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媛)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休闲长廊映入眼帘,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直通村落,波光粼粼的湖水清澈干净,丰富多彩的文化墙引人注目……这个被绿水青山环抱的小村落就是刘圩村罗坡。近年来,青秀区刘圩镇刘圩村通过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促进乡村自治、德治、法治的有机融合,让村民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让村规民约成为凝聚群众力量,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村规民约的有效落实,约出了乡风文明新气象、约出了乡村治理的大作用。
刘圩村罗坡。记者 王媛 摄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助推基层移风易俗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刘圩村通过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深入群众共商起草。再经多方审核、把关,确保村规民约合法、合情、合理。最终经过村民代表表决,修订完善了《刘圩镇刘圩村村规民约》。
《刘圩镇刘圩村村规民约》。记者 王媛 摄
修订后的刘圩村村规民约,强调遵纪守法、维护秩序等内容,对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文明丧葬祭扫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规定,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村民。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后张贴到各村屯,还通过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切实推动村规民约入脑入心。刘圩村党委书记刘善文说:“村规民约制定后,村里红白喜事也不大操大办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环境卫生也更加干净整洁了。”
村规民约“绘”上墙。记者 王媛 摄
时代在发展,村规民约也要与时俱进。对于如何践行垃圾分类,在征得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下,刘圩村召开村民会议,将生活垃圾分类规定纳入新的村规民约。刘圩村党委副书记刘钟聘表示,“自从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后,村民都会将垃圾分类投放,村里的整体环境有了极大提升。”刘圩村通过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充分调动村民们主动参与到村规民约的修订过程中,以自我约束、相互监督为出发点,以齐抓共管、人人遵规守约为落脚点,形成了邻里和睦、村庄秀丽、乡风文明的良好局面。
践行村规民约 共建美丽家园
走进刘圩村,绿水青山、阡陌有序、稼穑井然,好一幅村净景美的新农村画卷。村里的变化得益于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实施,村规民约让村民的行为有了规范,让乡村治理更有效果,村庄更美丽,村民生活也更幸福。文明新风吹,乡村气象新。为切实做好村里环境卫生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刘圩村将相关内容写入村规民约。针对村庄内一些地方存在的脏乱差、私搭乱建等问题,村里不定时组织村干部、保洁员、村民一起整治村庄内环境卫生,清理房前屋后和道路两侧杂物,同时深入开展“三清三拆”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有效遏止了乱搭乱建之风,村庄环境焕然一新。还将空闲的土地进行农村“三微”打造(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为村民营造出优美整洁的人居环境。
休闲长廊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记者 王媛 摄
制定村规民约,调动起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建设文明乡村的积极性。除了看得见的环境正悄然发生变化,看不见的乡风也正润入心田。崇尚勤俭节约、红白喜事从简、邻里互帮互助增多……刘圩村的村规民约“约”进了村民的心里,“约”出了文明新风。“我们的村规民约都是大家一起参与制定的,大家都是自觉遵守的。有了村规民约后,村里环境改善了,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矛盾纠纷也少了,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了。”说起村庄的变化,刘圩村罗坡村民罗善仁笑道。
引人注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记者 王媛 摄
刘圩村还坚持用积极向上的村庄文化促进村民素质提升,提升全村文明程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扮靓了乡村“高颜值”。村规民约的制定有效地兼容了村民自治的乡土性与现代性,有效降低治理成本和提高农村管理运行效率。刘圩镇副镇长李光涛表示,刘圩镇各村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各村风俗,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后,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提高了村民的公德意识、丰富了村落的文化内涵。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黄登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