和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上取得阶段性进展。一是陆路通道建设取得突破,建成苍硕高速(贵港至隆安)、清凭高速(吴圩至大塘段及大塘至浦北段),完成六景至兴业路面改造工程,完成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南宁至粤港澳大湾区陆路通道增加了2条。今年来南宁至湛江、南宁至玉林高速公路、南宁至玉林城际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均计划2023年建成运营。二是西江黄金水道功能进一步提升,老口水利枢纽建成运营、邕宁水利枢纽蓄水通航,西津二线船闸预计2022年前试通航,建成南宁至贵港二级航道2000吨级船舶可从南宁直通粤港澳;建成牛湾作业区一期、六景转运站作业区等一批项目,南宁港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3000吨级航道、南宁至深圳高铁、南湛高速、南玉高速建设,远期推动南宁经合浦至湛江高铁、香港深圳经南宁越南(中南半岛)货运铁路建设,不断拓展陆路通道,有效增强南宁市与粤港澳大湾基础设施连通水平;结合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升级南宁港功能定位,将进一步促进交通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大力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加快《南宁市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的若干政策》落地实施,完善“最后一公里”联网搭线,培育和开行两广班列,扩大西江集装箱航线规模,为南宁与粤港澳大湾区贸易往来提供运力高效的运输支持。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我市在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体系中有什么措施和成效?

闭国础: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中心之一。南宁毗邻大湾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区位优势突出,主动融入大湾区先进制造体系是强首府特别是强工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大湾区是我市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是引进制造业项目最多的区域,同时南宁市也已成为大湾区企业走向东盟的首选地,投资南宁成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选择。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快制造业“东融”步伐,着力精准招商、打造产业承载平台,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加快融入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体系。

一是出台鼓励政策,营造政策“洼地”。我市制定实施了《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推进工业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南府规〔2021〕5号)等扶持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大力营造政策“洼地”。比如,对新引进的生产设备投资达到一定比例且固定资产总投资达5000万元及以上的鼓励类产业项目,可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对产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在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大环境下,市级财政逐年增加现代工业发展资金预算安排,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二是加强产业对接,大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我市围绕重点发展产业编制产业链全景图,以大湾区为重点区域,成立招商工作专班,大力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我们瞄准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积极对接大湾区行业商协会及龙头企业,推动金泰克半导体存储产业研发制造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据统计,1-10月,全市共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工业项目30个,总投资116.34亿元。我们围绕瑞声科技、合众汽车、天际汽车等龙头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引入上下游企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瑞声科技自2018年落户以来,带动歌尔股份、国人通信、世纪创新等5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南宁,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自2018年以来连续成为我市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产值占全区同行业比重超过50%,我市电子信息企业超过一半来自大湾区。我们还引进食品行业龙头企业海天调味品,现已开工建设。

三是加快园区建设,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和平台。我市努力打造投资环境一流、产业集聚发展、配套设施齐全的工业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园区基础设施专项债券,增加市级财政资金安排,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和配套服务水平。规划建设东部产业新城。市人民政府于11月5日在横州市六景工业园召开了南宁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启动工作动员大会。东部产业新城是南宁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是强首府产业发展的重大平台和新空间,将打造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新增长极。目前,南宁东部产业新城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筹建工作办公室已正式成立。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以高水平规划建设东部产业新城为抓手,加快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加快引进大湾区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着力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及优势产业链,推动化工、林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提升南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全区今年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引起广泛关注,南宁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招商工作有哪些措施和成效?引进哪些大湾区投资合作项目?谢谢。

闭耕毓:

今年以来,南宁市招商引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热切关注和支持。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认真抓好疫情防控,聚焦重点产业,整合行企资源,实施精准招商,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拓宽投资合作领域,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细分行企精准对接。12个市级“行企助力转型升级”招商工作专班紧扣重点产业链,主动对接知名商协会机构,推进行业商协会与重点园区结对共建。1-11月,全市组织开展“走出去”招商推介活动181批次,其中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活动77批次。

二是搭建平台加速引进。南宁市充分利用自治区级重要活动平台,促进项目洽谈签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自治区在大湾区举办的“共享新机遇 共谋新发展——2021广西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恳谈会”、广西与广东深圳市协作工作座谈会、“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广西文化旅游推介会等活动,抢抓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重要机遇,深化与大湾区知名企业、商协会机构合作,促成白云山盈康药业广西生产基地、南方电网武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等一批项目顺利签约。市级各招商工作专班主动赴大湾区搭建平台,开展精准招商。市轻工食品产业招商工作专班、向海经济产业招商工作专班、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工作专班赴广州、深圳等地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开展电子信息、健康医疗、食品加工产业项目对接。

三是“驻点”发力,市县联动。9月,全市派出17支驻点招商小分队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重点区域集中驻点招商,其中派驻广东的小分队达12支,占比超过70%。各小分队精心策划包装项目,认真梳理目标企业,不辞劳苦,挂图作战。截至目前,大湾区驻点招商累计洽谈意向项目327个,签订产业项目13个,投资额113.26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成功引进骏东新能源基材制造项目、赢拓AI智能创新终端生产项目、高清小间距LED显示模组生产项目、南宁牛湾文化旅游岛项目、华为广西区域总部项目、百胜中国及南宁智慧供应链运营中心项目等一批大湾区企业投资项目。截至11月,“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新签约区外项目104个,总投资额1538.52亿元,其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项目39个,总投资额625.26亿元,占比达41%,大湾区依然是我市主要投资来源地。新签的项目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轻工食品、大健康、金融、物流等领域,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大湾区为重点,组织开展多场项目对接洽谈活动,积极对接产业链龙头企业、关键企业、节点项目,加快引进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的项目签约落地。

中国商报记者:南宁在大湾区建设了广西第一家“飞地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基于什么考虑?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游国贤: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飞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南宁对接融入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共建产业孵化器、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科技金融等服务平台”的要求,加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需要。二是通过“飞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充分对接挖掘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助推南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以平台为载体,围绕我市新一代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更多优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到南宁落地创业。

今年5月31日,广西第一家“飞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即南宁市-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入驻运营,运营半年多以来,协同创新中心在产业聚集、园区运营、区域推介等全面发力,并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积极搭建邕深融通渠道。协同创新中心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核心区域南山区科兴科学园,中心配套有400平方米的城市会客厅和1900多平方米的企业培育场所,可以满足25—30家科技初创企业日常办公、会议、商务洽谈等方面的需求,创新中心运营以来,经过多方对接洽谈,已入驻企业14家,入驻率70%。协调推进南宁市投促局、高新区、南宁经开区、东盟经开区、2021年东西部协作先进经验与特色产业发展培训班、湾企入桂推介会等多个南宁政府单位在湾区的招商交流活动,积极搭建起了邕深融通的创新合作渠道。

二是项目招商成效初显。依托南宁·中关村在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体系,已经建立深圳先进制造业促进会等10余条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合作渠道。通过合作洽谈、投资路演、科技企业招商等形式,累计接洽科技企业超过200家,12家企业前往南宁实地考察。已引进哲科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等9家优质企业落地南宁发展。

三是协同交流持续深化。自协调创新中心落地以来,已成功举办2021年第四届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预赛、2021年南宁中关村生态大会(第四届)暨新产品发布会等6场推介交流活动。累计邀请深圳产业企业、科技企业、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行业协会、高校联盟等1500余人参加相关路演、对接活动。为南宁市科技企业和湾区资本搭建对接平台。同时,积极与深圳乡村振兴办公室、深圳福田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政府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洽谈合作,力争集聚更多优质大湾区项目资源、人才资源、投融资本落地南宁创新发展。

下一步,南宁市科技局将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中心的聚项目、育人才、强融资效能,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努力培育引进适合我市发展的企业,人才、资本、让更多创新资源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敏: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南宁市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续进展情况。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市北部湾办联系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庞丽娜 杜佳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