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2年12月8日举行南宁市抓项目、扩投资,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卢晴,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胜,南宁市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辉,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李鹏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李敏主持。
南宁市抓项目、扩投资,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2年12月8日(星期四)10:00
发布人:
卢 晴 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 胜 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黄 辉 南宁市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 鹏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
主持人:
李 敏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
李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卢晴女士,请她为大家介绍南宁市抓项目、扩投资,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胜先生,市投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辉先生,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李鹏先生。
首先,请卢晴女士作介绍。
卢晴: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和媒体的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南宁市工业发展、工业项目、工业投资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今年以来,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始终把工业振兴作为加快南宁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资源要素向工业集聚,切实把“项目为王”落实到工业发展全过程,突出招大引强,狠抓工业投资,着力抢占产业转型新领域、新赛道,全市上下形成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今年1-10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4.1%,增速创近21年新高,增速和总量位居全区第一。1-11月,新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82个、投资额1314.6亿元,引进了比亚迪等一批百亿项目。可以说,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发展动能不断集聚,重点产业链加速形成,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新突破。
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形成抓工业、促项目的强大合力。市委、市政府立足首府实际,明确要求举全市之力狠抓工业,加快资源要素向工业集聚,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成立“项目为王”总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实行“两榜、两挂钩、一问责”督战考评制度,顶格协调、调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钩联系服务重点项目,同时明确了市、县两级一把手抓产业、抓项目的责任体系。成立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大会战工作指挥部和重大任务落实专班,从全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重大产业项目服务,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投入项目建设,形成了推动工业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是着力招大引强,实现从“招企业”向“引产业”转变。结合跨境产业链和平陆运河经济带的构建,强化产业谋划,将新能源、电子信息、金属及化工新材料等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进一步理清了思路,锚定了主攻方向。特别是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核心产业、牵引性产业来抓,谋划了一批产业链补链强链项目,瞄准头部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通过做深做细项目分析,夜以继日对接谈判,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引进了一批百亿项目,总投资达800亿元,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千亿元以上产值。特别是比亚迪系列项目的引进,形成了龙头带动的集聚效应,抢占了新能源“新赛道”,具备了建设面向东盟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的有利条件。目前,我市正在抓紧和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重大项目洽谈,这些项目落地后,将加快形成千亿产业链。
三是狠抓重大项目,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出台“项目为王”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实行项目库长制,坚持一个重大项目一个工作专班,帮助落地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林、能评、环评、标厂建设、生活配套等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投产。今年1-10月共开工工业项目312个,入库项目398个,百亿项目开工数量超过前三年总和。比亚迪电池邕宁项目今年4月签约落地,9月底投产,比原计划提前7个月;东盟项目于11月中旬部分生产线投产,明年3月将全部投产;伶俐项目将于明年2月底通线。抓好“双百双新”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在库项目60个,数量全区第一。持续推进“千企技改”工程,支持工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实施全方位技术改造,1-11月我市“千企技改”工程在库项目253项,数量全区第一。
四是强化要素支撑,打好项目保障的“组合拳”。强化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33条政策和19条接续政策及自治区和我市一揽子具体举措,出台一季度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安排工业援企纾困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稳定工业发展。强化资金支持,共30个项目获得自治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专项债券额度50.1亿元,发债金额位列全区第一;成立总规模200亿元的南宁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母基金。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大会战,发挥产投、城投等国有平台公司作用,通过PPP方式加快建设伶俐工业园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园、六景工业园区临港新材料产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工业用地的供应力度,截至11月底,全市工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获批总面积959.49公顷,同比增长52%;市本级工业用地成交面积6153亩,同比增长136%。做好用工保障,调动市直部门、各县(市、区)、开发区、学校以及社会力量,帮助比亚迪等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问题,截至目前,共帮助比亚迪(南宁)项目完成招工超过1万人。
接下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抓当前中央赋予广西和南宁的新定位新使命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落实国家重大政策部署,持续发挥南宁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作用,坚持抓项目、调结构、促转型,加快补齐工业发展短板,坚定信心、趁势而上,奋力在产业发展新赛道上跑出工业“加速度”,加快打造万亿产业规模。
一是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特色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全力打造新能源、电子信息、金属及化工新材料、铝精深加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千亿元产业集群。围绕新能源和新材料加速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二是加快打造跨境产业链。抢抓平陆运河建设、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快规划建设东部新城,重点发展新能源、精细化工、金属新材料等“大进大出”临港产业,积极打造平陆运河经济带,吸引东部产业梯次转移,构建适合企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产业生态,打造承接国内、衔接东盟的跨境产业链,实现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三是坚持“项目为王”。做好重大项目的谋划、调度和推进,加快比亚迪、太阳纸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围绕项目关键环节抓好用地、用林、用能、用人等要素保障,服务企业和项目尽快形成投资实物量。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推进标准厂房以及医院、学校、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园区功能,为园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以项目大突破带动发展大提升。四是紧盯“链主”企业招大引强。完善“市抓百亿、县抓十亿”招商工作机制,围绕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深入开展精准招商,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在南宁落地,提高本地配套率,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我就简要介绍到这里。下面,我和相关部门同志就本次发布会的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
李敏:
感谢卢晴女士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广西日报记者:今年南宁市落地了多项重大工业项目,请问南宁市采取了什么措施推动项目快落地快见效?谢谢。
卢晴:
今年以来,我市抢抓产业转型新领域、新赛道,坚持把抓产业项目招商、落地和服务作为主攻方向,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主动出击,靠前服务,推动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建设跑出“加速度”。
一是凝心聚力引产业。建立工业项目策划工作机制,开展产业链梳理,将新能源、电子信息、金属及化工新材料等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谋划产业链补链强链项目,开展精准招商。通过对项目进行细致分析,以及和项目业主对接谈判,攻坚克难了一批重大问题,推动了比亚迪电池、太阳纸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其中,太阳纸业项目从对接洽谈到落地开工仅用时60天;比亚迪电池系列5个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不到3个月,其中青秀区电池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6天,刷新了南宁市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开工速度的新纪录。
二是完善机制优环境。今年,我市在组织领导、人员安排、政策引领等方面对项目建设的投入达到了新高度。印发实施“项目为王”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压紧压实各方抓项目建设的主体责任。实施市、县两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机制,市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重大项目推进专班班长,组织部门从全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重大产业项目服务工作专班,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帮助落地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同时深入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大会战,确保园区的基础建设以及各项生产要素及时配置到位,形成了推动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南宁比亚迪系列项目成为比亚迪在国内多个基地中建设速度最快的项目,太阳纸业、多氟多等一批重大项目也先后投产。许多头部企业都为南宁市的投资环境和政府服务点赞。
三是靶向攻坚推项目。实行市、县分级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紧盯重点,挂图作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跟进研究,一户企业一户企业对接服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项目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快速推进。对于新落地项目,积极推动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帮助落地企业协调用地、用林指标、能评环评问题,督促标厂交付和水电气、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项目建设能开尽开、能早尽早。对于在建项目,重点协调解决设备调试、配套工程、竣工验收、证照办理、供需衔接、人员培训等问题,全力推进项目提前投产。今年以来,南宁市投产“双百”项目3个,总投资162亿元;在建“双百”项目8个,总投资589亿元;拟建“双百”项目11个,总投资97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策划产业链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全产业链精准招商,继续引进一批龙头项目;同时强化要素保障,抓好重点项目服务和调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中国网记者: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工作作了重大部署,对拉动投资具有重要作用,南宁市对此开展过哪些工作?谢谢。
黄胜:
我市高度重视扩大有效投资相关工作,充分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积极政策,加强资金保障,强化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支撑。截至今年11月,我市共有5个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获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基金),申请额度20.5亿元。为有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提升使用效益,我市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聚焦工业项目储备。我市紧紧围绕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布局和“十四五”规划发展方向,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建工业项目分库,加强工业项目储备。通过跨部门联合、集中评审项目方式,扎实提升储备项目质量,截至2022年11月,我市工业项目分库在库项目1046个,涉及项目总投资约3720亿元。
二是建立项目协调机制。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落地实施,我市比照自治区建立协调机制,制定印发《南宁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签约投放项目推进责任制方案》。该方案实施基金项目全周期管理,协调统筹推进全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申报签约投放工作,着力破解要素保障、手续办理问题,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用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
三是做好项目调度工作。针对已获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分别实行一周一调度工作机制,及时跟踪项目推进情况,督促推进滞后项目加快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协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建设。
下一步,我市继续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积极政策,严格规范项目管理,充分发挥项目推进协调机制作用,有效推进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助力我市经济提质发展。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今年南宁市开展了“项目为王”招商活动以助力抓项目、扩投资,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项目为王”招商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谢谢。
黄辉:
今年1月,我市印发了“项目为王”招商工作方案,设立了16个产业链招商工作队深入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涵盖新能源、金属及化工新材料、铝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重点工业产业链。各工作队按照“队长、副队长由市四家班子相关领导担任,行业主管部门为牵头单位,牵头单位的党政一把手为联络员”的模式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招商。今年1-11月,全市“项目为王”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82个,投资额1314.58亿元,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6个,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项目为王”招商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锚定重点产业,高位推动精准招商。坚持以产业链思维引领工作,突出“一把手”招商示范作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推动引进产业链头部企业、关键项目,亲自挂帅出征,拜访、对接、推进重点项目落地。今年以来,我市引进了世界500强比亚迪,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布局5个合作项目,其中投资245亿元建设70GWh动力电池和新型电池等3个项目均已开工;传统优势工业签约投资额200亿元太阳纸业项目;新材料产业签约投资额154亿元南方有色金属项目;铝精深加工产业签约潮力项目,投资额共67亿元。这一批百亿重大项目总投资达800亿元,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千亿以上产值。
二是创新招商方式,多元化开展工业招商。以商招商方面,今年8月举办南宁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招商推介活动,邀请到包括比亚迪在内的78家重点供应商共125名企业家参会,会后梳理意向投资企业22家并开展回访对接工作。资本招商方面,以市场化方式运作“1+N”母子基金,通过国有资本撬动企业投资,推动签约诺方储能、博盛新材料、瑞福锂业、卓能新能源电池等一批产业链项目。
三是加大政策引导,增强要素保障。开展“招商引资政策落实年”活动,争取自治区重点项目及技改扶持、园区专项债券、“桂惠贷”等资金支持,落实市级现代工业发展资金、工业援企纾困专项资金,帮扶企业推进项目。出台专项激励政策,对引进重大工业项目的中介机构、中介个人,按标准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下一步,将围绕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分析研究,开展强链补链精准招商,强化产业基金招商、中介招商、市场化招商等创新招商方式,探索飞地招商和信息化招商,不断健全工作机制,紧盯在谈项目,落实项目落地保障服务,进一步促进“项目为王”招商工作取得更多成果,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南国早报记者:今年以来,南宁市快速落地了多个重大项目。请问南宁市采取了什么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措施有效推动了重大工业项目落地?谢谢。
李鹏:
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方面,以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指标保障、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优化审批服务、推进工业用地出让成交5个方面为抓手,力促重大工业项目落地。
一、梳理项目清单、加强业务指导,超前服务项目
一是实行清单管理,及时梳理 “双百双新”、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等清单,精准把握提前介入用地保障工作的重点。二是建立用地报批服务保障机制,成立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服务小组,通过加强各阶段联动管理,及时有效指导我市重大工业项目用地报批工作。三是在重大项目初期提前介入,召开专题推进会,采用倒排进度法以50天内为时限开展用地报批倒排工作,为促进项目快速落地做好充分准备。
二、优化阶段工作、压缩审批时限,加速土地出让
一是在用地指标保障阶段,实行市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核销制,2022年1-11月,落实工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701.43公顷,同比增长76.69%,有力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二是在项目前期阶段,巧用各法定工作阶段公示时间间隙,在公示期间同步开展调查评估等,在征地期间同步落实指标保障等工作的方法,为项目提速办理用地报批手续。三是在项目审查阶段,实行预审查制度,将项目预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告知各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提高项目在正式上报的报件质量,缩短审查时限。同时,对重大工业项目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对符合审查要求的项目即到即办、应审尽审,将审查时限从14个工作日基础上再压减10%。2022年1-11月,全市取得工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批复共达56宗,获批总面积959.49公顷,较去年同比增长52%,为智能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场项目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提供了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四是在土地出让阶段,我市不断提高工业用地的供应效率,综合运用“弹性年期”、“先租后让”、“长期租赁”、引进创新型产业用地等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确保每年南宁市本级出让的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占出让总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例达30%以上。2022年1-11月,我市(市本级不含武鸣区)工业用地成交面积6153亩,提前并超额完成今年工作目标的198%,比2021年同期增加3544亩,同比增长136%,有力保障了伶俐工业园区45GWH新能源电池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顺利落地。
通过上述有力举措,为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做强了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接下来,将持续紧盯加大工业投资工作目标,紧密围绕工业用地需求,持续为重大工业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用地保障服务。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李敏: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市工信局联系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黄登
值班编审:卢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