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黎南茜 陆思彤 凌鹏)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厚重的底色。在南宁,有这样一位七旬老人,他用动人的文字、鲜活的影像追寻着南宁的建设步伐,挖掘南宁往事,记录下这座城市的时光印记。他的名字叫做陈建昭。
年逾古稀的陈建昭依然笔耕不辍,用文字、影像追寻着南宁的历史记忆。记者 凌鹏 摄
“陈说往事”是南宁人陈建昭的网名。出生在银狮巷的他是地地道道的“老南宁”,在这座城市生活了70多年。
“最开始因为工作的需要,我编写了南宁商会史,在查找的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南宁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陈建昭说,2009年退休后,他便有了把记忆中的南宁记录下来的想法,2011年他开始在新浪博客上发表文章。
没想到这些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许多“老南宁”的强烈共鸣,关注他的读者越来越多,随后他也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许多读者还纷纷向他的网络平台账号投稿,回忆着“老南宁”的大街小巷,分享着自己关于南宁的记忆。
应读者的要求,他把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文章装订成册。
陈建昭深知,如果想要记录和保护南宁的历史文化,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组建了“邕州史话群”微信群,将热爱南宁历史文化的读者们组织起来,每天一起讨论南宁的历史故事。读者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陈建昭的文章提供了更具体全面的资料,有些读者还对一些史料细节进行了更正和补充。
南宁人刘骏是“陈说往事”的老读者,也是向公众号投稿的作者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外来人口在南宁安家置业,成为“新南宁人”。刘骏希望这些关于南宁历史记忆的文章,让年轻一代的南宁人和“新南宁人”,对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憧憬。
陈建昭在手机上剪辑着短视频。记者 凌鹏 摄
为了让不愿意看长文章的网友也能了解南宁历史,已经76岁的陈建昭还学会了剪辑短视频。“只要我能做,我就会继续记录和传播南宁历史。”陈建昭希望让更多的南宁人了解南宁历史,增强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发自内心地热爱这座共同生活的城市,让南宁的历史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庞博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