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助力南宁市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自治区商务厅供图
签约项目89个,数量为近10年之最,举办经贸活动场次、参会企业、客商均为近5年之最……今年9月举办的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市的经贸“成绩单”十分抢眼。
“本届东博会签约项目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所提升,为推进南宁市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重点产业加速集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良好产业生态加快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南宁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黄辉介绍,特别是项目签约方不仅有国内企业,也涉及东盟和RCEP等成员国,对南宁市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南宁市以举办盛会为契机,借助“南宁渠道”高质量推进开放发展,重点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间的合作,促进重点产业集聚,加快跨境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东博会的中国(南宁)—东盟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除了聚焦汽车产业发展上的“头脑风暴”,还促成6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项目在南宁签约落地。
中国与东盟汽车产业经贸合作拥有广阔的空间,而南宁是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省会城市。“这些年,我们坚持全产业链思维,突出高端引领、链主带动,成功引进比亚迪电池等一批链主企业,吸引了宸宇富基、龙电华鑫、安达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继落地。”南宁市工信局局长卢晴表示。
连续参展15年的南宁本土企业美斯达集团有限公司,借力东博会也打开了东南亚市场,不断扩大“朋友圈”,推动产品成功走出去,工程机械的各类产品稳步进入印尼、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市场。公司董事长黄康华坦言:“‘面向RCEP,立足东盟市场’是美斯达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
从东博会看首府南宁,围绕国家赋予的新定位新使命,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南宁正以“内外兼修”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借助区位优势和开放平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相继落户南宁,“南宁渠道”越走越宽阔,成为南宁乃至广西高水平开放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走进南宁国际铁路港,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跃动的“秋忙图”:工程机械忙着进行集装箱吊装作业,一辆辆集装箱货车穿行在货场间,一列列等待装车的班列,准备把来自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的货物运往东盟国家。
南宁国际铁路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重要节点,目前开行有中越班列、中欧班列、“两港”(南宁国际铁路港—北部湾港)班列等,自2018年开通以来,累计到发货物2249万吨;今年上半年累计到发货物510万吨,比2018年翻了两番。
如今,这条面向东盟的物流通道对中国与东盟贸易的集聚态势正在显现。2022年,东盟成为南宁市第一大贸易伙伴,全市对东盟进出口377.4亿元,同比增长64.3%;对RCEP国家进出口564.4亿元,同比增长48.9%,占全市对外贸易总量的37.4%。
南宁国际铁路港、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综合保税区等一大批参与“一带一路”及推进中新互联互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项目的建成和完善,为南宁市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新兴产业方面,南宁市出台政策支持,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2022年南宁引进了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带动上下游企业落地南宁,有效推动南宁市向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还培育了一批百亿级、千亿级行业龙头企业,为南宁走向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举目广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肩负重要使命。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是广西解锁双循环格局的唯一密码。
对内,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战略,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硕果累累。对外,深化与东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和RCEP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近年来,广西举全区之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平陆运河建设步伐,随着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百色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一系列开放平台的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广西在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日渐凸显。
当前,广西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巩固和发挥“南宁渠道”的优势和魅力,进一步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合作,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区域合作,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记者 王海波)
观点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姚华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的重要要求,指引广西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年来,广西在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RCEP区域合作、积极推进投资自由便利、积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档升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主动融入区域开放新格局,提升广西在跨境产业链转移和布局中的地位。以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试验区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以及海南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打造服务跨境跨区域产业链的重点园区,将上述地区向国外特别是东盟国家转移的关键环节、重点企业留在广西,增强广西在跨境产业分布和产业转移中的中心地位。创建一批国家产业跨境转移合作试验区,提升产业链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链的配套与延伸,促进东盟各国融入以广西为中心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
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平陆运河,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持续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及平陆运河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与腹地经济带及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鼓励广西物流企业入股重庆、四川等内河港口建设,在新通道沿线合作建设一批无水港,将北部湾海港功能嵌入内陆省市的物流枢纽。联合西部省市积极向国家建言,将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扩大到成都、重庆等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进一步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路网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黄桶—百色铁路等项目建设。
高质量实施RCEP,构建开放合作新平台。高标准对接RCEP经贸规则,推动跨境货物及服务贸易稳量提质。重点结合RCEP相关国家市场情况、降税承诺以及广西的产业特点,构建广西在新能源及汽车零配件、化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跨境产业新优势。加强与RCEP成员国在跨境物流、数字丝路、技术转移等服务领域的合作,培育一批外向型服务贸易基地及重点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化供应链服务企业,面向跨境重点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建设线上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平台。加快面向RCEP国家的跨境电商物流通道建设,鼓励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积极对接国际品牌商在广西设立商品集散中心。
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积极探索“广西经验”。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营商体系,特别是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商事仲裁、法治环境、安全环境、打破壁垒、维护企业权益、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广西经验”。创新外资服务模式,实行“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制,精选熟悉外商投资业务的同志担任“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与外资项目“一对一”或“一对多”匹配,积极协调解决外资项目在前期投资考察、选址、洽谈、落地以及后期增资、经营、终止的全生命周期中涉及的事项和诉求,推动外资项目健康发展。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