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2年10月10日(星期一)上午举行2022年南宁市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北部湾办常务副主任黄汉锋,市工信局副局长吴保民,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文斌,市投促局副局长梁庆,南宁东部产业新城筹建办副主任洪奔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2022年南宁市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2年10月10日(星期一)10:00
发布人:
黄汉锋 市北部湾办常务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吴保民 市工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李文斌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梁 庆 市投促局副局长
洪 奔 南宁东部产业新城筹建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主持人:
李 敏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宁市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北部湾办常务副主任黄汉锋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工信局副局长吴保民先生、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文斌先生、市投促局副局长梁庆先生、南宁东部产业新城筹建办副主任洪奔先生。
首先,请黄汉锋先生作介绍。
黄汉锋: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在此和大家见面。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南宁市发展向海经济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借此机会,我将就南宁市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相关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个通报。
一、工作背景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时,要求“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西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2021年11月,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发展向海经济,向海而兴、向海图强。2022年8月2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平陆运河建设动员大会上指出,平陆运河建成通航后,将使首府南宁市成为滨海城市,形成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群格局,进一步推动向海经济发展。
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部署,以及自治区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工作要求,将“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列入2022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工作任务。按照市委关于“要紧紧抓住平陆运河建设‘给南宁带来一片海’的重大历史机遇,重塑城市形态和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滨海城市”的工作部署,2022年5月,南宁市成立了市向海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向海经济各项工作,先后印发实施《南宁市向海经济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工作要点》《南宁市2022年向海经济产业招商工作方案》,向海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2022年工作措施及成效
今年以来,南宁市以向海交通建设、向海产业发展、物流通道畅通、向海科技创新、向海开放平台建设为抓手,综合施策、持续发力,推进全市向海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一是加快向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内外畅通发展基础。
在陆海联动通道建设方面,南宁至崇左城际铁路完成年度投资8.48亿元,正在开展联调联试,计划于今年11月底前投入使用;南宁至深圳高铁南宁至玉林城际铁路完成投资29.55亿元,贵南高铁南宁段完成投资23.36亿元,贵南高铁预计于2023年建成通车;南宁吴圩至上思高速公路建设加快,累计完成投资9.43亿元。目前,南宁市客货分离的“米”字型干线铁路网已基本成型,高铁实现1小时通达北钦防、2小时通达区内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4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85公里,形成了“一环七射”的网络格局,实现1小时通达市域各县(市、区),2小时通达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与港口、5小时通达全区各地级市、10小时通达邻省省会的“12510”出行时圈。在江海联通通道建设方面,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已经于今年8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计划于今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南宁港隆安港区宝塔作业区开工建设,六景港区高山作业区一期工程已获批复。目前,南宁港千吨级以上泊位数51个,吞吐能力达1893.05万吨/年,2000吨级船舶可从南宁经贵港直通粤港澳。在空港出海通道建设方面,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航空物流、南宁机场智慧空港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全面开工;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GTC)建设加快推进,南宁机场国内货站二期项目主体已经完工,预计年内竣工投入使用;南宁机场口岸查验场已通过海关验收并交付使用。
二是系统谋划向海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向海经济产业。
我们大力开展向海产业招商工作。今年以来,南宁市向海经济产业招商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额约827.06亿元。成功引进比亚迪系列项目、潮力集团铝基新材料、南国铜业南方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一批投资或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项目,为南宁市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积极抓好重点产业平台建设。按照“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的要求,规划建设南宁东部新城,主动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培育临港优势产业集群,打造面向东盟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制造基地,将南宁东部新城建设成为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目前,南宁宁达新能源汽车、多氟多20GWh锂电池、太阳纸业等一批龙头企业项目落户南宁东部新城,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造纸等为主的向海经济产业体系。我们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建设。今年1—8月,“南宁—钦州—唐山”公铁海多式联运班列累计开行524列,累计发送49054TEU。截至目前,南宁国际铁路港完成年度投资约830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3.75%,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已建成投入运营,出口监管仓已竣工验收,计划今年10月底投入使用,电商物流区、龙光东盟生鲜食品智慧港等功能区建设正加快推进;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完成年度投资约36585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1.3%。我们持续推动商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建设平陆运河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南宁牛湾文化旅游岛黄金珠宝特色街已经于2022年2月开工建设,中山路万象汇、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相继开业运营,南宁东盟文化旅游集聚区通过自治区评选。
三是着力构建跨境物流保障体系,畅通跨境产业链物流通道。
我们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保障体系建设,发挥南宁国际铁路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功能,推动实行中越跨境班列“铁路快通”模式,有效提高班列通关便利化程度,从南宁国际铁路港开至越南同登站的跨境货物班列实现“半日达”。今年1—8月,中越跨境班列累计开行216列,同比增长8.5%;新开通南宁—新德里、南宁—沙巴等6条国际货运航线,目前在飞国际货运航线13条,通往8个东盟及南亚国家;今年1—8月,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0.07万吨,同比增加29.4%,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4.53万吨,同比增加399%;机场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于5月13日正式运营,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
四是强化向海科技创新,集聚向海发展强劲动能。
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方面,南宁—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自运营以来累计入孵企业44家,其中23家企业已落地南宁。南宁·中关村累计引进创新项目35家,聚集创新主体525家。科技研究中心建设方面,今年1—8月,全市新增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2家,广西船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自治区级高层次创新平台认定。支持企业联合广西民族大学在高新区建设广西海洋生物资源产业化技术研究院,引进广西百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创新药物研发食蟹猴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心。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方面,五象孵化器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证,吸引124家从事跨境贸易业务的企业进驻,引进22名港澳台英才到桂工作;建立海外引智工作站21个,累计引进海内外桂籍杰出人才42人;资助“邕江计划”项目24个,新认定高层次人才962人。
五是加强向海开放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南宁渠道”功能。
我们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区建设。率先实现了“三个首”—即全国首趟国际货运班列从南宁出发、广西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在南宁签发、全国首家RCEP经核准出口商在南宁认定;成立南宁市RCEP商协会联络机制,累计吸纳海内外商协会共47家,并在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首次设置了RCEP商协会专区。我们推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提速发展。实施国家改革试点任务91项,形成28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项创新成果获推荐上报商务部。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56个,已竣工44个,浪潮集团东盟运营总部、云创谷等一批在建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中国—东盟金融城年内新增入驻金融机构(企业)91家,累计共入驻376家;落地推广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等5项试点政策,今年1—8月,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107.38亿元,同比增长176.48%。我们加快建设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今年1—8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09.58亿元,同比增长10.17%;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4个,项目总投资约33.85亿元;南宁空港国际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投入使用。我们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平台。推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顺利开园,累计入园企业超60家;加快广西新外贸孵化基地建设,吸引了103家企业入驻;持续推动Shopee(虾皮)东盟跨境电商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今年1—8月,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82.46亿元,同比增长131.4%;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449.5亿元,占全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2%。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高质量实施RCEP和建设平陆运河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向海经济。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推动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建设。加快制定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加大跨境产业链招商力度,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落地。推动南宁高铁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推进南宁国际铁路港建设运营,进一步构建“通、快、稳”的跨境物流服务保障体系。
第二,规划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滨海城市。借助平陆运河开工建设的契机,重塑南宁城市形态和优化产业布局,突出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强空间规划、产业集聚、金融开放、物流商贸等能力建设,合理布局教育医疗资源,建设高效便捷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东部新城与主城区、武鸣副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南部科创新城的整体联动发展,实现港产城深度融合、一主四副协调发展。
第三,积极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依托平陆运河入河口区位优势,推进平陆运河沿线及周边各主要城镇、港口、开发区联动,推动产业沿平陆运河向南梯度布局,形成梯次分布、链式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发展带,促进地区产业生态共生与同步进化,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第四,加强向海网络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自治区加快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加快南深高铁南宁至玉林段、贵南高铁建设。推进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项目建设。加快南宁港整体建设发展,推进伶俐、甘棠、平塘等综合港区建设。推动南宁港与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联动发展,规划建设南宁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
第五,进一步夯实向海经济产业基础。一是抓好向海产业招商。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金属及化工新材料、铝精深加工等千亿元产业开展向海产业招商,积极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落地。二是加快重点平台和园区建设。加快南宁东部新城规划建设,推动综合保税区二期建设,持续推进高新区、经开区、广西—东盟经开区等园区建设。三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比亚迪电池、潮力铝基新材料、太阳纸业、南国铜业等一批大体量投资项目建成投产。
第六,稳步推进向海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南宁—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运营。加快建设创新药物研发食蟹猴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心。建立完善向海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
第七,推动向海开放平台提质升级。推动向海开放平台联动发展,持续高质量实施RCEP,高标准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扎实推进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重点平台建设。
以上就是南宁市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有关工作情况通报的全部内容。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南宁市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
李敏:
感谢黄汉锋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中新社记者:产业是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我市在推动向海经济制造业发展中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吴保民:
今年以来,我市全方位实施向海发展战略,把加快产业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作为发展向海经济的关键核心来抓,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今年1-7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8.9%,总量、增速均居全区第一,增速创近10年来新高。
一是强化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工业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坚定“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狠抓“双百双新”重大项目,完善市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工作机制,突出抓好百亿项目对接服务,全市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在库项目60个,数量全区第一。统筹推进项目开工,成立重点项目工作专班,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今年1-7月共开工工业项目217个,入库项目309个。其中比亚迪45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29天,太阳纸业项目从对接洽谈到落地开工仅用时60天,刷新我市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开工速度的新纪录。加快项目建设投产,玉柴芯蓝、海天蚝油、泰克半导体等一批项目实现投产,形成工业增长新增量。
二是强化招大引强推进全产业链招商。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金属及化工新材料等六大千亿元产业,围绕头部企业招大引强,今年1-7月新签约5000万以上工业项目125个,投资额1053.4亿元,引进了比亚迪、太阳纸业、潮力铝业、南国铜业等投资或产值超百亿元工业项目。特别是比亚迪系列项目落户,南宁市将成为比亚迪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南宁市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已经打下较好的产业基础,产业链集聚效应正初步显现。
三是强化园区建设夯实产业承载平台。始终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努力打造投资环境一流、产业集聚发展、配套设施齐全的工业园区。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大会战。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今年以来共19个项目获得园区专项债37.52亿元,发债金额位列全区第一。推进标准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今年1-7月推进建设7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成一批道路、管网、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推动东部新城建设。加强东部新城筹建、规划、开发建设和重点项目引进,目前布局了比亚迪电池、多氟多电池、合众新能源汽车、太阳纸业、潮力铝业等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造纸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我们要把东部新城建设成为辐射南宁都市圈、联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东融战略承载区、先进制造业新阵地、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奋力抢抓平陆运河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持续补链强链延链,推动重点产业集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金属及化工新材料、铝精深加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6大千亿元产业,着力打造“大湾区-南宁-东盟”为主轴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向海而兴、向海图强。
南宁广播电视台记者:今年以来,南宁市在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推动向海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进展?谢谢。
李文斌:
近年来,南宁市持续完善向海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建设陆海联动、江海联动、空港出海通道和多式联运物流通道,不断抢抓向海经济发展。陆海联动通道方面,开工建设了南湛高速、南玉高速、六宾高速、横县至钦州港高速公路以及贵南高铁、南深高铁南宁至玉林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江海联通通道方面,加快推动南宁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等航道、通航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结合自治区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建设,以及金鸡滩二线船闸工程、百龙滩船闸扩能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形成通江达海的新通道。空港出海通道方面,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南宁至崇左城际铁路、新江至扶绥一级路等一批集疏运项目即将建设投入使用,全力打造公铁空联运的区域航空枢纽。南宁机场货站二期、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第二跑道)项目、南宁机场T3航站楼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多式联运物流通道方面,持续培育开辟以南宁为中心,联系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方向的水铁联运线路。“南宁—钦州港”货运班列自2021年8月底开行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发送808列,累计发送76870集装箱。近期即将开行南宁—广州货运班列,重点打通粤港澳大湾区经南宁至东南亚的运输通道,将南宁打造为衔接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南半岛、西部陆海新通道及欧亚大陆的枢纽节点城市。
下一步,南宁市将抢抓平陆运河建设对南宁市向海发展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的战略,加快南宁市港口码头及集航运体系规划建设,完善公铁空水海综合交通网络和综合运输体系,推动南宁港与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联动发展,实现通江达海,促进南宁市陆域资源要素加速向海汇集,进一步推动向海经济发展。
广西日报记者:南宁市今年在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方向和新的机遇?在向海经济的产业招商方面有哪些亮点和成效?举办了哪些重要活动?谢谢。
梁庆:
今年,南宁市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金属及化工新材料、铝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林产品及高端家具家居、食品加工六大千亿产业开展精准招商。
产业发展的机遇有三方面:
首先是国家先后在南宁设立了自贸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东盟金融城、中国—东盟信息港、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多个开放平台,这些国家级平台在促进我市产业升级、科技提升、绿色发展、税收减免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着力聚要素、优环境、增活力,持续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其次是中国—东盟跨境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对东盟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加快形成以南宁等城市为中心的跨境产业分布和产业转移梯度,想方设法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南宁。由于南宁和越南等东盟国家的产业互补性强,与越南跨境产业链发展已初具规模,南宁市正大力推动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电子信息作为跨境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重点产业,2021年南宁对越南的进出口额占南宁对东盟国家进出口总额的37%,拥有电子信息等中越产业链企业上百家,未来,南宁还将与东盟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及向海发展中发挥更大价值。
第三是抢抓平陆运河的开建契机,大力推进东部新城的建设,依托这个港产新城,着力培育“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金属新材料等产业,重塑城市形态,优化产业布局,借助平陆运河“通江达海”的东风,将南宁打造成有效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的投资热土。
今年以来,市投促局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南宁推动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开工建设平陆运河和抢占新能源汽车新赛道的三个重大发展机遇,全力以赴开展“项目为王”产业链及六大千亿元产业精准招商。根据《南宁市2022年向海经济产业招商工作方案》,市投资促进局积极推进向海经济产业招商,加快重点产业集聚。截至目前,全市“项目为王”新签5000万以上项目221个,总投资额1734.91亿元。其中新签向海经济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额827.06亿元。南宁市聚焦向海经济的产业龙头及项目引进,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与比亚迪签署70GWh电池、3万吨碳酸锂、汽车综合试车场等多个项目。集中引进了太阳纸业、南方有色金属新材料、潮力铝业、金属网格触控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业项目。
坚持高端引领、“链主”带动、协同发展,我们积极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一新赛道,不断对接企业,组织重要活动,促成项目落地。8月23-24日,我们成功举办了南宁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招商推介活动,邀请到包括比亚迪在内的78家重点供应商共125名企业家参与,现场签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4个,总投资195.63亿元。期间还举办了南宁市投资咨询会、市领导会见比亚迪高层及核心供应商、安排客商实地投资考察等系列高效务实的投资促进活动。
在上个月刚结束的第19届东博会期间,南宁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6个、总投资400.35亿元。其中,南宁市级层面签约项目19个,投资额120.98亿元;自治区层面签约项目3个,投资额167.15亿元。其他各类论坛及活动签约24个。
接下来,我们会紧紧抓住每一次招商活动的契机,收集企业和意向项目信息,深挖投资机会与合作潜力,积极与每一家企业保持对接,积极回访参会企业,力促企业形成投资意愿,力争将意向项目转化为落地项目。
南宁日报记者:南宁东部新城如何借助平陆运河的枢纽优势发展“港产城海”、向海经济?依托这个优势,下一步我们有何配套规划或引进项目,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培育新动能等。谢谢。
洪奔:
首先,在借助平陆运河的枢纽优势发展“港产城海”、向海经济这一块,我们主要是依托平陆运河,加强向海开放国际合作,把开放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利用东盟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资源和市场,拓展经贸往来合作,形成“南宁零部件+东盟组装+全球销售”及“东盟原材料-南宁加工-全国/全球销售”的双向跨境产业链条。具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立足区位优势,下大力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以“整车带动配套,配套促进整车”为发展理念,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及相关零部件产业。目前,比亚迪电池、南宁宁达新能源整车、多氟多电池等一批龙头企业项目已落户伶俐工业园,并逐步在形成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
二是充分发挥平陆运河联通西江黄金水道和北部湾港的水运优势,激发江的活力,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主要是锂电池关键性材料生产及先进金属制造加工,像六景碳酸锂项目、与伶俐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产业链互补,而潮力再生铝产业园则与南宁铝精密加工产业园、铝铸造产业园、千亿铝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形成联动。通过延伸发展基础新材料产业,打造沿江新材料产业基地。
三是以高端化、绿色化为引领,大力发展以化纤、医药中间体为核心临港化工产业。主要是通过市内补链延链,补齐产业短板、市外联动周边,像钦州石化产业园等,开展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延伸发展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医药中间体等化工新材料产业。
其次,在依托平陆运河的枢纽优势,我们有何配套规划或引进项目,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培育新动能方面。主要有三个考虑:
一是依托平陆运河的枢纽优势进一步优化空间规划与产业规划,使系列规划更具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同步加快推进交通、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垃圾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对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优先引导在土地储备库中选址布局,以缩短落户项目的洽谈、建设、投产的时间,努力跑出南宁加速度。
二是依照发展“港产城海”、向海经济的核心定位,发挥在平陆运河起点的突出优势,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主动建设和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培育临港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区。
三是全方位全流程做好新项目招商和现有企业发展服务工作,合理引导区域内的低效企业进行招商盘活、引资引技升级、加大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让这片具有独特区位发展优势的热土越来越红火。
李敏: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市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