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交警建立“警卫医消”联动机制筑牢生命安全屏障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思宁 杜佳徽)“多亏有你们的帮助,我父亲才能及时得到救治,谢谢!”近日,南宁市民李先生将一面印有“廉洁奉公 情系民众”的锦旗及一封感谢信送到南宁交警十二大队,表达自己及家人对大队为民解忧的暖心举措的感激之情。2月4日,南宁交警十二大队辖区发生了一起2人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伤者伤情危重,需紧急送医救治。南宁交警与卫健部门立即开启交通事故“警医联动”机制,全面提高交通事故救援救治效率。该事件只是南宁交警建立“警卫医消”联动机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下简称南宁交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创人民满意公安”为抓手,创新建立为群众开启“生命救护绿波”机制,并与卫健、医院、消防救援等部门密切协作,通过“警、卫、医、消”联动,从畅通救援通道、事故车辆快速破拆、事故伤员分级分类送医抢救等方面精准发力,为群众生命安全筑牢坚固屏障。

“警、卫、医”联动

全力服务危重伤病患者救治

2021年7月,南宁交警在全国首创建立“精准指挥、信号绿波、铁骑开道、整体联动”四位一体的为群众开启“生命救护绿波”机制。明确122接报警平台或是路面执勤交警接到肢体离断、昏迷休克、器官移植或孕妇临盆等危重伤病需要紧急送医的求助警情时,第一时间转报支队指挥中心,由支队指挥中心规划紧急送医路线、即时调度就近铁骑开道护送、远程协调控制路口信号绿波通行,各辖区交警大队指挥分中心协助调度,路面执勤警力沿线交通疏导保畅。

记者了解到,自“生命救护绿波”机制建立以来,南宁交警先后为580余名需紧急送医抢救的危重伤病患者开道护航,每起应急保障护送通行时间比正常交通出行时间节省50%以上,以南宁交警速度传递南宁城市温度。

2023年以来,南宁交警与卫健部门携手进一步建立南宁市道路交通事故救治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提高伤员救治效果。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民警陈彧介绍:“为保障道路交通事故伤员医疗救治流程的畅通快捷,南宁交警联合卫健部门在全链条服务事故伤员救治上下功夫。按照‘分级分类’‘就近就优’原则送医救治事故伤员,落实专人跟踪事故伤员救治情况,实时掌握伤员救治各个环节。”

根据受伤部位和伤害程度,特别是针对颅脑损伤、胸腹受伤等事故伤者,组建由颅脑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等专业医生组成的专家组,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用好院前急救“黄金1小时”,提高救助成功率、降低事故伤员死亡率。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副主任廖凯介绍,南宁交警与卫健部门加强与区、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协作,将医科大一附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山大学一附院等42家医院列为南宁市交通事故伤员救治定点医院,有效均衡事故伤员救治资源,提升农村地区交通事故伤员救治能力。在各定点医院设置交通事故救助基金“一站式”服务点,优化救治费用垫付流程,让事故伤员得到及时救治。截至目前,南宁市交通事故伤员送医3天内抢救无效死亡人数同比减少了25%。

“警、消”联动,全力保障消防应急救援工作

1月1日12时许,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市区一居民小区内发生火灾,可能有人员被困。消防指挥中心立即调派附近消防救援站前往处置。事发地点地处闹市区,人员、车流密集,消防部门立即与南宁交警共同启动“生命救护绿波”联勤协作机制,南宁交警派出铁骑开道,交警指挥中心远端规划最优路线,远程调控14个必经路口信号“绿波”,使负责救援的8辆消防车一路畅行,仅用时10分钟就顺利抵达事故现场,火灾被及时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消防安全事件往往事发突然,如果消防部门出警过程中遭且消防车体型偏大,应该如何顺利出警?这种情况下启动‘生命救护绿波’机制,可谓是雪中送炭。”南宁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指挥员陈鸿飞表示。

2023年8月底,南宁交警与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正式建立“生命救护绿波”联勤协作机制,明确将处置涉及人员被困、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以及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等的各类灾害事故纳入“生命救护绿波”机制保障范畴,通过110、119、120“三合一”平台与消防部门联动,第一时间开启“生命救护绿波”机制,调度路面铁骑开道,远程控制路口绿波通行,指令路面沿线警力维持现场交通秩序,清理消防通道乱停车辆,确保救援力量一路畅通。

自“生命救护绿波”联勤协作机制建立以来,南宁交警先后保障执行救援任务消防车辆798辆次,不仅为消防车辆安全快速抵达救援现场提供有力保障,也有效减少消防车长时间长距离开启警笛对群众夜间休息的影响。

编辑:唐艺文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黄思宁 杜佳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