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共生二十载 镶钻成冠看今朝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简文湘

金秋,绿城南宁,草木葱郁,生机勃发。

承载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共赢梦想的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9月16日至19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开放发展,引领区域经济增长迈上新台阶。

山海相挽,二十年和合共生;共赢共享,二十年镶钻成冠。

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增进交流……20年来,东博会和峰会搭建了中国与东盟在多个领域的协调合作机制,11国携手并肩向未来,加快推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注入澎湃动力。

2003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揭开了双方友好关系的新篇章。

高楼林立的中国—东盟金融城。尹庆南 摄

在这次会议上,中方倡议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作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具体行动,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并写入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2004年,首届东博会和峰会成功举办并永久落户南宁。

20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始终坚持共办共赢共享理念,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突出代言工商特色,为各国企业创享商机,为区域民众带来福祉。通过这个国际盛会,中国和东盟各国共襄合作盛举,共筑互赢平台,合作共赢之花绚丽绽放。

第20届东博会和峰会即将在广西南宁举办。记者 唐典胜 摄

东博会和峰会受到中国和东盟10国的高度重视,成为11国领导人友好交流、增进政治互信的高层对话平台。双方领导人通过开幕大会演讲、双边多边会见、纪念活动等,不断增强共同意志、协调共同行动,推动双方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据统计,前19届东博会和峰会共有182位中外领导人、3800多位部长级贵宾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2017年9月12日,文莱国家领导人与中国企业CEO圆桌对话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围绕“促进中文经贸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这一主题,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与中国企业家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

2017年,9月12日文莱国家领导人与中国企业CEO圆桌对话会在南宁举办,对话会以“促进中文经贸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为主题。记者 邓昶 摄

至今,峰会框架下东盟国家领导人与中国企业CEO圆桌对话会已成功举办14届,14位东盟国家领导人、112位部长级领导、数百位企业家出席,凝聚了重大项目建设合作的共识,促成中国企业与东盟国家达成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推动双边经贸合作项目逾400亿美元。

2023年4月3日至4日,来自东南亚、南亚、中亚、拉美的34位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走进广西,参观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记者 冯耀华 摄

东博会和峰会采取“政府搭台、经济唱戏”模式,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共同推进,搭建了多领域友好合作的桥梁。1—19届东博会和峰会累计举办300多场部长级高层论坛,覆盖经贸、产能、港口、金融、海关、质检、农业、矿业、建筑、统计、标准化等40多个重点领域,带动合作机制落地,促成重大战略实施,发表《南宁宣言》等近百份重要文件,形成中国—东盟合作独特的“南宁渠道”。

在中国和东盟10国的携手推动下,东博会和峰会成为服务中国—东盟乃至RCEP和“一带一路”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功实现了“10+1>11”的目标。

20年来,东博会和峰会秉承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宗旨,着力提升经贸促进功能,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1.0版升级到2.0版,向着3.0版大踏步迈进。

北部湾港钦州港区集装箱码头。自治区交通厅运河办供图

据统计,1—19届东博会共有40多个国家的110多万名中外客商参展参会;历届峰会累计举办200多场经贸活动,1万多位中外企业代表参会。

9月14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各大展厅已经盛装以待,准备喜迎八方来客。与东博会举办初期的单一产品贸易不同,如今的东博会,已实现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产业对接、次区域合作等多领域覆盖。

第20届东博会展区,一家沉香制品商家在越南展馆布展。南国早报记者 游拥军 尹世斌 摄

在东博会和峰会的持续推动下,中国与东盟在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上不断升级,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在商品贸易上,东盟展品从初级农产品向深加工精品升级;中国展品从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展示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领域新商机,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的风向标。

在投资合作上,中国向东盟国家的投资,已从基础设施、承包工程向高铁、北斗卫星、高端装备制造升级。

在服务贸易上,双方金融合作已从传统金融服务向跨境人民币结算、互联网金融升级;科技合作从适用技术向大数据、大健康等新技术升级;物流合作从传统模式向多式联运升级。

2022年9月16日,时任马来西亚总理伊斯迈尔在第19届东博会和峰会开幕大会作视频致辞时说:“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加强中国—东盟经济往来的重要平台。”

印尼雅万高铁、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随着一条条新公路铁路建成通车、一个个港口升级改造,不断增强的物流聚集辐射力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按下发展快进键。

动车组在雅万高铁线路上飞驰。来源:中国铁路

20年来,东博会和峰会积极促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批重大战略落地实施,促成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等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据统计,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753.4亿美元,双向累计投资额从2002年30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10月的超3400亿美元,增长超过11倍。2021年,中国和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23年4月3日,陆海新通道跨境铁公联运班列(重庆—瑞丽—缅甸)首发班列在重庆江津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发车。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从第11届东博会起,中国—东盟博览会设特邀合作伙伴,邀请中国和东盟以外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担任特邀合作伙伴,推动“一带”与“一路”的有机衔接,从服务“10+1”合作向服务RCEP合作及共建“一带一路”拓展,推动中国和东盟与区域外国家更多交流,创造更多商机,使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成功典范。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时指出:“我们要促进青年、智库、议会、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的友好交流,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增进人民了解和友谊。”

2023年5月6日,“潮起三月三·丝路共交响”中国—东盟经典民歌交响音乐会奏响中国—东盟友谊华章。记者 徐天保 摄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人文相亲,双方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是守望相助的好邻居、肝胆相照的好朋友、携手发展的好伙伴。

“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合作。”2022年9月16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第19届东博会和峰会开幕大会的视频致辞上表示。

9月14日,第7届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在广西防城港开幕。中国与东盟10国的相关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中国—东盟中医药产业发展大计,促进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国际合作。

2023年9月14日,第7届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在防城港市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防城港日报记者 韦荣合 摄

20年来,作为中国—东盟重要的合作平台,东博会为双方共建友好家园不断发挥平台优势的同时,也见证了双方在人文、旅游、智库、媒体、体育、妇女、青年等多领域合作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

在科技合作上,中国与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9个东盟国家分别建立了政府间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技术转移协作网络覆盖东盟10国,成员数超过2800家。

7月30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图为开幕式现场举行产业转移合作签约仪式。记者 黄克 摄

在教育上,中国和东盟互派留学生人数超过20万人;中国高校开设了东盟10国官方语言专业,东盟国家建设了42所孔子学院和39所孔子学堂。

2023年9月6日,随着52名来自泰国和越南留学生的顺利报到,广西外国语学院陆续迎来了近200名留学生入校学习和深造。学校供图

在卫生健康上,东博会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成为中国和东盟卫生合作的重要机制。在东博会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等机制落地。

中国—东盟青年营、中国(广西)—东盟青年手拉手、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交流……通过举办系列中国—东盟交流活动,让青年们的心越拉越近。自2002年起,中国累计向东盟国家派遣了200多名青年志愿者。

7月,2023年中国(广西)—东盟青年手拉手活动在桂林举办,近200名中国与东盟国家青年代表参加活动。图为青年代表在灵渠博物院参观体验。记者 黄静 摄

在东博会和峰会的助力下,如今,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20年来,广西举全区之力承办东博会和峰会,这一国际盛会又反过来成为广西经济开放发展最强劲的“助推器”。东博会举办的20年,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20年。在东博会和峰会的助力下,广西从中国西南边陲一跃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在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

2011年,第8届东博会期间,在中马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国和马来西亚签订了钦州产业园区、关丹产业园区的国家级合作项目,开创了中马“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2012年4月1日,中马钦州产业园在广西北部湾畔启动建设。经过11年的发展,如今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马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签约落户项目超过200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一角。记者 徐天保 康安 摄

东博会推动并见证了广西与文莱的合作历程。在2014年第11届东博会上,文莱政府与中国广西正式签署《文莱—广西经济走廊经贸合作谅解备忘录》;2015年第12届东博会,文莱交通部与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2016年第13届东博会,广西与文莱签署了包括摩拉港合作在内的5项合作协议。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于2017年开始参与文莱摩拉港的建设运营,着力打造广西—文莱经济走廊旗舰项目。

广西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走向全球。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 摄

20年来,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2004年到2022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了30多倍;广西与东盟双边投资合作企业及机构超过1200家,其中东盟国家累计在广西投资设立外资企业达到335家,涉及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多个领域。在东博会和峰会的带动下,广西与东盟各国多领域合作“全面开花”、成绩斐然: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的金融机构超过300家;中国—东盟经贸中心入驻文莱、柬埔寨、印尼、缅甸等9个国家近40家机构;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共6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了总领事馆;广西与东盟国家缔结了59对友城,居全国第一……

2023南宁国际友城进东博展区。记者 黎伊玮 刘冬莲 摄

从2004年到2023年,东博会和峰会走过“黄金十年”,经过“钻石十年”。在“镶钻成冠”的新未来,在中国和东盟10国的携手推动下,东博会和峰会将朝着成为中国—东盟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层对话新机制、中国—东盟制度型开放的先行先试公共产品、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全方位合作的首要渠道、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创享商机的最佳平台、中国—东盟和合共生建家园的超级符号5大目标,快马加鞭,健步前行!

2023年9月7日晚,南宁市民族大道、五象新区等处的沿街高楼纷纷打出东博会和峰会主题标语,喜迎盛会到来。记者 周军 摄

报纸版面截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