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3岁孩童误吞硬币,医生紧急提醒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思宁 通讯员 韦增昱 陆思颖)“医生,我宝宝误吞了一枚硬币,现在吃不了东西,一吃就吐,快救救她吧。”3月18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急诊接诊了一名误吞异物(硬币)的3岁儿童,家长表示距离误吞硬币已经过去了1个多小时。

针对家长描述及患儿出现哽噎感、吞咽疼痛、呕吐胃内容物、进食困难的情况,急诊外科马上开通绿色检查通道,检查结果显示,硬币正卡在食管上段,导致患儿吞咽疼痛,无法进食。



这枚卡在食管内的硬币大小约1.9cm×1.9cm,经外科、肝病与消化病诊疗中心、急诊科、儿科与麻醉科联合会诊后,决定予患儿行气管插管全麻下内镜异物取出术治疗。术中,凭借高超的技术和娴熟的手法,不到1分钟便成功取出异物。患儿无损伤、生命体征平稳,家属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留观无异常后,家属带患儿离院。


南宁市第四医院肝病与消化病诊疗中心彭认平副主任介绍,儿童出现误吞的情况在生活中常出现,在接诊的病例中,大多数的上消化道异物滞留于食管,以食管入口处最多见。80%~85%的上消化道异物发生于儿童,以鱼刺、硬币、电池、磁铁和玩具居多,高发年龄段为6个月至6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牙齿生长期,特别喜欢用嘴啃咬新事物,容易出现误吞。误吞的异物主要有气管异物和食管异物两种。若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气管异物会导致宝宝出现嘴唇变黑、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的风险;食管异物会出现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胸痛等症状。

医生建议,家长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监护,避免小的硬物给宝宝玩,花生、瓜子、糖果、果冻等食物也不建议喂食,如发现婴幼儿在啃咬异物时要及时制止,同时要远离异物。儿童误吞异物及时处理至关重要,若儿童误吞异物,切勿以大量饮水、喝醋、吞米饭等民间“土方法”强行解决,应立即停止进食,尽早就医,特别是尖锐的异物(鱼刺、骨头、硬币、钥匙、假牙、果核、电池、玩具等),强行吞咽、催呕、大力咳嗽都有可能会造成消化道管壁组织甚至气管、周围大血管的损伤,出现呼吸困难、大动脉出血,危及生命。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如果家长已经明确或怀疑儿童误吞了异物,应给提前给儿童禁饮食,尽快到医院就诊。就医时应如实告知医生,是否有明确的异物误吞史,异物的类型、大小、性状、数量,误吞的时间、最后一次进食时间、孩子误吞异物后有何表现以及既往存在的疾病史。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黄思宁 韦增昱 陆思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