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 | 解读《南宁市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

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1月12日举行解读《南宁市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黄展邦,南宁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蓝锦山,南宁市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廖绍帮,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陈小辉,南宁市气象局副局长马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解读《南宁市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2年1月12日星期三10:00

发布人:

黄展邦  南宁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蓝锦山  南宁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廖绍帮  南宁市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

陈小辉  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

马   艺  南宁市气象局副局长

主持人:

李    敏  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南宁市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已印发实施,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南宁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黄展邦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南宁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蓝锦山先生,总工程师廖绍帮先生,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陈小辉先生,南宁市气象局副局长马艺女士。

首先,请黄展邦先生作介绍。

黄展邦: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南宁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为方便公众详细了解“十四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有哪些重大项目,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今天专门召开发布会,就规划有关情况向媒体和社会公众进行解读。南宁市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是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该《规划》核心指标主要是根据《广西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南宁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与各部门关于“十四五”在应急体系建设方面的基本思路进行设定,确保地方规划与国家、自治区规划有效衔接,“上下一盘棋”。同时也结合南宁实际对部分指标进行研究确定。按照发布会安排,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规划》有关情况。

一、《规划》的出台背景和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南宁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等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自然灾害损失逐年减少、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向好,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沉着应对强降雨和台风影响,没有直接因洪涝灾害造成人员死亡,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南宁市委、政府审时度势,着眼于解决我市应急管理基础性、源头性、瓶颈性重大问题,在全区率先出台《规划》,非常必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规划》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等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提出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是我们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规划》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立足我市实际,采取坚决有力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安全发展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

第二,《规划》出台是为“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首善之地”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推进南宁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首善之地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了专门部署。

第三,《规划》出台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以完善的体系、充分的准备和有力的举措统筹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挑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市社会大局稳定。

二、《规划》的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市应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一案三制”得到有效推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有明显提升,围绕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决策支持、政务管理五大业务领域,推进符合南宁市本地特色的“智慧应急”建设,构建“四横四纵”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南宁特色应急能力体系。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监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数量持续下降,安全风险管控得到落实。市民安全素质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全面下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预防、预警、救助体系,全社会防范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的能力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方面县级以上应急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占比超过50%、灾害事故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装备达标率达到80%;安全生产方面,全市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十四五”规划值比“十三五”期统计值相比下降20%以上。防灾减灾方面,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缩短至12小时以内,主要河流控制断面洪水预警发布率达80%以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新增80个,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每年平均0.19。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

南宁市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全面提升我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水平,为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安全保障。

一是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推进落实应急管理法规建设。完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加强各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城市安全应急决策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灾害应急协调机制。实施“智慧应急”工程,开展“智慧应急”工作统筹,完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教育,加大应急救援装备配置力度,提升应急科研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

二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明确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监管执法职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责任追究体系。完善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深入推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设,组织开展各高危行业专项督查工作。强化监督管理,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强化基层安全网格建设。提高安全设防水平,严格高危行业准入标准,对高危物品、高危工艺全面实行“禁限控”,加强第三方单位对生产企业的管控能力。提升生产单位安全生产水平,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建设,实施高危行业安全技能提升行动,提高重点行业企业自动化控制与技术装备水平,推进矿山智能化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执法改革,构建完善市、县两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体系,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安全生产执法准军事化管理的标准规范,明确各级责任和执法管辖权限,建成三“统一”的“互联网+执法”系统和安全生产执法数据库。

三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建设南宁市安全体验基地。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统筹,完善防灾减灾资金保障体系,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基层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加强对已公布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动态管理,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提升公众减灾意识,开展各类应急演练与科普宣教活动,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覆盖率和应急避险演练活动开展率。规范社会救援力量管理,掌握社会救援力量基本情况,安排驻点指导,建立和完善适应南宁市应急管理社会化应急队伍的考核标准,将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社会救援团体纳入市级应急救援力量管理体系。

四、《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

结合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现状和形势,着力固根基、补短板、堵漏洞,解决应急体系建设“瓶颈”问题,其中包括: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实施“智慧应急”工程、各级指挥中心(平台)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本质安全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查扣危险物品存放场所、森林消防队伍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八桂应急先锋”志愿者队伍建设、基层应急与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智慧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应急避难场所新建改造工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综合防御能力提升工程、南宁市安全体验基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广西地震背景场观测网络项目南宁市分项目、应急产业园建设、城市内涝防汛监测信息化工程、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等22项重点工程。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坚持党对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面领导;由各县级政府依据本规划并结合所在地区实际,编制本级政府的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将重大工程项目分级负责,列入本地区重点工程项目,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规划协同配合机制,确保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举措有效落地。二是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负责本级的应急管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按年度分批次安排,保证应急管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必需投资。三是政策扶持。落实安全设备采购资金纳入企业经济核算成本政策,激励企业淘汰落后工艺装备,不断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和防护能力;按规定落实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灾防和安防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税费优惠政策;制定应急救援队伍依附企业灾害治理项目工程投标倾斜政策,减轻应急救援队伍财政供养负担;加大政府科研经费防灾与安全项目安排的比重,加大科研院所在灾害与安全方面科研力度,促进科研院所在防灾减灾科研方面释放智慧和能量。四是评估考核。县级配套制定本级规划的评估考核办法,市级配套制定督促检查和评估考核办法,督促检查每年一次。每年末将落实规划情况纳入年度应急管理或安全生产考核内容。规划期过半时全面评估一次,规划期末进行一次全面考核,编写专题评估报告或执行情况报告。

下面,我们还将就解读《规划》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

李敏:

感谢黄展邦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规划》配套提出了建设的重大项目,请问具体有哪些内容,可否详细介绍一下?

廖绍帮:

结合我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和形势,涵盖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三方面,设置了重大工程项目共22项。

一是应急管理方面设置了“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实施‘智慧应急’工程、各级指挥中心(平台)标准化建设”等共4个项目;二是安全生产方面设置了“全面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本质安全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查扣危险物品存放场所”等共4个项目;三是防灾减灾方面设置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八桂应急先锋’志愿者队伍建设、基层应急与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智慧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应急避难场所新建改造工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综合防御能力提升工程、南宁市安全体验基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广西地震背景场观测网络项目南宁市分项目、应急产业园建设、城市内涝防汛监测信息化工程、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等共14个项目。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期,市委提出了南宁市“1+3”的重点工作任务,请问《规划》对抓好城市安全作了哪些安排?

蓝锦山:

抓好城市安全,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工作,也是巩固提升广大市民群众安全感暖心工程,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要理念的具体行动,《规划》结合“智慧应急”工程实施,对“全面保障城市安全”作出总体安排。

一是强化抓手和项目载体建设,健全城市安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着力从源头上控制城市安全风险的增量,逐步减少风险存量,防范风险变量。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提升城市安全风险发现、防范、化解、管控的智能化水平。三是到2023年3月底前,初步完成对辖区内水、电、油、气等城市生命线和城市洪涝灾害的安全监测感知网络覆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并拓展至辖区内消防、交通、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公共安全,以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四是到2025年,形成机制完善覆盖全面、功能完备、业务健全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的保障能力。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十四五”期间,南宁市消防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设想?

陈小辉:

“十三五”期间,南宁市共建设消防救援站11个,占全市现有站总数的32%,依托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建设乡镇社区微型消防站72个,各城区自建微型消防站123个,依托乡镇政府、派出所、企业建成乡镇专职消防队31个,建成高危单位企业专职消防队12个,全市消防救援力量布局逐渐完善、合理。“十三五”期间也是武警消防部队集体退出现役,转隶至应急管理部门的关键期,消防救援队伍改制后更加注重消防救援队伍的建设。

“十四五”期间,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新定位,立足“全灾种、大应急”时代需求,按照“一专多能”的建队思路,建成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体,企业专职消防队、社会专业救援队、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为补充,其他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多种形式消防救援体系建设达到五个100%。

在城市消防救援主体力量建设方面,主要强化提升三项建设。一是在现有基础上强化消防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打造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城市综合体等8支专业消防救援队伍;二是优化综合应急救援智库力量,健全专家组,优化运作机制,强化会商研讨、应急响应和辅助决策,为各类应急救援提供“智库”支持;三是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消防领域领军人才、工匠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型、专业型人才的配备。

在乡村消防力量建设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全面提升乡村消防队伍建设,在全市195个微型消防站内选择58个乡镇微型消防站升级为小型消防救援站或乡镇专职消防队;二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乡镇消防队》建设标准,推动21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重点乡村旅游区建设微型消防站;三是全面铺开乡村志愿消防队建设,提升乡村地区防灭火能力。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乡村志愿消防队+乡镇专职消防队”为主体的乡村灭火救援力量体系。

在多种形式消防救援力量建设方面,主要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体,以企业专职消防队、社会专业救援队、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为补充,以公安派出所、综治中心、乡镇街道应急中心等网格力量为辅助,全面构建“1+5+N”的多种形式综合应急救援体系。

在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规划新建消防站28座,更新一批临近或超过服役期限的车辆装备,采购各类消防救援车69辆,推动相关部门完成市政消火栓、取水平台建设规划,沿邕江水域建设十座一体化泵站,使全市消防救援力量部局更加优化、完善、合理。

广西新闻网记者:请介绍一下南宁市智慧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以及在应对灾害天气对城市安全起到什么作用?

马艺:

十四五期间,南宁市气象局将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融入南宁市应急体系建设,推动气象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融合。“智慧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目标,将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智能气象观测体系;完善X波段天气雷达、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激光测风雷达组成的多源灾害监测网;建设基于5G技术和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的精准靶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预警精细到乡镇;进一步研究台风、暴雨、高温等高影响天气对城市交通、内涝、建筑工地、水电气调度等影响,建立风险预警联动机制;气象服务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实施“智慧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升气象部门智慧应急联动能力,进一步推进极端灾害性天气精密监测、预警信息快速精准发布、高影响行业及公众精细服务,气象趋利避害作用显著增强,为新时代南宁特色应急能力体系建设贡献出更优质的气象力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南宁晚报记者:刚介绍说《规划》有22项重大工程项目,请问将如何抓好保障,推进工作落实?

黄展邦:

《规划》是南宁市政府加快推进我市应急体系建设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全力确保《规划》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如期完成目标任务,提出了“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坚持党对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面领导;由各县级政府依据本规划并结合所在地区实际,编制本级政府的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将重大工程项目分级负责,列入本地区重点工程项目,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规划协同配合机制,确保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举措有效落地。二是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负责本级的应急管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按年度分批次安排,保证应急管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必需投资。三是政策扶持。落实安全设备采购资金纳入企业经济核算成本政策,激励企业淘汰落后工艺装备,不断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和防护能力;按规定落实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灾防和安防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税费优惠政策;制定应急救援队伍依附企业灾害治理项目工程投标倾斜政策,减轻应急救援队伍财政供养负担;加大政府科研经费防灾与安全项目安排的比重,加大科研院所在灾害与安全方面科研力度,促进科研院所在防灾减灾科研方面释放智慧和能量。四是评估考核。县级配套制定本级规划的评估考核办法,市级配套制定督促检查和评估考核办法,督促检查每年一次。每年末将落实规划情况纳入年度应急管理或安全生产考核内容。规划期过半时全面评估一次,规划期末进行一次全面考核,编写专题评估报告或执行情况报告。

李敏: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南宁市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冼慧莹 杜佳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