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1916年,27岁的李大钊将创造青春之中华的理想写给青年。李大钊曾孙李柔刚教授在《思政第一课》中将这段文字重新“点燃”。
李柔刚幼年并不理解李大钊所做事情的意义,只知道曾祖父是出现在历史书中的人物。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柔刚才一点一点拼凑出了他眼中的曾祖父——“他是学者,是先生,也是一名革命者”。党组织早期活动经费十分紧张,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便拿出自己的薪水进行资助,以至于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不得不把部分薪水先打给李大钊夫人,用于维持家用。
一份爱国之情和青春热血,激励着李大钊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并为之付出了生命。而对于李柔刚来说,那些小时候不以为意的故事,也在影响着自己的数次人生选择,高考、就业、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需要把这一份崇高的事业传承下去”。
如今的青年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李柔刚说:“年轻人要去奋斗,像曾经的革命者一样对理想信念坚持不懈。跨越百余年的年轻人的故事相信会产生共鸣”。(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许子威 田嘉硕 记者 王聪聪 拍摄 田嘉硕 制作 林天羽)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